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蔡华山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细则一、机构职责(一)管理机构职责: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出 生医学证明 的具体管理与监督, 建立管理制度, 制定实施细则, 落实相关人员职责, 并组织开展培训和考核。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可书面委托相关机构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事务性管理工作, 明确受委托机构的职责, 并将有关情况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 案。受委托机构应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履行职责, 设专 (兼)职人员,做好出生医学证明事务性管理工作。(二)签发机构职责: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 构、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的 其他机构为签发机构。 签发机构可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
2、门的要求 填写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机构及印章备案表 (见附 1)。签 发机构应建立健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及签发的各项制度(申 领、出入库、保管、签发、印章管理、废证管理、档案管理、信 息管理等),必须落实由专人分别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和印章 的要求,加强宣传告知工作, 严格签发流程, 落实相关人员职责, 规范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相关工作, 并接受上级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二、空白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一)申领:空白出生医学证明的申领按照属地管理原 则逐级上报计划申领。年度计划与申领: 各签发机构应认真制订年度计划, 依据上一年 度活产数和上一年度 出生医学证明 使用情况以及当年库存数, 按
3、季度上报下一年度出生医学证明申领计划(见附2)。各签发机构按年度及季度计划,凭介绍信和前次申领的出生 医学证明在签发中使用的出生医学记录存根 (换发联)、各 种出生医证明签发登记本复印件进行申领(介绍信见附3)。(二)入库:各签发机构在接收证件入库时,至少有 2 名以 上证件管理人员在场验收, 确认无损坏, 按清单核实数量、 编号, 填写入库登记本,无误后入库。如验收时发现损坏、编号有误或 遗失的,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上报上一级机构。(三)保管: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应落实专人妥善保管空白 出生医学证明 。存放环境整洁,相对湿度不超过30%,温度-540°C,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防潮、防
4、虫、防火、防 盗等措施齐全。(四)出库:各签发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证件出库工作,规 范发放程序, 完善领取手续。 发放人员要核算实领取人员提供的 单位介绍信、 有效身份证件等。 发放和领取机构均应设立出库登 记本(见附 5),详细登记证件编号、发放时间(领取时间) 、发 放机构和人员(领取机构和人员) ,证件发放人员和领取人员分 别在证件出库登记本上签字确认。三、出生医学证明印章管理(一)分类:出生医学证明印章包括出生医学证明专 用章和出生医学证明补发专用章。式样见关于统一规范出 生医证明的通知 (卫妇发 1995第 10 号)和关于加强出生医 学证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基妇了 2003第
5、23 号)两个文 件。(二)刻制:签发机构获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 卫生部、 公安部规定的印章规格及式样刻制印章, 并将印模式样 抄送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签发机构变 更名称或印章发生损毁等情况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申请刻制印章。(三)使用与管理: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用于出生医学证 明的首次签发、换发;出生医学证明补发专用章用于出生医 学证明的补发。 出生医学证明正页、副页和存根上分别加 盖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或出生医学证明补发专用章, 不得盖其他 印章或骑缝章。签发机构加印章前须认真核实出生医学证明 上的信息,严禁在空白出生医学证明上盖章。签发机构必须
6、落实专人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印章,严格实行证章分别管理。 签发机构被撤销或取消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要及时收回印章,并做好登记、备案等管理工作。四、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一)首次签发1、概念:首次签发是指签发机构第一次为新生儿出具出 生医学证明。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本机构出生的新生儿首次签发出生医学证明2、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签发机构依据出生 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 (见附 6)和出生医学记录存根 (见 附 7)(存根上必须加盖婴儿右足印和母亲右拇指印) ,按出生 医学证明 首次签发要求规范签发 出生医学证明 ,并做好出 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工作(首次签发
7、登记本见附8)。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包括分娩信息、新生儿姓名、及其 父母相关信息和存根粘贴处。 表内分娩信息、 新生儿姓名及其父 母相关信息分别由接生员、领证人填写并签字确认。3、首次签发程序: 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接生人员填写 并确认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 和出生医学记录存根 上的分娩信息后,将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和出生 医学记录存根 转给签发人员, 签发人员审验领证人的有效身份 证件及相关材料, 由领证人填写和确认新生姓名及其父母相关信 息;签发人员打印或填写出生医学证明 ;盖章人员在盖章前 需对出生医学证明的信息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加盖印 章,并做好首次签发登记。4
8、、首次签发要求(1)出生医学证明由正页、副页和存根三部分组成,所 有项目要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2)出生医学证明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 数字符号打印或用钢笔(蓝黑墨水) 、碳素笔一次填写,外籍人士的部分信息可使用英文。(3)签发机构审验新生儿父母有效身份证原件后,根据出 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表签发出生医学证明 。出生医学 证明上的“身份证号”栏目按照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身份 证件的号码填写;新生儿父母“年龄”栏目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其 父母的年龄填写。a、若领证人不是新生儿母亲,还需提供新生儿母亲签字的委托书(见附 9)以及领证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b、对于未提供新生儿父
9、亲信息的, 新生儿母亲须提供书面声明, 签发机构可在 出生医学证明 上父亲信息相应栏目处填写 “/ ”。c、对于新生儿母亲有效身份原件与住院分娩登记的产妇姓名相 关信息不一致的, 领证人需提供户口登记机关的相关证明, 必要 时需提供法定鉴定机构有关亲子鉴定的证明。(4)分娩信息中健康状况可结合出生时 Apgar 评分判定;出 生地依据新生儿出生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填写。(5)在妇幼保健机构出生的,在妇幼保健院后内划“V”;在妇幼保健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出生的,在医院后内划“V” ;由家庭接生员接生的,在家庭后内划“V” ;其他地点 出生的,在其他后内划“V” ,并在“一一”上注明出生地点。(
10、6)接生机构名称按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全称填写,签发日期按实际签发日期填写。7)副页和存根相关内容的填写a、出生地点:与正页“出生地” 一致。b、家庭住址:按照领证人提供的家庭住址填写。c、婴儿母亲签字:由新生儿母亲或领证人签字。d、接生人员签字:由负责接生的助产技术人员签字或签发人员 签字。(二)换发1、概念:换发是指原签发机构为因当事人或签发机构责任 导致原出生医学证明无效;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要求更改新 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的:(1)由户口登记机关提供相关证明不能进行出生登记而需变 更新生儿姓名的;(2)当事人提供法定鉴定机构有关亲子鉴定的证明, 要求变 更父亲或母亲信息的。2、换发机构:
11、出生医学证明的换发机构是原签发机构。3、无效证件类型: 包括以下 5 种类型: (1)出生医学证明 手写时未用钢笔或碳素笔; (2)出生医学证明被涂改的、填 写字迹不清的、有关项目填写不真实的; (3)私自折开出生医 学证明副页的; (4)出生医学证明未加盖出生医学证明专 用章的;(5)其他原因导致无效的。4、换发的程序和要求:签发机构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出生 医学证明正、副页完整情况,按当事人换发原因核定相应材料 (换发申请表见附 10)予以换发。换发后原证件作废并由原签发机构归档保存,并做好换发登记(换发登记本见附11)。非父母或监护人户口所在地出生的新生儿, 持出生地签发机构出具的 出生医学
12、证明 ,回父母或监护人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 申报出生登记。不得以异地出生医学证明换取申报户口登记 地出生医学证明 。(三)补发1、概念:补发是指原签发机构所在地县(区)级卫生行政 部门为因遗失、被盗等情况造成出生医学证明丧失的新生儿 补办出生医学证明 。2、补发机构:为原签发机构所在地县(区)级卫生行政部 门。3、补发的程序和要求: 签发机构审验新生儿父母提供的书 面申请、原签发机构提供的签发记录等相关材料,原出生医学 证明须登报省、市级日报作废或在出生医学证明信息 系统里注明作废,依据领证人填写的出生医学证明补发申请 表(见附 12)予以补发。补发出生医学证明的内容与原证 信息一致。未报
13、户口前遗失出生医学证明者,补发出生医 学证明正副页;已办理户籍手续后遗失出生医学证明者, 只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正页。补发证件应加盖出生医学证明补 发专用章,并做好登记(补发登记本见附 13)。补发出生医学 证明只适于 1996年 1月 1日(边远地区 1996年 3 月 1日)以 后出生的新生儿。(四)医疗保健机构外出生的签发1、签发对象:是指 1996年 1 月 1 日以后在具有助产技术 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外的新生儿, 包括由家庭接生员接生的新生 儿。2、签发机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生医学 证明管理机构出具此类出生医学证明 。3、签发程序和要求: 签发机构在出具 出生医学证明 时,
14、 应要求婴儿父母或监护人出具下列材料: (1)由婴儿父母或监护 人出具的亲子关系声明(见附 14)。(2)该婴儿父母 (监护人) 亲子关系的旁证。 旁证为家庭接生员出具的接生情况证明 (同时 附家庭接生员考核合格的证书复印件) ,或婴儿父母或监护人任 何一方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或单位出具的证明,或亲 子鉴定证明。签发机构依据医疗机构外出生的出生医学证明 签发申请表(见附 15)并完善出生医学记录存根 ,按照相关 签发要求规范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并做好签发登记(医疗机 构外出生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登记本见附16)。五、出生医学证明废证管理(一)概念:指在运输、存储、发放过程中毁损、遗失的空
15、 白出生医学证明或因打印、填写错误未签发的证件。(二)要求: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要加强废证的管理,严格 控制废证率,对于废话证率超过 1%的应予以整改。三)登记: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要建立出生医学证明 废证登记本(见附 17)。认真登记废证编号、作废原因、登记日期等相关信息。(四)统计上报:对遗失的空白出生医学证明应及时报 告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公开声明作废, 必要时需立即向公安机 关报废,保护现场,做好调查取证;其他种类的废证应在出生 医学证明 三联上分别标识作废, 于第二年年底前将上一年度废 证逐级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出生医学证明废证应按废证 产生原因分类统计上报。(五)销毁:省级卫生行政
16、部门负责制定销毁的程序和要求, 组织废证的集中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六、信息管理(一)责任主体: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为出生医学证明 相关信息统计工作的责任主体。 各级签发机构负责本机构内信息 统计上报, 各级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信息汇总、 审核并逐级上 报。(二)内容: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要按照上一级管理机构的 要求,填报出生医学证明当年申领数、首次签发数、废证数 等相关信息。(三)要求:县卫生行政部门于每年 3月 31日前填写本行政 区域内上一年度的 出生医学证明 管理使用情况年度统计表 (见附 18)报至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地管理、签发机构人 员要正确理解各项指标的含义及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并认真填 写,各指标不得出现空项,没有数据的填“ 0”。各级管理机构应 通过数据核查、 逻辑关系检错等方式认真审核辖区内上报数据的 准确性,并汇总上报上一级管理机构。七、档案管理(一)责任主体: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为出生医学证明 相关资料管理和归档的责任主体, 应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 负责 本机构的出生医学证明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和归档。(二)归档范围:出生医学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练习备考题含答案详解(a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综合类岗位“校园引才”37人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知识分享与在线教育社交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汽车海外市场推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票务系统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必刷100题(考点精练)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2025至2030中国污水处理设备行业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2025年烟草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至2030中国核反应堆建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第二批招聘社区工作者9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直播运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考核招聘事业单位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排球队朱婷史记课件
- 2025年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专业知识试题库
- 孕期阴道炎课件
- 网络机房建设方案:规划、设计及实施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