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导学案_第1页
《捕蛇者说》导学案_第2页
《捕蛇者说》导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捕蛇者说主备人程明慧年级九年级课型新授第(1)课时(共2课时)学 习 目 标1 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2 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3 能学习“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学习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学习难点“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学习过程备注一、f冃境导入1、你知道哪些和蛇相关的成语、俗语?把你想到的说出来。2、“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请同学来谈一谈。 想到了蛇,就联想到了 “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 蛇人的事的。二、自主学习第一课时1、文体知识2、作者、写作背景3、字音4、朗读课文第二课时1、总结实词虚词2、

2、翻译并分析第一段第三课时1、分析课文2-5段2、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点:三、交流展示第一课时1、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 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 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 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 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 心是议。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 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捕蛇 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这篇文章在写 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 卒章显其 志”。2、

3、作者、写作背景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 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兀年 (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 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 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兀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 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 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 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 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3、字音啮(ni P)腊(xi)挛(1u

4、dn) 踠(w an)痿(1 ou) 疠(l i)当(d eng) 其租入 嗣(s 1)莅(li) 几(j I死者数(shu b)矣 蹙(c u) W (d m)踣(b6)死者相藉(ji e)曩(n ang)隳(hu i ) 恂 (xun)缶(f Su)谨食(s i 之熙(xi )以俟(si )(fu)4、朗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 遍5、布置作业第二课时1、总结实词虚词(一)实词总结为 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做,干。“今吾嗣为 之十二年”。写。“故为之说”已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 征收。“岁赋其二”租赋。“孰

5、知赋敛之毒”疠 恶疮。“可以已痿、疠'疫病,疫气。“呼嘘毒疣”入 缴纳。“当其租入”收入。“竭其庐之入”岁 每年。“岁赋其二”年。“积于今六十岁矣。甚很。“貌若甚戚者”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 好像。“貌若甚戚者”你。“若毒之乎?”毒 怨恨。“若毒之乎? ”有毒的。“呼嘘毒疣'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活。“而乡邻之生 日蹙”食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si,饲。“谨食之”观 看。“今以蒋氏观之”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二)虚词总结之的。“永州之野多异蛇”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 吾乡”代词。“

6、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 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 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 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 有: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但是,却。“而吾以捕蛇 独存: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以 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用,拿。“太医以王命聚 之”。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之。“时而献焉” 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乎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7、”(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于在。“吾祖死于是”给。“余将告于莅事者。到。“积 于今六十岁矣”。比。“苛政猛于虎也”(三)重点虚词:“而”字用法表并列关系:黑质而白章哀而生之乎表承接关系:得而腊之以为饵退而甘食余闻而愈悲视其缶,而吾蛇尚存表修饰关系: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哗然而骇者恂恂而起弛然而卧时而献焉熙熙而乐表转折关系: 而吾以捕蛇独存 而乡邻之生日蹙2、分析课文阅读课文第一节,思考:合作翻译第一节难点提示:“异”奇特。“章”花纹。“以”而,如果。“然”然而。腊:晒干。“为”作,制成。“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募”征集,召募。“焉”于此,在这件事上。“之”的。代蛇毒。代蛇。“而”表并列。

8、如果。“以”而,如果。用。“者”指办法。指人。“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指蛇。“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本节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异蛇的“异” ?明确: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个方面写的。 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色彩异:“黑质而百章”“异” 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用途异:可以 疋极珍贵的药材 永州之人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其租入”是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争”字形象地反映了“赋敛之毒”比毒蛇还要厉害。 永州之人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争 捕毒蛇,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暗示租税之毒甚于蛇毒 为什么一开篇

9、就与毒蛇之毒呢?明确:以蛇之毒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 在介绍蛇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什么表达方式?交代人们 捕蛇的缘由的时候,又是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前者用的是说明,后者是用叙事。3、作业:第三课时一、分析课文2、阅读课文2、3节。思考:合作翻译第二、三节难点提示:“专”独占,享有。“则”却。“是”这事。嗣”:继承,接续。数”:多次。戚”悲哀。“其”指捕蛇以抵租赋。“之”代蒋氏。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第2段中蒋氏自述了什么内容?明确:一家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明确: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 重灾难。“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

10、世。“利”字的背后,隐 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的神情,表现了蒋氏 难以抑制的悲痛。告诉我们“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 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 的讥讽意味,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 九死一生换来的。 听了蒋氏的叙述之后,作者产生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悲之”“更若役,复若赋) .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写作者向蒋氏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作者说想要更换他的差事,恢复他的赋役,那将氏同意 吗?为什么?请大家阅读第4节,从中找出答案。13、阅读

11、第4节合作翻译第四节难点提示:“戚悲哀。“涕眼泪。“生使动用法,使活。“甚”厉害。“病”苦。“是”这。“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殚”尽。“竭”穷尽“往往”常常。“曩”往昔,从前。至豕。“以”因为“虽”即使。“时”按时。“齿”人的年龄。“岂”哪里。“旦旦”天天“安”怎么,哪里。“毒”怨恨。而“之”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明确:不同意。因为蒋氏认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 不幸之甚也”。在这句话中蒋氏把“役之不幸”和“赋之不幸”进行比较,他 认为哪一个更不幸?有什么证据?明确:蒋氏将自己和乡邻的状况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 如何比较的呢?自读课文,找出有哪些对比。明

12、确:蒋氏乡邻生存状况以捕蛇独存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生活情况弛然而卧,熙熙而乐悍吏之来吾乡,乡邻鸡犬不宁一年危险次数一岁犯死者二焉旦旦有是死亡先后后先 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赋敛之毒有 甚是蛇者。 、本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1)对偶: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从正面写出了乡邻的困苦。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从侧面写出了乡邻的不安。(2)排比: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 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反映出苛 捐杂税给乡邻们带来的灾难。4、阅读

13、分析第5节。难点提示:“而”表承接。“愈”更加。“于”比。“乎”于,对。是”:代孔子的话。孰”:谁。“敛”赋税。甚”:超过。故”:因此。“俟”等待。“夫(fu):指示代词,那。“得焉”得到它;“焉”之。“以”根据。而,表目的。“之”代孔子之言。的。代上述之事。 “余闻而愈悲”照应前文的哪一句? “悲”在此可理解为什么 意思?明确:照应“余悲之',“悲”可理解为同情。“愈”字突出表现 了作者对蒋氏哭诉后,对苛政重赋给人民的苦难更加了解, 因而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也更为深切。 第五小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弓1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突出了蒋氏遭遇的社 会意义,说明苛政

14、重税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 来如此的。 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期望最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社会弊端。 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古的关心和冋情。 对于作者的期望一一“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们应该如 何看待?(进步性和局限性)二、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点: 主题:本文通过对蒋氏二代人丁冃冒夕匕捕蛇而不愿受苛 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 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作特点: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