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_统计制度解读_重点指标和难点解读_第1页
02_统计制度解读_重点指标和难点解读_第2页
02_统计制度解读_重点指标和难点解读_第3页
02_统计制度解读_重点指标和难点解读_第4页
02_统计制度解读_重点指标和难点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解读(一)解读(一)-重点指标和重难点解析重点指标和重难点解析2015年灾害信息员培训年灾害信息员培训灾害种类n 判断灾害发生种类时,以最初发生的原生自然灾害为主要灾害种类,各类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归类到原生灾害中。n 例:洪涝导致的泥石流灾害,应统计为洪涝灾害;因地震导致的滑坡应统计为地震灾害,依此类推。n 案例:2012年8月3日,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因台风“达维”带来的强降雨,使当地农业和盐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海兴县上报灾情快报时,灾害种类应为“台风灾害”而非“洪涝灾害”,判定的原则就是以原生灾害为主要灾害种类,而不是次生灾害。灾害种

2、类:指干旱、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灾种认定旱灾p区别旱灾与气象干旱 只有对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和损失才能认定为旱灾。p区别旱灾与常年缺水 常年旱区因旱造成的损失不能认定为旱灾。p区别旱灾与田间管理 降雨、雪偏少时,加强田间管理本可避免、但实际未做到引起的损失,不能认定为旱灾灾种认定风雹p风雹不是单一灾种,是个大杂烩。 包含冰雹、大风、雷击、龙卷风、沙尘暴等。p风雹的成因都一样:短时强对流天气(沙尘暴除外)。 风雹的破坏体现为短平快,来得快、去得快、短时破坏力大。p洪涝与雪灾 因积雪、冰融化引发的洪灾、涝灾,

3、认定为洪涝。p洪涝与风雹 区分看“凶器”:洪涝的靠水;风雹的破坏靠在水外,包括风、雷、雹、沙尘等。 难以区分时,按主要损失造成原因、会商结果或中央级灾情管理人员要求填报灾种。p洪涝与台风 台风引发的洪涝,灾种应认定为台风(原发性灾害)。灾种认定洪涝灾种认定地质灾害p山体崩塌:大石块为主、几乎没水。p滑坡:土块混杂石块为主、水少。p泥石流:水多、混杂土块石块。p以当地国土部门鉴定结果为准,可先报成其他灾种或暂时认定的灾种,待最终认定后再勘误灾种。受灾人口受灾人口:指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统计。包括:l该区域的常住人口;l临时居住的外地人口;l

4、地处于该行政区域范围内,但在行政上不受该行政区域政府领导管理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团体中的人口。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作为受灾最为严重的结古镇,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商贾重地,流动人口众多。地震前结古镇有外来流动人口约万人,主要从事商业、劳务活动。因此,在统计玉树地震受灾人口时,将这部分流动人口也统计在内。受灾人口 指直接遭受灾害损失的人口,灾害间接造成损失的人口不统计在内。l龙卷风刮断树木砸伤了行人,受伤的行人?()l行人不小心撞上龙卷风刮断的树木而受伤?( ) 在灾害发生期间内,非因灾直接造成的交通事故,其遭受损失的人员

5、也不能统计为受灾人口。n 受灾人口受灾人口n 受灾人口 不能把受灾区域人口简单等同于受灾人口。 受灾人口通常小于该区域实际总人口数量 受灾人口主要包括:灾害直接造成的伤亡人口;灾害造成房屋倒损或其他家庭财产损失、农作物受灾或绝收、花木苗圃及蔬菜大棚受损、水产养殖受损的人口;其他由于灾害直接原因造成生产、生活受到损害从而遭受损失的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死亡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暴雪压塌房屋导致人员死亡的? ()清扫积雪不慎摔倒导致死亡的人口?( )n 灾害发生期间内,灾害直接造成立即死亡的人员; ()n 灾害未能造成立即死亡,但在送往医院途中、或送往医院

6、后短期内抢救无效而死亡的人员。 ()n 如果灾害已经停止、灾情已经稳定,虽然是在灾害发生期间内严重受伤,但是由于伤势过重,长期治疗无效而死亡的人员。( )因灾死亡人口 统计因灾死亡人口时应包括本行政区域内非常住人口。 一旦发现因灾死亡人员,需立即了解掌握该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死亡原因,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因灾死亡人口反映了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及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在统计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瞒报、漏报、虚报。n 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失踪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参照民法通则定义进行统计。 当发现其仍然存活时应该及时予以核

7、减。 如果确认其已经死亡,需要及时更正,在因灾死亡人口指标中填报,并按照有关要求上报因灾死亡人口台账。 因灾失踪人口的统计范围与因灾死亡人口相同。 失踪人员(下落不明人员)转为死亡人员:根据民法通则,利害关系人可根据以下情形之一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1.下落不明满4年;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自然灾害造成不能在现有住房中居住,需由政府进行安置并给予临时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包括非常住人口)。n包括受自然灾害袭击导致房屋倒塌、严重损坏(含应急期间未经安全鉴定的其他损房)造成无房可住的人员;n或受自然灾害风险影响,由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

8、区域,不能返回家中居住的人员。安置类型包含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对于台风灾害,其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不含受台风灾害影响从海上回港但无需安置的避险人员。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集中安置人口:指由政府统一安置在集中搭建的帐篷或避灾场所、学校、体育场馆、厂房等场所内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数量。分散安置人口:指由政府安排安置在分散搭建的帐篷、指定的临时居住场所等地点,或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安置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数量。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指一次灾害过程后,住房未受到严重破坏、不需要转移安置,但因灾造成当下吃穿用等发生困难,不能维持正常生活,需要给予临时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主要包括以下6种情

9、形: 因灾造成口粮、衣被和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毁坏、灭失,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因灾造成交通中断导致人员滞留或被困,无法购买或加工口粮、饮用水、衣被等,造成生活必需用品短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 因灾造成在收作物(例如将要或正在收获并出售,且作为当前口粮或经济来源的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以及近海养殖水产等)严重受损,导致收入锐减,当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 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牲畜、家禽等因灾死亡,导致收入锐减使当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 因灾导致伤病需进行紧急救治; 因灾造成用水困难(人均用水量连续3天低于35升),需政府进行救助(旱灾除外)。救助人口指标的逻辑关系既转移又既转移又安置安置转移不转移不安置

10、需安置需救助救助需救助人口需救助人口统计进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不转移不转移需救助需救助转而不安转而不安转移但不安置也不需要救助,不予统计统计进入“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台风灾害如何统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p台风灾害如何统计 需要安置:无论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均统计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不需要安置但需要救助:统计进入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 海上回港避险、陆上避险转移人口:按照是否需要安置和救助分别按上述要求统计,不单独统计转移人口。 注意:不能笼统将转移人口统计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过渡性救助人口需过渡性生活救助人口:指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上述三项条件

11、必须同时具备),需政府在应急救助阶段结束、恢复重建完成之前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不统计冬春期间因灾生活困难需救助人数。旱灾救助人口指标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指因旱灾造成饮用水、口粮、衣被等临时生活困难,需政府给予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不含冬春期间因灾生活困难需救助人数。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旱灾救助人口指标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指因旱灾造成饮用水获取困难,需政府给予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日常饮水水源中断,且无其他替代水源,需通过政府集中送水或出资新增水源的; 日常饮水水源中断,有替代水源,但因取水距离远、取

12、水成本增加,现有能力无法承担需政府救助的; 日常饮水水源未中断,但因旱造成供水受限,人均用水量连续15天低于35升,需政府予以救助的。因气候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常年饮水困难的人口不统计在内。农业指标的重复统计n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 农作物受灾面积主要反映的是受到灾害影响的农作物的范围。在一次灾害过程中,应填报实际受灾面积。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多次受灾,则在年报中应将重复受灾情况予以核减,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并且以播种面积计算。如果同一地块不同季农作物分别受灾,则在年报中应累计统计。 有些地区利用水田进行水产养殖,在统计受灾情况时不能将其占地面积作为农作物受灾面积

13、,而只能将其损失计入农业损失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农业指标的重复统计n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 农作物绝收面积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受灾的严重程度,同一季农作物的生长期内只能统计1次。 在统计时还需要注意这样的情况:以旱灾为例,在农作物初始生长期内遭受严重灾害后,对于抢种、补种成活后的面积只计入受灾面积,而把前期播种的受灾情况计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对于抢种、补种但没有成活的面积则计入绝收面积。在统计洪涝、台风、风雹等其他灾害影响时,如遇类似情况,可参照此方法进行统计。倒塌房屋倒塌房屋:指因灾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或严重损坏,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数量

14、。以具有完整、独立承重结构的一户房屋整体为基本判定单元(一般含多间房屋),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因灾遭受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倒塌房屋倒塌农房:指因灾倒塌的农村住房。农村住房指农村住户以居住为使用目的房屋,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因灾遭受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农村住户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含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的住户,以及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的住户。严重损坏房屋严重损坏房屋:指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需采取排险措施、大修或局部拆除、无维修价值的房

15、屋数量。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因灾遭受严重损坏,需进行较大规模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严重损坏农房:指因灾严重损坏的农村住房。一般损坏房屋一般损坏房屋:指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房屋间数。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因灾遭受损坏,需进行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一般损坏农房:指因灾一般损坏的农村住房。一般损坏房屋房屋统计的要点?既倒又损的房屋如何统计调查案例很多情况下,存在同一户房屋部分倒塌、部分损坏的情形。例如,一户5间房,3间倒塌,2间严重损坏。据了解,省里普遍要求按重的

16、情况统计,即统计为倒塌户,但在基层操作时,存在既在倒房户中统计,又在严损户中统计这种重复统计的问题。解决既倒又损房屋的户数统计按照受灾最重的类型进行户数统计。房屋统计的要点倒损房屋p倒损房屋户数与间数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 户数按照房屋自然间倒损情况从重统计,一户倒房即可有自然间倒塌,也可有自然间损坏。 间数按照自然间独立统计,切勿将一户倒房的所有自然间均统计为倒塌间数,应按实际情况统计。 例:一户倒2间、严损2间、一般损1间,统计为倒塌房屋1户、倒塌2间、严损2间、一般损1间。p因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等原因列入拆迁的房屋,不不能能统计进入倒塌房屋。房屋统计的要点倒损房屋p倒损房屋户(间)数包含倒损农

17、房户(间)数 农房包含在房屋类别下,一般情况下倒损房屋指标大于或等于倒损农房指标。 倒损的城镇住房、厂房、校舍等,可以统计入倒损房屋间数指标,但不能统计入倒损农房指标和倒损房屋户数指标。 例:某县因地震1所小学受灾,校舍倒塌10间、严损20间、一般损5间,则应统计为倒塌房屋10间、严重损坏房屋20间、一般损坏房屋5间,倒塌房屋户数不统计。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受灾体遭受自然灾害后,自身价值降低或丧失所造成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受灾体损毁前的实际价值与损毁率的乘积。农业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工矿企业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采矿、制造、

18、建筑、商业等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基础设施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公共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公益设施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公益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家庭财产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及其室内附属设备、室内财产、农机具、运输工具、牲畜等的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 在判定时,该损失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是静态的实物损失,而非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后延作用而派生的破坏损失,一般属于动态的,常是非实物性的破坏损失,如因灾厂房停用造成的误工损失等。 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时需要注意: 受灾人口、死亡人口、伤病人口;() 救灾投入; () 因灾停产(减产)、停运、停业所造成的产值、营业额损失,因灾造成的低价变动,因灾造成的搬迁费用为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受灾体损毁前的实际价值损毁率本地区与本级本地区已支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已支出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之和。县级民政部门填报本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地(市)级、省级民政部门填报下一级民政部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支出之和。本级和上级:以县级民政部门为例,本级资金投入是指县级财政资金投入,不包含来自地市级、省级和中央的资金投入;对于上级资金投入,则不再细分地市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