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1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2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3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甚()。孔君平(),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1)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_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2. 小古文阅读。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

2、点词的含义。盖士人读书_第三要有恒_如井蛙之窥天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2翻译句子。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翻译: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译:_3.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3、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诲人不倦(_)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下流:_ 厌:_耻:_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4. 小古文阅读。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伯牙善鼓琴(_)善良;慈善。 擅长;长

4、于。赞许。善哉(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志在高山(_)意向,心里想着。记号。记载的文字。伯牙所念(_)惦记。说,读,诵读。 心里想到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_3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A.伯牙弹的曲子,钟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钟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5. 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知之为知之,是知也。敏而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

5、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_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C.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_6. 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 y)也。二者不可得兼(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6、。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8. 阅读,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

7、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通国之善弈者也(_)(3)虽与之俱学(_)(4)惟弈秋之为听(_)2分别用“”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3课文通过记叙_的事,告诉我们_的道理。9.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乃:_

8、(2)孔指以示儿曰。 示:_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0.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

9、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_11.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2)本文选自_朝_的作品。(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_诣:_乃:_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_12.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10、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注音。(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度第一个:_ 第二个:_操_遂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3.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注释:(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2)以:把。乃:于是。(3)欲:想,希望。知:明白。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1)何氏之庐也。庐:_(2)人问其故。故:_(3)即遣还外。遣还:_14. 阅读理解。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