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1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2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3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依附:投靠。 疑:犹豫。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 (2)王欲舍所携人(_)2下列对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宁愿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B.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 D.难道可以因为

2、情况危急而相互抛弃吗?3从文段内容看,_(谁)优,理由是_。2.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回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闵(mn):同“悯”,担心,忧虑。长(zhng): 生长,成长。揠(yà): 拔。芒芒然:疲倦的样子。病:精疲力尽,这里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go): 草木干枯。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谓其人曰   谓: _ (2)今日病矣   病: _(3)予助苗长矣 

3、 予: _ (4)趋而往视之  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_(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_3与“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趋而往视之。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C.久之,不语。 D.常衔西山之木石。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_3. 文言文一则。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从

4、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_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4. 课内阅读我最棒。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为听。_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

5、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若不与我,“与”: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_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

6、原因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6. 阅读理解。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志在高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_3选用原文同语填空。A伯牙鼓琴选自_B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和_C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4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让人羡慕,根据你的积累请你写出有关“友情”的古诗句:_,_。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本文给你的启示或者道理是什么?_7. 文言

7、文阅读。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 (_) 众皆弃去(_)2解释下列加点字。退为家人讲(_) 群儿戏于庭(_)  众皆弃去(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4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8.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

8、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1)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2)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_今义:_(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今义:_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2)孰为汝多知乎?_4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原因是_;一儿认为_,原因是_。(出原文作答)5两小儿所持

9、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_9. 阅读与理解。讳输棋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注释)讳:忌讳。和:和棋,平局。1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次日(_)胜负何如(_)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请用横线画出来。3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简要评价。_10.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10、“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将下面的文言词语与其现代汉语的意思用线连起来。曰   有人   弗   不能或   于是   子   集市遂   我   何如   您吾   说   市   怎么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11、也。_(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至之市而忘操之。_(5)何不试之以足?_(6)宁信度,无自信也。_3请你说说自相矛盾与郑人买履的寓意。自相矛盾寓意:_郑人买履寓意:_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_或夜昏怠,辄以

12、水沃面   或:_   沃:_食不给   给:_乃至被谗受贬   谗:_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_ _ _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_12. 文言文阅读。

13、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_。2请将短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5翻译下列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

14、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_13. 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