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是_说的,他这样说是因为_。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D
2、.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他说的话来分析)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ù):卖。陷:刺破。或:有的人。弗: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吾矛之利 _(2)其人弗能应也 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这个成
3、语的意思是_。3. 课文回放。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1)读一读,说说你怎么理解画线句子。 _(2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鹬(yù)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4、: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蚌方出曝( )AbàoBpù(2)强秦之为渔夫也 ( )Awéi Bwèi(3)两者不肯相舍( )Ash Bshè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句中的“雨”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 )(2)“渔者得
5、而并禽之”句中的“禽”同“擒”,是捕捉、抓住的意思。( )(3)“以弊大众”中的“弊”意思是问题、毛病。( )(4)“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句中的“恐”意思为害怕、恐慌。()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_(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_4结合短文内容,仿句填写。例:鹬蚌相争,渔翁并擒。_相_,_并_。5苏代对赵惠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目的是什么?这样讲有什么好处?_5.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6、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理睬 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4下面这
7、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6. 课外文言文阅读。酒以成礼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
8、,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题目为编者自拟。钟毓(yù):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会:钟会,字士季。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既而:一会儿,不久。何以:即“以何”,为什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寝:_(2)因:_(3)时:_2下面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B.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既然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译文: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译文: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3你认为
9、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_7. 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有:好处,利益;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润或利息;胜利,指赢的一方;顺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师不利”的
10、“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渔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请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注释)本:根。建:树立。倚:偏颇。体道:包含仁德。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炼。名行:名节操行。1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译文,用“/”给此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译文:竹根深固,根
11、本深固是为了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A.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D.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2把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见到竹心,就会想到虚心B.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C.竹心虚空,内心虚空;包含仁德,君子见到,就会虚心接受意见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12、简要概括。_9. 古文阅读。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C.树形团团如帷盖。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13、。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A.CB.D3填空题(1)文章写树从_、_、_再写到_。写果实是由_写到_、_、_。(2)文章大量运用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10. 阅读理解。疑神疑鬼夏首之南有人焉,日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注释: 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涓蜀梁:人名。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14、伏鬼:趴在地上的鬼。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立魅:站着的鬼怪。背:转身。背转身就跑。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他是一个既_又_的人。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当作_,把自己的_当作_,结果,_。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_11. 古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 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谓:_漫浪: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
15、用文中原句回答)_1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孤:幼年丧父。荻:芦苇秆。闾里:乡里。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
16、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酬报。资给: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成就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_)(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_)(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_)(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13. 小古文阅读。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流辈: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拆除行业监管考核试卷
- 外贸英语函电Unit1课件
- (四检)厦门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塑造五年级行为典范
- 外贸英文函电课件unit14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四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高压电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和平区天津市双菱中学2025届3月初三年级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体育与健康(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江苏国信新丰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学术交流英语(学术写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 中医经络养生拍打
- Unit7Summerholidayplans(单元解读)六年级英语下册(译林版三起)
- 医学高级职称-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乳腺疾病的健康宣教
- 新生儿重点专科模板课件
- 《四、尊生》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
- 企业培育工匠实施方案
- 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