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1 运动和位置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小组: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1-2 各
2、种各样的运动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教学重点 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学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3、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概念目标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
4、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小组材料: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5、 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科学概念目标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科学探究目标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小组: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
6、不同)、秒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用于探索活动1的记录,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将六种动物的编号和所需时间的数值填进表格。2.用于探索活动3的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记录小球颜色、运动所用的时间及选择的数据,最后比较数据,填写结论。 1-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科学概念目标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2.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科学探究目标1.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
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软尺测量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利用常见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软尺、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距离长 运动快相同时间距离短 运动慢1-7 我们的“过山车”科学概念目标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
8、作、改进完善等。科学探究目标1.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2.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合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一座过山车。 难点:制作过程中轨道铺设及曲线轨道的调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积木套件(或铁架台和 2 米长的保温塑料管、防撞条)、小球、设计图纸(带小方格)、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
9、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7我们的“过山车”实验设计的要求:1.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设计图纸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制 作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1-8 测试“过山车”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利用自制的“过山车”和小球,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科学态度目标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小球的位
10、置、运动路线,测量小球的运动快慢难点:测量和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改进过山车。教学准备教师:定好各组的测验场地、多媒体课件、黑板大表格。小组:各组制作好的“过山车”、秒表、软尺、细绳、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8. 测试“过山车”位置:方向和距离 加快方法:1.增高起点或降低终点路线:直线、曲线 2. 改进轨道表面快慢:相同距离比时间 3. 调整运动路线 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2.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探究目标1.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
11、态特征。2.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3.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4.观察蚕卵孵化小蚕的过程,并按照计划做好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PPT等。 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孵化蚕 卵 蚕形状:椭圆形颜色:紫黑色
12、大小:很小其他发现:中间低凹条件:适宜的湿度、温度生长环境:安全、卫生并且食物、空气充足的环境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
13、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 PPT等。 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很多动物用卵繁殖 一些有壳 一些没壳2-3 蚕长大了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蚕的幼虫身体逐渐长大,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2. 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3. 描述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孔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
14、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2.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玻璃片、棉签、放大镜、PPT等。学生准备: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请按照蚕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正确的顺序:( )( )( )( ) 2-4 蚕变了新模样科学概念目标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2.蚕
15、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5 茧中钻出了蚕蛾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
16、由蚕蛹发育来的。指导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2.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3.知道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敢于表达观察所得,乐于分享观察蚕蛾生命过程的收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蛾破茧羽化视频、PPT等。学生准备:蚕房(内含蚕蛹、蚕蛾)、放大
17、镜、蚕蛹标本、蚕茧标本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5、茧里钻出了蚕蛾头 翅 触角 胸 腹 2-6 蚕的一生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食物以及生活空间。2.理解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3.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科学态度目标1.真实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2.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3.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蚕的一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保护动物的环境。教学
18、重难点重点: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难点:掌握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各个时期的图片、统计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表格、PPT等。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学生活动手册、蚕的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繁殖、死亡) 6. 蚕的一生(出生) (生长发育) 卵 蚕(幼虫) 蛹 蚕蛾(成虫) 2-7 动物的繁殖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2.了解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作为庇护场所。教学重难
19、点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7、动物的繁殖卵生动物胎生动物 2-8 动物的一生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2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奶汁长大(哺乳)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动物。3识别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变化及身体特点各不相
20、同。科学态度目标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动物的一生,体会探究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十分重要。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难点: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科学记录单、班级研究记录表、PPT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3-1 仰望天空科学概念目标1. 了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 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科学
21、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 3.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1.仰望天空太阳 月球 3-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科学概念
22、目标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
23、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3-3 影子的秘密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
24、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手电筒、小木块、白纸、皮影戏道具。 小组: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
25、设计”或“课后反思”:3.影子的秘密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改变 影子变化光源的照射角度 长短和方向遮挡物的形状 形状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大 3-4 月相变化的规律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26、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月相变化图片,燕尾夹。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4.月相变化的规律 弯 圆 弯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上半月亮面在右 3-5 月球-地球的卫星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科学探究目标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
27、会整理收集的知识。3.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2.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教学准备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盘、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
28、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月球信息资料月球年龄:45亿年月球表面温度:零下12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月球结构:月壳(厚度60-65公里)、月幔(厚度1000公里)、月核(温度1000摄氏度)月球直径:3474.8公里,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3-6 地球的形状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
29、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教学重难点 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
30、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课后反思: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3-7 地球水的星球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50人(第一批)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平阳学校招聘教师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届春季东华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十堰市城发集团及所属子公司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教育质量提升与加强保障承诺书5篇
- 2025湖北武汉市汉口学院专职教师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广西崇左市凭祥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吕梁市事业单位招聘博士研究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赴高校招聘3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幼儿园教师教育部门政策法规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报告
- 眼科规培汇报总结
- 基孔肯雅热医疗机构门诊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 2025年中级群众文化面试题及答案
- 【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疗要点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测评练案答案
- 低碳时代下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深度优化与实践
- 生活垃圾教学课件
- 潮汕英歌舞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