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Statistics课程代码HURM101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城市管理学分3学时54主讲教师修订日期2021年5月7日指定教材贾俊平等编著,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8,第7版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一定数学功底和反复练习强化。授课对象即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高中阶段大多是文科背景,所以本门课的教学目的重点不在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演,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使用经典常用统计方法胜任城市管理领域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的量化资料收集及分析任务。具体而言,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和作业练习强化,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资料收集与展示、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等统计学基本原理知识。(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描述统计相关知识1.1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把握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学含义及基本概念。1.2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和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误差的含义及种类。1.3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图表展示工具的概念与应用条件;掌握统计图、表的规范。1.4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测度方法、应用场合;了解数据分布测定工具。课程目标2:掌握概率分布和抽样分析2.1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常见概率分布。2. 2熟悉统计三大分布,掌握抽样分布的概念和均值的抽样
3、分布规律。课程目标3:掌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3. 1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及一个总体的参数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3.2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决掌握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的假设设置、检验步骤,理论频数和%2统计量含义及计算公式及数值特点,假设检验结论。3. 教学内容第一节分类数据和统计量、一、分类数据二、必统计量第二节拟合优度检验资料特点及假设设置、拟合优度检验的步骤、尤2统计量计算公式、查表和决策结论第三节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资料特点及假设设置、拟合优度检验的步骤、尤2统计量计算公式、查表和决策结论第四节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
4、、p相关系数二、列联相关系数三、V相关系数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九章选择题。第十章方差分析1. 教学目标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方差分析的两类错误、基本假设;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查表及决策结论;了解两因素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决策结论。了解软件运算实现。2. 教学重难点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方差分析的两类错误;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决策结论。3. 教学内容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两种误差、基本假定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方法和步骤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具体
5、方法和步骤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十章选择题。第十一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 教学目标(五号宋体)掌握相关分析的概念和分类、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及数值特点:了解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意义、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与参数意义、适用条件、估计的回归方程含义等:掌握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的计算公式和软件实现;掌握拟合优度;掌握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的步骤。了解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及参数估计的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软件实现。2. 教学重难点掌握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及数值特点;掌握一元
6、线性回归的模型与参数意义、适用条件、估计的回归方程等;掌握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计算公式和软件实现;掌握拟合优度;掌握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的步骤。3. 教学内容第一节相关分析的意义和任务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分析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相关表和相关图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第三节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求解、拟合优度计算、模型及回归系数检验第三节回归预测第四节误差分析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十一章选择题。第十二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 教学目标(五号宋体)掌握多元线
7、性回归的模型与参数意义、适用条件、估计的回归方程含义等;掌握拟合优度;掌握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的步骤。了解掌握参数估计方法和软件实现;了解基于回归方程的结算公式、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预测值及参数估计测算公式、虚拟自变量的回归等。2.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与参数意义、适用条件、估计的回归方程含义等;掌握拟合优度;掌握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的步骤。3. 教学内容第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二节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第三节显著性检验模型及回归系数检验第四节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第五节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第六节虚拟自变量的回归4. 教学方法(1
8、)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十二章选择题。第十三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1.教学目标(五号宋体)掌握时间序列对比分析的各种方法;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与构成模型;掌握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了解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 教学重难点掌握时间序列对比分析的各种方法;掌握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3. 教学内容第一节时间序列及其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解Y=T+C+S+I其中:T:长期趋势、C:循环变动、S:季节变动、I:不规则变动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水平分析: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速度分析:发展速度(
9、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公式:几何平均法)、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二平均发展速度一1(或100%)各指标的涵义、计算公式与例题讲解第三节平稳序列的预测具体方法及计算: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第四节趋势性序列的预测具体方法及计算:移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第五节复合性序列的预测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剔除T的影响:SI=Y/(TXC)、平均法消除I的影响,得到季节比率。(平均法具有消峰补谷的作用)未来季节变化的预测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十三章选择题。四、学时分配(四号黑
10、体)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章节章节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数据的搜集3第三章数据的图标展示3第四章概括性度量3第五章概率及概率分布3第六章统计量及抽样分布3第七章参数估计3期中考试3第八章假设检验6第九章分类数据分析3第十章方差分析3第十一章相关与回归分析6第十二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第十三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删6五、教学进度(四号黑体)表3:教学进度表(五号末体)周次B期章节名称内容提要授课时数作业及要求备注1第一章绪论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学的含义及基本概念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把握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学含义及基本概念。2第二章数据的搜集数据类型、
11、现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场调查的抽样方法、收集方法及数据误差要求:理解数据类型与来源;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和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统资料收集方法;掌握误差的含义及种类。3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预处理、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数值型的整理与展示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理解不同类别适用不同的图表展示方法,重点掌握数值型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绘制和直方图绘制,掌握茎叶图等其他常见统计图绘制及统计表编制要点。4第四章概括性度量集中趋势的度量、离散趋势的度量和分布测定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理解数据类型不同适用的概括度量不用,能根据数据类型对其进行统计描述;掌握数据集中趋势
12、、离散趋势的测度方法、应用场合;了解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性度量。5第五章概率及概率分布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含义;掌握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特点及其实际运用。6第六章统计量及抽样分布统计量及分布的概念、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样本均值、比例和方差分布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统计量和抽样分布概念,了解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定义、性质与特点,掌握统计三大分布的查表法临界值计算;掌握来自正态总体X的样本均值的分布及中心极限定理,熟悉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其他常见统
13、计量的分布。7第七章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两个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及一个总体的参数估计问题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确定分析及计算;掌握一个总体参数估计时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8期中考试39-10第八章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一个总体的参数检验、两个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6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i个总体均值、比例的假设检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决策结论:了解一个总体方差、两个总体均值、比例和方法的假设检验。11第九章分类数据分析分类数据和2统计量、拟合优度检验、独立性检验、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3作
14、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2检验的假设设置、检验步骤,理论频数和£统计量含义、计算公式及数值特点,查表和决策结论;了解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及数值特点。12第十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查表和决策结论。13-14第十一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的意义和任务、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回归预测和回归预测6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及数值特点;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与参数意义、适用条件、估计的回归方程等;掌握参
15、数的最小二乘估计计算公式和软件实现:掌握拟合优度:掌握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的步骤。15第十二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3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度、显著性检验、模型及回归系数检验、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虚拟自变量的回归型与参数意义、适用条件、估计的回归方程含义等;掌握拟合优度;掌握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及1口1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的步骤。了解掌握参数估计方法和软件实现;了解基于回归方程的结算公式、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预测值及参数估计测算公式、虚拟自变量的回归等。16-17第十三章时间数列
16、分析与预测时间序列及其分解、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平稳序列的预测、趋势性序列的预测和复合性序列的预测6作业: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书要求:掌握时间序列对比分析的各种方法;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与构成模型;掌握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了解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肖智明、陆晔,统计学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2. 郑明,陈子毅,汪喜冈,数理统计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 张平,统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4. 卢小广,统计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5. 肖彦花,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6. 吴喜之,统计学
17、:从数据到结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7. (美)W.J.Conover,实用非参数统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8. (美)SheldonM.Ross,IntroductiontoProbabilityModels,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9. 赵振伦,统计学: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0. 刘汉良,统计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1. 刘桂荣,统计学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2. 郭凤艳,统计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3. 贾俊平,统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4. 董逢谷等,统计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5. 孙
18、允午等,统计学习题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6.黄正祥,李蜀湘,刘爱莲,统计学原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7.管于华,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8.顾晓安,朱建国,统计学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9.曾五一,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20.张文彤、邙春伟,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二版(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七、教学方法(四号黑体)1.讲授法2.案例法练习法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考核要点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是否及时提交作业,参与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题目的正确率作业+
19、(期中、期末)理论考试课程目标2是否及时提交作业,参与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题目的正确率作业+(期中、期末)理论考试课程月标3是否及时提交作业,参与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题目的正确率作业+(期中、期末)理论考试课程目标3是否及时提交作业,参与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题目的正确率作业+(期中、期末)理论考试课程目标3是否及时提交作业,参与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题目的正确率作业+(期中、期末)理论考试(-)评定方法1.评定方法(五号宋体)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期中考试:20%(理论考试)期末考试:50%(理论考试)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三)评分标准课
20、程目平时期中期末总评达成度课程目标1303030课程分目标目标达成度=0.3x平时目标分目标成绩+0.2x期中分目标成绩+0.5x期末分目目标成绩/分目标总分课程目标2151515课程目标3252525课程目标4303030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课程目标1及时提交所有作业,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少基本能及时提交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1/5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1-2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3/10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4-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4/5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5次,期中和
21、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大于4/5课程目标2及时提交所有作业,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少基本能及时提交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1/5提交作业有延退或未交1-2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3/10提交作业有延退或未交4-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4/5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大于4/5课程目标3及时提交所有作业,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少基本能及时提交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1/5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12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3/10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4-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4/5提交作业有延迟
22、或未交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大于4/5策结论。课程目标4:掌握两个(多变量)变量的统计分析工具1掌握分类数据分析的卡方检验原理。4.2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单因素方差分析。4.3掌握两个数值型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3.4 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本原理。3.5 了解时间序列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方法。(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课程子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掌握描述统计相关知识1.1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把握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学含义及基本概念。对“1-2能够将城市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城市管
23、理中。”和“6-2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程度强,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1.2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和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误差的含义及种类。1.3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图表展示工具的概念与应用条件;掌握统计图、表的规范。1.4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测度方法、应用场合;了解数据分布测定工具。课程目标2:掌握概率分布和抽样分析2.1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常见概率分布.对“1-2能够将城市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和“6-2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程度强,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
24、的支撑关系表一致)。2.2熟悉统计三大分布,掌握抽样分布的概念和均值的抽样分布规律。课程目标3:掌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3.1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及一个总体的参数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对“1-2能够将城市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和“6-2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基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程度强,与课程目标对毕3.2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决策结论。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课程目标4及时提交所有作业,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少基本能
25、及时提交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1/5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1-2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3/10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4-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小于4/5提交作业有延迟或未交5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题目出错比重大于4/5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课程目标4:掌握两个(多变量)变量的统计分析工具4.1掌握分类数据分析的卡方检验原理。对“1-2能够将城市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和“6-2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程度强,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4.2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单因素方差分析。4.3掌握两个数值型变
26、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4.4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本原理。4.5了解时间序列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方法(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及开放选修课程按照本科教学手册中各专业拟定的毕业要求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通识教育课程含通识选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程及公共基础课程,面向专业为工科、师范、医学等有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按照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面向其他尚未有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按照本科教学手册中各专业拟定的毕业要求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把握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学含义及基本概念。2.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学含义及基本概念
27、。3. 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实践二、统计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统计学时期讪述学派、政治算术学派(-)近代统计学时期数理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三)现代统计学时期三、我国统计学的发展第二节统计学的含义与特点一、统计的三种涵义二、统计学三、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四、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第三节统计学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二、参数与统计量三、变量四、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4. 教学方法讲授法(1) 案例法练习法课下完成配套学习指导书第一章选择题。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章选择题。第二章数据的收集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类型与来源;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和抽样方
28、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统资料收集方法;掌握误差的含义及种类。2. 教学重难点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和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误差的含义及种类。3. 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类塑一、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实验数据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二、数据来源直接来源、间接来源第二节现场调查的抽样方法介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方法,重点讲述随机调查即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第三节数据收集方法依次介绍自填式、面访法、电话式数据收集方法第四节数据的误差误差、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法(3)练习法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
29、第二章选择题。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的预处理;理解不同类别适用不同的图表展示方法;掌握频数表、条形图、直方图、茎叶图、散点图常见统计图的含义与特点;掌握统计表的规范。2. 教学重难点掌握频数表、条形图、直方图、茎叶图、散点图常见统计图的含义与特点;掌握统计表的规范。3. 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数据审核、筛选、排序、透视表第二节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分类数据的频数表及交叉表、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等绘制;顺序数据的排序及累计频数表、图绘制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数据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编制:数值型数据的图示: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等第四节统计表教学方法(1)讲授法(
30、2)演示法(3)练习法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三章选择题。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教学目标(五号宋体)理解数据类型不同适用的概括度量不用,能根据数据类型对其进行统计描述;掌握数据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测度方法、应用场合;了解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性度量。1. 教学重难点掌握数据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测度方法、应用场合。2. 教学内容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重点介绍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应用场合、计算方法第二节离散趋势的度量介绍异众比率、四分卫间距、级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的应用场合、计算方法第三节分布测定频数分布的偏度与峰度测定:解偏态的刑度方法、J'解峰度的测度方法教学
31、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配套学习指导书第四章选择题。第五章概率及概率分布1.教学目标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含义;掌握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点及其实际运用。掌握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点及其实际运用。3. 教学内容第一节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事件、概率三种定义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典型分布类型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特点第三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即正态分布特性、标准化及概率计算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教学评价课后习题及时套学习指导书第五章选择题。第六章统计量及抽样分布教学目标掌握统计量和抽样分布概念,了解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定义、性质与特点,掌握统计三大分布的查表法临界值计算;掌握来自正态总体X的样本均值的分布及中心极限定理,熟悉样本比例、样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航电系统知识及其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血糖与健康》课件
- 食品供应链管理
- 《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课件
- 2025年基本药物培训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课件
- 医学脾胃健康科普
- 培训机构学员成长手册设计与应用
- 头上长痘痘的临床护理
- 《高效能课件指南》教程
- 国企数字化转型解读及赋能zzw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模板分享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9-03-03 电梯安装维修工 人社厅发2018145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作业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
- 【米酒酿造工艺的优化探析(论文)6500字】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4:专题研讨: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教学设计
- 加油站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 数字化转型对木材行业的变革
- 机关食堂整体服务方案范文
- 球阀设计计算书
- CJJ 242-2016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