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赏析《天王送子图》_第1页
中国名画赏析《天王送子图》_第2页
中国名画赏析《天王送子图》_第3页
中国名画赏析《天王送子图》_第4页
中国名画赏析《天王送子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王送子图赏析基本信息作者:吴道子(原作者) 年代:唐代(现在为宋人摹本) 类别:国画作品简介纸本,墨笔,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分二段,前段有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详,武将则欲拨剑以防不测。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后段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惊慌拜迎,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威严,大臣端庄 ,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得极富神韵。独特的

2、“吴家样”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作为一幅佛诞名画,可以从中看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汉末而至盛唐,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脸色黝黑,如达摩样,而完全是汉人模样。作为一幅中国画,又昭示着线描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由“铁线”衍生出“兰叶线”,从此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大备,无怪乎苏东坡语:“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作品内容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此作图写异域故事

3、,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图中天王按膝端坐,怒视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兽的缰索,另一卫士拔剑相向,共同将其制服。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记载这一大事。这是一部分内容。净饭王抱持圣婴,稳步前行。王后拱手相随,侍者肩扇在后,这是又一部分内容。就这两部分来看,激烈与平和,怪异与常态,天上与人间,高贵与卑微,疏与密,动与静,喜与怒,爱与恨,构成比照映衬又处处交融相合。天女捧炉、鬼怪玩蛇、神兽伏拜的另一部分内容,则将故事的发展表现出了

4、层次,通过外物的映衬将主要人物的内在心态很好地表现出来。画卷中人物神情动作、鬼怪、神龙、狮象等都描绘得极富神韵,略具夸张意味的造型更显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 此图技法首重线条和用笔,笔势夭矫,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故线条流转随心,轻重顿挫合于节奏,以动势表现生气,具有“疏体”画的特性,是典型的“吴家样”。 天王送子图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纷繁,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道壁画带来深刻的影响。吴道子壁画原作已不可见,现存纸本是后人的摹本,形神俱佳,亦颇可观。作品特色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

5、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风行于时。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性。铁线应用书画同源,中国书画都讲究用笔、用墨,而用笔最主要的就是线条的塑造。所谓“铁线”,就是一条基本一样粗细的线条,意如一根铁丝;而所谓“兰叶线”,就是一条不断地变化着粗细的线条,意如视觉中兰花叶的叶面和叶背的转折。书法中的篆书体,就基本上用铁线,中锋运笔,线条遒劲。后为加快书写速度,改结体圆转为方折,变为隶书体,由此产生了带有粗细变化的线条:撇、捺、波磔及点,与一样粗细的横、竖并存。至东晋王羲之的楷书、草书出,则书法中的兰叶线臻于完美。相对铁线而言,兰叶线自然更优美,更富观赏性。而人物画中的线描,虽有“十八描”之称,但唐以前,基本上是铁线类的时代,直至吴道子创而为粗细递变、圆润飘逸、似断还续,神完气足的“莼菜条”,时称“疏体”,兰叶线的“柳叶描”才告初具,则晚了书法将近四百年。作者简介吴道子,唐代画家。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高宗时代,活动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据传他初从张旭、贺知章学书法,后改学画。曾任兖州瑕丘县尉,因画名召入宫廷,改名道玄,授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吴道子是画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