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圣土山地区土地类型划分及利用评价摘要:圣土山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美景,成为区域旅游休闲的清新去处,这也使得对圣土山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成为必要。因此,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就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布局等进行调查,以遥感技术及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而分析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提出分析建议。关键词:圣土山;土地类型划分;利用评价Shengtu Mountai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Abstract:Shengtu Mountain is located in Zaozhuang
2、of Shandong province,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beauty. It became the fresh places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area, this also makes the analysis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Shengtu region becomes necessar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holy land is the l
3、and use type distribu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field survey data, the swirling region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land utilization, the analysis is put forward.Keywords: Shengtu Mountain; Mountai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1 引言4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412国外的土地利用研究的情况41.3 研
4、究方法51.4 研究结论52 圣土山区域条件分析62.1 区域概况62.2 地质地貌62.3 气候特征62.4 水系和水文特征72.5 植被特征73 圣土山土地利用分析93.1圣土山土地利用类型分析9房屋村落9商业及服务设施9农林用地10道路、水域等国有用地103.2圣土山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0土地利用结构欠合理10区位优势较好、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较大10土地利用率较低、节约利用不够104 圣土山土地利用评价及建议114.1 圣土山土地利用评价114.2 圣土山土地利用建议11重视土地资源11优化用地结构12提高土地利用深度12统筹布局、提升生态效益125 结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15圣
5、土山地区土地类型划分及利用评价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我国一直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另一个事实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就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5还多,这就使得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数量非常的稀少,我国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的保护,“10亿亩”土地红线就是最好的证实证据。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地理技术和土地管理知识科学调研、分析现有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而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圣土山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美景,成为区域旅游休闲的清新去处,这也使得对圣土山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成为必要。因此,在此背景下
6、,本文旨在分析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就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布局等进行调查,以遥感技术及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而分析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提出分析建议。12国外的土地利用研究的情况国外对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系统地进行研究要追溯到约翰·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 17831850),他曾为了研究农业分布而对德国南部地区的土地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土地规划与利用模式,著有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从而开创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之后出现的新古典主义的城市改建计划以及“田园城市”理论、“集中城市”理论等都是在约翰·杜能理论的基础上的深
7、化与细化。之后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一九二二年美国密执安州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综合调查,第二年,英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农业资源的估算,并于七年后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来研究与管理土地利用调查所,欧美各国对土地的研究与调查直接推动了一九三四年在波兰举行了国际地理大会,会上美国等国家交流了土地利用研究成果,强调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重要性,但这一阶段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仍然局限于小范围和理论层面,直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才真正进入全面铺开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截至一九四六年为止,澳大利亚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国地的调查,英国、 加拿大、荷兰、日本、印度、墨西
8、哥、巴西等国也先后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调查等研究。到了 七十年代,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得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同时科技的进步为土地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九七六年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公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是世界关于土地评价研究广泛开展并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在传统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理重视土地利用与规划对生态环境状况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当下世界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土地的利用对全球气候、水土和生物的影响,也就是说,土地研究已经不再孤立和单一
9、,不仅仅关系到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本身,而是将其放到全球范围内来研究。这一态势从一九九二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初露端倪,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可持续的土地资源管理也被世界各国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是野外调研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圣土山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及外业调查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布局等进行调查,并结合航片分析,得出相关数据,进而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圣土山土地使用类型及应用调查的程序包含三个阶段,首先是调研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含选择适当的专业人士帮助调查,以防止研究者的误差,同时需要制定圣土山土地调查计划,进而
10、准备圣土山的基本资料,包括地形图、地理区位图等,进而准备调查所需的仪器用品等。第二阶段是外业调查绘制阶段,依据准备好的设备仪器,在已经制定的调查方案的指导下,开始外业调查,获得数据后进行外业调查的绘制工作。第三阶段是内业工作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转绘制、测算和数据的整理工作。 1.4 研究结论本文对圣土山的区域自然条件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圣土山土地使用类型及应用调查。通过调查整理,对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应用类型数据进行了有效而较为全面的采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对圣土山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应用类型上看,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房
11、屋村落用地、商业及服务设施用地、农林用地、道路及水域等国有用地。而针对现有的圣土山土地利用现状而言,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并不是十分合理,仍然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最后本文针对圣土山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优化改进的建议:重视土地资源;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深度;统筹布局,提升生态效益。2 圣土山区域条件分析2.1 区域概况 圣土山位于我国山东省邹城市薛城区沙沟镇,圣土山的主峰海拔374.3米,是为该区内海拔最高的山。圣土山山体南陡北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图1中展示了圣土山地理位置的示意图,标示“1”的位置即为山东省邹城市圣土山,可以看到图可以看出,圣土山距离G3国道、曲阜孔庙孔府旅游区及周边
12、的主要城市距离都比较近,而且交通便利。图1:圣土山地理区位图注释:图中标示“1”的地点为山东省邹城市圣土山图中比例尺为1:12000002.2 地质地貌 圣土山处于邹城地区的低山丘陵地段。从区域地形特征上看,圣土山是北坡相对平缓,而南部山崖陡峭,悬崖高约二十米多,形成鲁南特有的“半崮”地形,而崮顶平缓。2.3 气候特征 圣土山所在的邹城市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地区,其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这里既有温暖潮湿的南方特征,也有寒冷干燥的北方特点,所以,在气候特点上,它即受到所属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东部沿海的季风的影响,整个区域光照效果较好、雨量相对充沛,无论是光热条件,还是水气条件都比
13、较优越,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因此四季变化明显,相比较而言,春季较为多变,西南风天数比较多,降水较少。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空气也显得湿润,降水比较集中在某一时段。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充分体现了北方气候的特点。2.4 水系和水文特征圣土山水系属于淮河水系流域,尤其在邹城的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多水,在微山湖处又连接着大运河,在河湖岸边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而相应的,圣土山区域内中溪水资源较多,溪流在山间涓涓流淌,花草树木遍地林立,苍松翠柏山间可见,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是这里的生动写照。图3:圣土山地形地貌图2.
14、5 植被特征圣土山地处暖温带地区,处于群山之间。圣土山的植被主要呈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地带性分布特征,这主要是源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圣土山地区处于山区,相比于平原地区而言人口数量相对稀少,虽然人口稀少,但由于周边地区人口稠密,并且行政管理没有跟上并且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所以,这里的原生植被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如此,却仍然可以看到原始自然的印迹,甚至还有一些野生的动植物存在的痕迹。 图4:圣土山鸟瞰图图5:圣土山调研图图6:圣土山调研图3 圣土山土地利用分析3.1圣土山土地利用类型分析3.1.1房屋村落由于圣土山地区处于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原始状态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依山而生活的自然村
15、落,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圣土山地区经济形态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但是自然村落仍然在圣土山土地使用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房屋村落不仅分布在圣土山的周边,同时存在一些住宅位于圣土山的山脚地区。本来这些房屋是圣土山地区村民的住宅区,主要发挥家庭住宅的功能,而目前随着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一些住宅已经开始转变为农家乐或是家庭旅馆设施,发挥着自住和接待设施的双重功能。3.1.2 商业及服务设施 商业及服务设施这一部分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圣土山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景点开发后,大量的城市游客来到圣土山,来这里感受自然的魅力和乡土的原汁原味,这些游客催生了大量的商业需求:休闲设施、餐馆酒店等设施及旅游商品、纪念品
16、商店等设施纷纷建立起来,原来以小农经济为主的郊野山村成为了旅游景点。3.1.3 农林用地 圣土山原来就是保留一定野生资源的农林区域,因此,农林用地长期以来一直为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农林耕地等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一些农林耕地以外的闲置用地更多的被投入到旅游开发之中。3.1.4 道路、水域等国有用地 道路、水域等国有用地这一部分为国有产权的土地,在圣土山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新建了连接圣土山到相关国道、中心城市的连接道路,这些道路用地加上原有而自然存在的水域用地在圣土山土地利用中的具有不能忽视的地位,当然这些土地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意变更使用的。3.2圣土山土地利用特点
17、和存在的问题3.2.1土地利用结构欠合理随着圣土山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区域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就整个圣土山测区而言,农村土地较多,耕地比重也较大,而商业服务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偏少。草地、绿化用地以及其他环境设施用地则更少。另外,耕地与旅游用地之外的其他用途土地比重也较大,还存在部分闲置土地,由此可见,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还不够合理。 3.2.2区位优势较好、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较大圣土山地理位置良好,交通发达,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圣土山地区向周边地区扩张较快,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束镇政府现在正计划开发昌平山景区,开发项目包括修公路
18、、筑堤坝、种果树、开展绿化。随着旅游业、商业化的加快,城镇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必然增加,从而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 3.2.3土地利用率较低、节约利用不够从土地利用率来看,圣土山地区土地利用率整体偏低,土地利用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在圣土山东侧建筑物相对密集,土地利用的效率高;而西侧包括大量农村土地,建筑密度相对较低,土地利用的效率不高,因此,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不够。4 圣土山土地利用评价及建议4.1 圣土山土地利用评价针对现有的圣土山土地利用现状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圣土山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有的以农林等第一产业为主发展为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过渡发展,然而,
19、圣土山地区的土地使用类型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显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圣土山地区的接待能力和接待设施需要很多的改善和提升,现有的商业及服务业土地利用分配是不能够满足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发展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并不是十分合理,仍然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不过,提升商业和服务业的用地并不是意味着要大量裁剪农林用地,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农林用地在我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圣土山地区需要做的是在不侵占农业用地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林用地、商业和服务业用地及闲置用地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科学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4.2 圣土山土地利用建议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和阐述,我们已经理
20、清了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类型分布等情况,并且对圣土山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也理清了圣土山土地利用中都有哪些改进空间。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将对圣土山土地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4.2.1 重视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任何一个地区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基础。换句话说,在每个区域发展中,其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前进都与土地利用之前存在密不可分、相互推动的相得益彰的关系。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一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重视土
21、地资源,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生命线,土地利用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商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合理利用土地意义重大而深远,也是人类生存的必修课。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稳步进步、国家基础建设的投入程度在增大,城市及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方法都在变化,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当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土地的粗放利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此背景下,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成为圣土山发展的关键。4.2.2 优化用地结构对圣土山土地的规划与利用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原有的以农林等第一产业为主发展为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过
22、渡发展的现实,在现有的范围内提升优化商业和服务业用地。不过,提升商业和服务业的用地并不是意味着要大量裁剪农林用地,这样是不可取的,农林用地在我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圣土山地区需要做的是合理调整农林用地、商业和服务业用地及闲置用地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科学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4.2.3 提高土地利用深度对圣土山的土地规划与利用的重点在于要提高农地利用深度,具体而言,需要借助于科学技术、机器改良等方式提高农地集约水平和单位产出率,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收取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无偿收回、建设用地置换、 建设用地定额管理等方式,综合使用政府的政策
23、、法规、行政规定的调节作用,增加圣土山地区的土地的经济效益。4.2.4 统筹布局、提升生态效益 圣土山地处美丽的自然怀抱,其价值在于其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这也是其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的资源基础和保障,于此同时,圣土山地区植被丰富,并且至今依然拥有一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因此圣土山在生态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所以说在发展经济、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区域的生态效益,要保护环境的生态资源,增加区域的生态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发展,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方向,即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5 结语圣土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在
24、自然资源方面,其天造地设的自然风光及动植物资源相当难得,在人文资源方面,其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不可估测,这使得它在短时期内就成为区域旅游休闲的热门景点,这也使得对圣土山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成为必要。因此,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就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布局等进行调查,以遥感技术及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而分析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提出分析建议。首先,本文对圣土山的区域自然条件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清晰了圣土山的区域概况、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水系和水文特征及植被特征。通过这些分析,对圣土山的基本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本文进行了圣土山土地使用类型及应
25、用调查。调查的程序包含三个阶段,首先是调研准备阶段,包括理论与技术的准备两部分。第二阶段是外业调查绘制阶段。第三阶段是内业工作阶段,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有效数据。通过这些环节的调查整理,对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应用类型数据进行了有效而较为全面的采集,为后续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基础。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对圣土山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应用类型上看,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房屋村落用地、商业及服务设施用地、农林用地、道路及水域等国有用地。而针对现有的圣土山土地利用现状而言,圣土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并不是十分合理,仍然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最后本文针对圣土山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优
26、化改进的建议:重视土地资源;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深度;统筹布局,提升生态效益。参考文献:1谭善凯.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1,(06):48.2刘勇,张红,尹京苑.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太原市土地生态风险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01):52-57+61.3陈其春,吕成文,李壁成,全斌. 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9,(01):223-231.4张本昀,申怀飞,郑敬刚,吴国玺. 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 资源科学,2009,(02):317-323.5钟凯文,孙彩歌,解靓. 基于GI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27、与变化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01):111-116.6贾文臣,贾香云,李福印,王卷乐. 威海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动态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2009,(02):193-198.7关伟,王雪. 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J. 地理研究,2009,(04):990-1000.8顾湘,曲福田,付光辉. 中国土地利用比较优势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J. 中国土地科学,2009,(07):61-65.9潘竟虎,石培基,孙鹏举. 统筹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09):9-14.10罗鼎,月卿,邵晓梅,王静.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
28、09,(05):791-797.11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匡文慧,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于东升,吴世新,江南.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2009,(12):1411-1420.12何英彬,陈佑启,李志斌,姚艳敏,唐鹏钦.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0,(02):313-318.13杨武年,刘恩勤,陈宁,廖崇高. 成都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02):185-190.14李扬.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9):12-16+104.15石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