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之反思在现今的农村,这一人群是否普遍存在着呢?我们通过对农村的家庭人口和经济结构跟农村常住人口的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既有监护意愿又有监护能力的群体并不是普遍的存在,该项法律规定缺失了普遍有效适用的现实基础。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的法律实效考察作者:赴湖北枣阳实践 文章来源:赴湖北枣阳实践队 点击数:1248 更新时间:2008-4-29 2007年6月1日实施的未成年保护法中第16条规定: “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的这一项法律规定,一方面使我们正视留守儿童监
2、护现状的不足,一方面扩大了委托监护人的范围,将所有“有监护能力”的成年人都纳入其中,试图以此解决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然而,在我国城乡二元格局导致的大部分中青年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其规定的“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在农村是否还足量的存在着,预备成为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呢?即便是存在“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他们是否具有监护的意愿呢?他们能否真正像父母一样尽到监护的职责?这一规定在农村是否存在施行的基础?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决定着此规定的实效。因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湖北枣阳展开了有关留守儿童监护状况的调查,重点了解了农村现住人群的特征和监护意愿,试图以此来考察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否具有实施的现实基
3、础,并以此对其法律实效作出预测。一、该项规定实施的现实基础分析该项法律规定是法律首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作出明文规定,其要求因外出务工而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必须把自己的子女委托给具有监护能力的成年人监护。这也是对父母选择委托监护人时的限定必须选择具有监护能力的成年人。委托监护的成立,首先需要没有法定监护义务的委托监护人的同意即委托监护人的监护意愿会决定委托监护的成立与否,进而需要的是同意代为履行监护职责的委托监护人具有监护能力,这样的委托监护才是合法有效的委托监护。因此,该项法律规定有关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的规定的有效实施,必须在农村大量存在既有监护意愿又有监护能力的“合适委托监护人”。然而,
4、在现今的农村,这一人群是否普遍存在着呢?我们通过对农村的家庭人口和经济结构跟农村常住人口的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既有监护意愿又有监护能力的群体并不是普遍的存在,该项法律规定缺失了普遍有效适用的现实基础。其具体分析如下:(一)农村家庭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表明适合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中青年群体人数极少。首先,由于农村家庭小规模化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使得中青年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即在农村家庭中适合作为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的人群存在量比较少。其次,从农村人口结构看,农村的青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村的常住人口主要由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组成,这就表明本适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的青年
5、人群体已基本缺失。再次,从农村的家庭经济结构看,务农是农村主要收入来源,这就决定了农村家庭的主要功能就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也使农村常住人口中的中年人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力,因而,他们由于忙于农事而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代他人履行监护职责,这就使得本适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的中年人群体转变不适合了。总之,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的特殊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使得适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中青年群体人数极少,几近缺失。(二) 农村常住人口的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不尽统一,导致合适的委托监护人的人数不多。第一,从整体上看,愿意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的农村常住人口与不愿意的人数相当,自我评定具有监护
6、能力和不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数也相当。这表明农村的常住人口整体不具有极强烈的监护意愿,也不具有极显著的监护能力。第二,从各年龄段来看,农村常住人口中的老年人群体有超过一半是愿意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但自我评定没有监护能力的;在中年人群体中则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有监护能力但是明确表示不愿意代他们履行监护职责;在青年人群体中,这种类型的人数接近九成。这表明农村常住人口中大部分的监护意愿与监护能力能都得不到统一。因此,在本来就不存在强烈监护意愿和显著监护能力的农村常住人口中,大部分的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还得不到统一,已经导致了既具有监护能力又具有监护意愿的适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人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现实。(三)
7、 农村常住人口中具有较强监护意愿的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和监护能力不全面,难达适合作为委托监护人的标准。首先,农村具有较强监护意愿的中老年人群中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以下,其中两个人群的文盲率皆已超过10%,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这种现状会严重影响这两个群体的监护能力,使他们难达合适监护人的标准。其次,农村愿意作为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的人群的普遍表现为监护能力不全面。他们普遍只能给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需要,而不能与留守儿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指导他们的学习,对他们进行管教和对他们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性格的形成进行正确引导更是难于做到。如此不全面的监护能力,将使他们不能全面的履行全面的监
8、护职责,这与合适的委托监护人标准是不合的。因此,具有较强监护意愿的群体却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和监护能力的不全面,而难成为合适的委托监护人,这样就使得在农村常住人口中适合作为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的数量更为少。综上所述,农村常住人口青年人迫于生计进城务工,导致该群体的缺失,老年人由于自身的身体不佳、文化程度偏低而“力不从心”,中年人群体迫于生计使其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得不到普遍的统一的同时也因为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监护能力的不全面而难于胜任监护职责,这使中年人群体在选择是否作为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时,面临“心不从力”和“力不从心”的双重困境。因此,既有监护意愿又有监护能力的合适监护人的缺失,使留守儿童的委托监
9、护难于有效地实现,即现实基础的缺乏。同样地,这也将使得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的规定面临有效实施的困境。二、根据法的实效理论预期该项法律规定的实效法的实效,即法律被实施的实际效果。“效果”一词的意思是:由某种做法、力量或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在这里“效果”具有中性的含义,它不仅指积极的结果,也包括消极的结果。任何一种行为作用于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不管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法律的实施效果一般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执行、适用、遵守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法律的实际有效性。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即会产生实效,都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或大或小,或
10、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样,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就不一定与立法者的意图完全一致,也不一定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甚至,该法律的实施会产生与立法者原本意图相违背的社会效果。尽管法律产生实效不是法律产生积极作用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必要条件。因此,对未成年保护法第16条“父母外出务工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预期该项法律规定能否有效实施及实施的力度如何,对于预期其实施的积极作用、评价其立法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分析的问题。结合法律产生实效的条件和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在我国现今的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下,缺乏产生
11、实效的条件。具体理由有如下几方面:(一)该项法律规定并没有真正地满足社会的需要,缺乏充分的合理性。本项法律规定,从立法目的来看,旨在保护留守儿童被监护的权益,这满足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其规定的此项法律规定的价值取向来看,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为,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其需要靠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而本条却将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分配给了留守儿童的父母。将社会问题的解决“归责”于单个的社会个体或某一群体,尤其是他们也并不可能很好地解决,这是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违背的,因为至少他们是不渴望这一社会问题是由他们自己来解决。另外,将一社会问题分解为
12、由千万个社会个体来解决,试图“大事化小”式地解决问题,从降低社会成本考虑,这似乎是可行的,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这是违背社会正义的。因此,该项法律规定的这些不合理因素,使得其难于真正地取得实效。(二)我国农村常住人口的适合作为委托监护人的群体所占比例极少,该项法律规定缺乏实施的社会现实基础。我们通过对农村的家庭人口和经济结构跟农村常住人口的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既有监护意愿又有监护能力的群体并不是普遍的存在:农村常住人口青年人迫于生计进城务工,导致该群体的缺失;老年人由于自身的身体不佳、文化程度偏低而“力不从心”;中年人群体迫于生计使其监护意愿和监护能力得不到普遍的统一的同时也因为
13、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监护能力的不全面而难于胜任监护职责,这使中年人群体在选择是否作为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时,面临“心不从力”和“力不从心”的双重困境。因此,既有监护意愿又有监护能力的合适监护人的缺失,使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难于有效地实现,即现实基础的缺乏。同样地,这也使得该项法律规定面临难于实施的困境。(三)我国现行的法律并没有对委托监护制度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也难于有效实现。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并没有规定委托监护这一监护形式,而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22条的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在现实的法律适用中可以采用委托监护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法定监护职责。然而,此司法解释只是规定了在委托监护时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应该如何承担的问题,而对于委托监护制度中有关委托监护人的资格和能力,法定监护人、委托监护人和监护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委托监护中纠纷的解决和救济方式的规定,在法律上是空白。因此,法律对于委托监护制度没有系统的规定甚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模版
- 学前儿童发展 课件 第6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公司财务审计报告总结模版
-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09级物理学班陆菲菲-
- 公司全员培训总结
- 放血疗法培训
- 重症肺炎患儿护理措施
- 热处理车间安全管理
- 英语教师进城选调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中层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2年食品卫生通则第三版(中文版)
- 最新美术中国传统玩具课件PPT
-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
- 名著导读《红楼梦》PPT课件(完整版)
- 吉林省办学基本标准手册
- 4车道高速公路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上部结构设计_论文
- 体育——常用队列队形的口令及动作要领
- 2020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 脱氨蒸氨工段操作规程
- 刑事案件结案登记表
- 城市设计导则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