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_第1页
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_第2页
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_第3页
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时间:2010-05-07 10:21:08   来源:本站  作者:四眼  我要投稿  我要收藏  投稿指南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使测绘工作正从传统的测绘技术手段向现代数字测绘过渡,全站仪在现代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对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的误差产生及大小做分析。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电脑处理器于一体,因此,它也兼具经纬仪的测角误差和光电测距仪的测距误差性质。本文分别对这两项误差在城市测量中的大小进行分析

2、,然后综合两方面的影响对地面点的点位误差进行分析与估算。最后单独分析全站仪的高程误差。 一、全站仪测图点位中误差分析 1 、全站仪测角误差分析 检验合格的全站仪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仪器本身的误差(系统误差)。这种误差一般可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来消除或减低其影响,但在全站仪测图中对角度的观测都是半测回,因此,这里还是要考虑其对测角精度的影响。分析仪器本身误差的主要依据是其厂家对仪器的标称精度,即野外一测回方向中误差 M 标 ,由误差传播定律知,野外一测回测角中误差 M1 测 = M 标 ,野外半测回测角中误差 M 半测 = M1 测 =2M 标 。 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仪器对

3、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在测量学教材中有很详细的分析其公式为 M 中 = e/ ×SAB/S1S2 其中 e 为偏心距,熟练的仪器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对中偏心距一般不会超过 3mm ,这里取 e=3mm 。 S1 在这里取全站仪测图时的设站点(图根点)至后视方向是(另一通视图根点)之间的距离, S2 取全站仪设站点至待测地面点之间的规范限制的最大距离。由公式知,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与两目标之间的距离 SAB 成正比,即水平角在 180 时影响最大,在本文讨论中只考虑其最大影响。 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测角的影响,测量学教材推导出的化式为 m 偏 = /2× (e1/S1)

4、2+(e2/S2)2 , S1 、 S2 的取法与对中误差中的取法相同, e1 取仪器设站时照准后视方向的误差,此项误差一般不会超过 5mm ,取 e1=5mm , e2 取全站仪在测图中的照准待测点的偏差。因为常规测图中棱镜中心往往不可能与地面点位重合,偏差为棱镜的半径 R=50mm ,固取 e2=50mm 因为对中误差与目标偏心误差均为“对中”性质的误差,就对中本身而言,它是偶然性的误差,而仪器一旦安置完毕,测它们就会同仪器本身误差一样同时对测站上的所有测角发生影响,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则测角中误差 M = 。 下面就以上分析,根据城市测量规范中给出的各比例测图,图根控制测量与各比例测图测距

5、限值,通过计算得出下表: 比例 emm e1mm e2mm S1mm S2mm M 中 M 偏 M 标 M 测 M 1:500 3 5 50 80 150 8.4 49.5 2 4 50.4 5 10 51.2 1:1000 3 5 50 150 250 4.7 29.6 2 4 30.2 5 10 31.6 1:2000 3 5 50 250 400 2.8 18.5 2 4 19.1 5 10 21.2 2 、全站仪测距的误差估计 目前全站仪大多采用相位式光电测距,其测距误差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距离 D 成正比例的误差,即光速值误差,大气折射率误差和测距频率误差;另一部分是与距离无关的

6、误差,即测相误差,加常数误差,对中误差。故,将测距精度表达式简写成 MD= ± ( A+B × D ),式中 A 为固定误差,以 mm 为单位, B 为比例误差系数以 mm/km 为单位, D 为被测距离以 km 为单位。目前测绘生产单位配备的测图用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大多为 MD=3mm+2mm/km×D 。在这里 D 取测站点到待测点之间的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限值。通过计算得到各比例尺测图中测距中误差值 MD ,如下表: 比例 D ( km ) MD ( mm ) 1:500 0.150 3.3 1:1000 0.250 3.5 1:2000 0.400 3.8

7、 3 、分析全站仪测图的点位中误差 M 根据前面对测角和测距精度的分析,运用误差传播定律来分析估计全站仪测图在工作中的实测点位中误差(相对于图根点)。 建立定点( X Y )与角度()、距离( D )之间的出数关系式, X=Dcos , Y=Dsin ; 对上述出数关系式全微分,求出具真误差关系式: X=cos D D × sin , Y=sin D+D × sinB B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写出中误差平方关系式: Mx2=cos2 MD2+D2sin2 M2 My2=sin2 MD2+D2cos2 M 2 M= = ,此式就是点位中误差与角度中误差 M ,距离中误差 MD 及

8、距离 D 的关系式,根据此式及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 D 的限值,通过计算得出下表: 比例 距离 D M D 标称测角精度 M M( mm) 1:500 150 3.3 2 50.4 36.8 5 51.2 37.4 1:1000 250 3.5 2 30.2 36.8 5 31.6 38.5 1:2000 400 3.8 2 19.1 37.2 5 21.2 41.3 由以上分析及计算数据知,全站仪在测图运用中的点位精度远远优于规范给出的精度(附表)要求。 二、全站仪测图高程中误差分析。 众所周知,全站仪测图的高程为三角度程,而三角高程单向观测的高差计算公 h=D×tan v+(1-k

9、) D2/2R+i-v ,对公式进行全微分求出真误差关系式,然后根据误差传播定律求出中误差平方关系式为: M h2=(tan v+(1-k)D/R) 2 MD2+(D×sec v)2M v +(D2/2R)2Mk2+Mi2+Mv2 。由中误差平方关系式分析各变量的取值。 1 、分析竖角测角精度,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 M 标 ,则测图中竖角的半测回中误差 M 半测 =2M 标 (与前面水平角分析类似)。 2 、分析仪器高 i 与目标高 v 的量取精度,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两次量取仪器高 i 与目标高 v 的差数不会超过 3mm ,即 d 3mm ,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同精度双观测求中误差

10、公式则 Mi=Mv= = ± 2.1mm 。 3 、分析大气垂直折光差系数误差,根据城市测量规范条文说明中对此项的分析,估计 Mk=+0.05 , 4 、在城市数字测图中地形的起伏一般不会超过 25 °这里取 v 25 ° 由于测图中地面点高程 H 的精度是相对于图根控制点而言的,即图根控制点高程可视为真值,则 MH Mh 根据以上分析与取值,计算得下表: 比例 D MD Mi Mv Mk M 标 M 半测 MH ( mm ) 1:500 150 3.3 2.1 2.1 0.05 2 4 4.6 5 10 8.7 1:1000 250 3.5 2.1 2.1 0.05 2 4 6.3 5 10 13.8 1:2000 400 3.8 2.1 2.1 0.05 2 4 9.1 5 10 21.7 由表格数据知,全站仪测图地面点高程精度远优于规范规定的限差(附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面土质的影响,以及有些点不方便目标的放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棱镜中心至地面的高度有误差,所以实际工作中的高程误差要高于以上的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