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自利,指的是为虚假自我谋求利益的心,它是_第1页
这里的自利,指的是为虚假自我谋求利益的心,它是_第2页
这里的自利,指的是为虚假自我谋求利益的心,它是_第3页
这里的自利,指的是为虚假自我谋求利益的心,它是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愿海心髓讲记9从远离违品方面是“不贪自利寂乐之圆满”。这里的“自利”,指的是为虚假自我谋求利益的心,它是大乘道最大的违品,而所谓的“自利圆满”,是指法身功德全分地显发,这是两回事。两者在“自”上有极大差别。如果错认身心假合的幻影为“自”,认为只有这个是我,此外一切都是他,唯一要重视我,其他人另作考虑,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生生世世局限在自私心的圈子里,而引生一切衰损。也就是说,如果短浅地为着自身的利益,而且不懂得因果善道,就会不择手段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各种伤天害理的事。这样,为了求自己现世的快乐圆满,导致我们堕在恶趣里无数次。接着还是只求自身利益,来世要得到人天福报,拥有美貌、财富、名声、地

2、位、权力等等;或者能够生天,享受更高级的五欲;或者生到更高的天,住在不受任何苦苦、坏苦干扰的禅定当中等等。这样为自己得到上界寂静、安宁的圆满也不究竟,是把有漏苦法错认成真实的涅槃或安乐。进一步说,看清了轮回唯一是苦轮,是惑业性不断变化的法,这里没有任何真正的安宁,一直随业流迁转,没有丝毫自在,在这里始终解决不了离苦得乐的问题,只会一再地由于错认而陷在制造苦的缘起里。声闻缘觉二乘人看清了这一点,知道求轮回乐的自利行为完全是愚蠢的做法,而且看清了轮回的根源是我执,通过消灭我执,再不起任何引生轮回的惑业,从而真正住在寂灭安乐当中。他以为这就是我的圆满。但是对大乘人来说,这样住于寂灭是落在涅槃边上,障

3、蔽开发如来藏,也无法在尽未来际救度无量无边的法界众生,所以这是不能行持利他的最大违品。我们要知道,就像萨迦离四著窍诀所说的:“贪著自利非发心”,或者像华严经所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小乘或者人天自利的心是菩提心最大的违品,因此要彻底拔除它。就像上师教导的这样,认清了只有以大悲行持广大的利他,并非为着一己之私,或者求小乘息灭自身惑业的所谓寂灭乐,才能开发出无量无边的菩提行海,和佛果的色身、刹土、事业等等。它的利益范围是尽法界的量,普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由此也会开发出自身无边的功德宝藏,真正实现无上的圆满。了解这一点后,就应该随学世尊,恒时把自利看成仇敌,一定要断除它。这里的“不贪”

4、,表现在我们的愿丝毫不贪著在自利的寂乐圆满上。为了利他,不会想:我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得一点清净、安宁、喜乐,我不愿意做那样辛苦的事,怎么能为了利益众生牺牲我的圆满?等等。正面来说,要像世尊那样,为了让一个众生心相续生一个善根,即使住在地狱十万劫受各种苦,都心甘情愿。为了利益众生,即使生在饿鬼道、旁生道,或者人天各种卑微的族群里,受无数苦,都在所不惜。哪里有众生,哪里就有利他行,而且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做,这就叫做“不贪”。所以,我们再也不要陷入到,为了虚假的自我,计较我的安逸、我的快乐、我的喜好等等,否则就直接障碍了利他。菩萨的利他是要完全舍弃自我的。虽然我们一时还做不到,但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

5、愿力。只有这样不贪自利,我们才能恒时依止利他的胜意行。为一己之私的自利是利他的违品。心里只要以自我为主,就不愿意利益众生,或者不能全心全意地发挥出心力来利益众生,这就是大乘道的障蔽。我们在自己心上就可以看到,当我们不再视这个虚假的幻影为自我,而是视法界一切众生为同胞的时候,就会把众生看成自己,把一切众生的离苦得乐看成自己最究竟的事业,此外再没有别的所作。那时会甘愿像释迦佛那样,想尽一切办法,积一切善根,具足一切能力,都是为着利益众生。我们日日夜夜怎么样闻思修行,怎么样积累福德,下至磕一个头、供一支香等等都是为着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我们甘愿施舍一切跟他结善缘。愿意成就无上的语功德,应一切众生的机

6、,让他们听到相应的法,使他的心得到调伏、救度。这就是大乘菩萨的悲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利他的胜意行看作自身最殊胜的庄严,此外没有别的庄严。而失去利他,就好像显现出极大的错乱,又暴露出非常大的自私、贪婪,念念计较自我的心理丑态。这一切都是因为保护一个小我,不愿意沾染任何利生的辛苦,不愿意行持难行苦行,不愿意为着众生心中的法身慧命,而日夜地献身献力。这都是自利这个魔头在障住我们。但要注意区别,这里的“自利”跟法身显发的“自利”是两回事。这里的“自利”是指,由于执著自我,视我为第一,视一切众生为这之外,这样就只会为自己。我们从无始轮回直到今天为止,念念都是为自己考虑,为自己思维:怎么来利益我?到什

7、么地方去能得到利益?等等。什么样的念头都会起,什么样的是非都计较,什么样的行为都做得出,什么有自利的地方都会趣入求取。然而在利他方面,我们的善心却完全被障碍了,我们的大乘种性因此被覆蔽而无法开发。也就是我们竟然想不到利他;想不到尽虚空界的众生,是我们要发最大的悲心,尽最大的力量,日夜救度利益的对象;想不到怎么忍一切苦,我都要时时去思维怎么利益众生;想不到为了利益众生,要实际受生在各种众生界里,哪里能作利他,我就去哪里;也想不到由此怎么来出现无数利他的繁花硕果等等。这都是我们的心被自利障碍的缘故。这样了解以后,我们一方面要消除“贪著自利寂乐圆满”这个最大的违品,同时在顺缘上,要全分地提起利他的胜

8、意行。也就是心心念念都想着众生的利益。之后发起决断,发愿随自己能力的差别,从一切门类进入到三有城中救度众生。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远离凡夫住著在轮回边的衰损、声缘住著在涅槃边的衰损,从而极快速地实现不著轮涅二边的无上佛果。接下来解释后两句:“如饰依止利他胜意行”。“利他胜意行”,指利乐有情的增上意乐和增上加行,说的是悲心的自性。利他就是悲心,有意乐和加行两方面。意乐里又有增上利的意乐和增上乐的意乐。“利”指因上的心行,“乐”指果上的受用。“利的意乐”,指让有情从不善业中脱离出来,安立在善业中,这就在因上做到了利益。“乐的意乐”,是说拔除他的三恶趣苦,安置在善趣乐中;拔除他的生死苦,安置在解脱的涅槃

9、乐中,这是就果来说。总之,想让有情得到一切现前和究竟的利益、安乐,称为“增上意乐”。意思就是,“利”,是让有情的心从不善中脱出来,安立在善上。如果他一直造杀盗淫等的恶业,作无义的行为,那就要把他安置在不杀、不盗、不淫当中,乃至能行殊胜善业,护生、布施、持梵行等等。不但要把他安置在世间善上,还要安置在出世间善中。也就是进一步让他从以我执出发而行善,转到以无我摄持来行善,这就住在了出世间善道里,是更大的利益。进一步说,不单是得到小乘住在寂灭边的利益,还要把他安置在不住轮涅二边的大乘道当中,这是更上的利益。总之,一直怀着让他在因上出现有利益的行为这样的意乐,就是菩萨增上利方面的意乐。“乐”,是在果上

10、希望有情能离苦得乐,这又有上下各层的差别。针对有情的不同阶段,希望他暂时能拔除恶趣的苦,把他完全安置在具有人天安乐的善趣果当中;进一步再把他安置在远离一切三苦的无漏涅槃乐当中;最后把他安置在不住有寂二边的无上佛果的大乐当中。这是菩萨增上乐方面的意乐。不但要有这样增上的意乐,还要有增上的加行。也就是依止如是作利乐的意乐后,以自己身口意的行为,把众生真正安立在利乐当中,这叫做“增上加行”。为什么要依止利他的增上意乐和加行呢?因为我们现在要随学世尊,发愿受生在轮回,在众生界里,手把手地教他、引导他,把他安置在现前和究竟的一切利乐当中,这是我们的心愿。而受生轮回,取决于我们的增上意乐。以这个意乐驱使,

11、才能受生在轮回的各种生处;没有这个意乐的话,最多像小乘一样,住在涅槃寂灭边上,因为没有驱使的因。因此,我们恒时不能离开这个意乐。同时,为了实际达成让众生得到利乐的所愿,一定要做出实际行为来,因此,恒时不离利乐有情的加行。当然这也要随分随力来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做法。那么,依止利他胜意行的情形如何呢?那就是“如饰”,像女人依止胜妙饰品那样来依止利他的胜意行。对女人来说,没有了鲜花、耳环、项链、臂钏等的装饰就感觉不美。那么对菩萨来说,没有利他的胜意行,就没有了菩萨的庄严,成了菩萨的衰损。也就是说,当内心的大乘善根被很强地激发出来时,就会唯一执持利他胜意行作为自身的庄严。会感觉:如果失去了利他的庄

12、严,自己的身心就非常丑陋。如果堕在小乘唯求自利,或者人天只求庸俗世间果报方面,那是我最大的丑陋,羞得简直没脸见十方诸佛菩萨。我作为一个发心的菩萨,竟然丢失了最重要的利他胜意行,那当然就像女人失去了胜妙的美饰,而变得丑陋不堪一样。反过来,就像女人恒时不离美妙的饰品来庄严她的身一样,我要恒时不离利他胜意行来庄严我的心地。这是表示自己奉它为最最庄严的心,也表达了对大乘道的深心渴仰。这样具足了利他胜意行,就能够“普门当入三有之城中”。“普门当入”,指当我们入了大乘道,悲心、增上意乐坚固的时候,不会像声闻那样舍弃轮回,而是不舍轮回,为了利益有情,数数受生在三有的各种生处来成熟有情。“入”是受生的意思,这

13、有很多种,有以业力入、愿力入、三摩地力入和自在入。我们现在要发心,从初学阶段直到成就佛果之间,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恒时执持这个遍入的愿。以它驱使,就会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境界遍入到三有城当中。也就是说,处在胜解行地时,多数是以业力受生。这时心还没得到自在,不能完全如自己所愿那样受生,但有时候也可以随缘受生。这时主要是以积福德资粮的力量,受生到利益有情的生处。之后到了一地二地,得到了一定的自在,就可以随着愿力受生在所欲之处。这时可以在人、天、旁生、饿鬼、地狱等处利益各类众生,如同自己发愿那样来受生。比如,为了解救众生的饥渴,自己受生成鱼、象等的身体,用肉体来让众生满足。或者到了疾疫劫的时候,受生

14、成能遣除众生疾病的身体,众生通过食自己的肉,使得疾病消除等等。到了三到七地,是以三摩地的力来受生,遍入到一切有情生处。无论想生到哪里,都可以在三摩地中如愿受生,这样遍入到有情界,非常近地作利益。到了八地以上,就能真正地自在受生,这时可以示现化身,从兜率天降临人间入胎等等,显现各种受生。“普门”是指我们要发愿受生各种有情的身相,以便以同类的身、语言等最近地摄取有情,对他作利益,以此来成熟他的相续。就人类而言,我们要发愿在人间现各种在家相和出家相。譬如时常现成在家转轮王的相,非常有力量地在生死里广大地成熟有情,把他们安立在善法中作利益。或者在胜解行地、一到十地等地位里示现出家相,在和尚、阿阇黎那里受得清净戒,以及以法性力得到无漏戒,或者以化身示现出家身等等。这样来普门遍入到人类世界各种区域里作利益。诸如此类推展开来,要在整个三有范畴里示现无数身相来利益众生。“三有之城”是譬喻,就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