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训练设计四例_第1页
《飞夺泸定桥》训练设计四例_第2页
《飞夺泸定桥》训练设计四例_第3页
《飞夺泸定桥》训练设计四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飞夺泸定桥训练设计四例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作为一种极为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的语文,要掌握它,就更须反复多次的实践。正如吕叔湘先生讲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册第24课(浙教版第十一册第2课、语文版第十册第13课、北师大版第七册第组、沪教版第九册第12课、教科版第七册第课)飞夺泸定桥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语言训练。训练一第1

2、 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交代了飞夺泸定桥的时间(“1935年5 月”), 在“1935年5 月”下面划一横线,注上“时间”;地点是(“天险大渡河”),在下面划注“地点”;人物是(“北上抗日的红军”),划注“人物”;事情是(“飞夺泸定桥”),在课题下划注“事情”。谁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把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再按“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顺序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顺序说?(“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地点事情人物时间”等)。这一训练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推动学习语言,进而认识语言文字与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概括课文中心内容基础上,既对学生进行了多变性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培养,使

3、学生熟练地使用语言;既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熟悉句子的组合和变换,又有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同时边读边圈注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二“关键”谁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比喻事物的紧要部分)本课指对什么事的紧要部分?(指对于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能不能夺下泸定桥这事的紧要部分。)这个紧要部分,也就是关键又是什么呢?(抢在敌人援兵前面赶到并夺下泸定桥)为什么说它是关键呢?引说引读:从时间上看(十分紧迫);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从兵力上看(悬殊很大):红四团只有(一个团),而敌人已有(两个团),并且武器比红军(好),又有(天险阻挡,易守难攻),如果

4、再增加(两个旅援兵),那夺桥就(更难了),整个红军就有可能被困在桥头,所以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出示:想想、填填、读读。 是保证产品畅销的关键。 是学好本领的关键。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是 。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是 。 的关键是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 ,考虑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这项训练,首先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在课文中的意思,又从课文中发展到其他事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扩大到一切事情中都应抓关键,从而大大丰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第三发展了学生的联想,有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作用,在训练中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训练三默读课文4 、5 自

5、然段,看看红四团在抢时间急行军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道路崎岖、敌人的阻击、暴雨、天黑、饥饿、疲劳、敌人援兵点火把赶路) 这些困难归纳起来可分为哪几个方面?(自然方面、自身方面、敌人方面) 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读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困难如何克服表现出的精神自然自身敌人这个训练先把书读薄,即进行提炼概括;然后进行逻辑分类;再把书读厚,即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评,从“翻山越岭”、”冒雨摸黑” 克服来自自然方面的困难,看出红军不怕一切艰难险阻;“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疲劳,表现出顽强战斗的精神;“击溃”几股敌人的阻击,“索性点起火把” 同敌人赛跑,表现出大智大勇。学生在朗读、思考

6、中激起对红军战士无比崇敬之情,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训练四默读第6 自然段,分层、列小标题。(桥上难、桥下险、桥头恶)看插图,想象桥上摇晃情形。“荡秋千”是什么情景?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这说明桥上(十分难攀爬)。 看看桥下。“心惊胆寒”怎么理解?这是从什么角度写河水的?(从人的感觉方面)“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河水的?(样子,

7、也就是视觉方面)。“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河水的?(声响,也就是听觉方面来写)这句话从人的感觉、视觉、听觉三方面写出大渡河水的又急又猛,说明桥下(十分险恶)。“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凭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他们没有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仅仅靠这天险)“飞过来吧”含有什么意思?(a 、在敌人眼内,这没有木板的铁索是无法过的,除非长翅膀“飞”;b 、在敌人看来,红军就是能攀索过来,在他们强大的火力封锁下,也无法到达桥头,除非能从空中突然“飞”降下来;c 、敌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红军;d 、敌人太狂傲,自以为万无一失。作者为什么要从桥上难、桥下险、桥头恶三层来写泸定桥?(写形势的险恶,夺桥的艰巨,就更能衬托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