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实现途径_图文_第1页
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实现途径_图文_第2页
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实现途径_图文_第3页
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实现途径_图文_第4页
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实现途径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节 能 ENERGY CONSERVATION 2012年第5期 (总第356期引言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实现途径 陈勇(玉门油田分公司规划计划处,甘肃酒泉735019摘要:结合生产实践,分析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机采、注水、集输、热力、供配电系统等方面的节能潜 力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典型节能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总结了系统和部分高效节能设备等节能技术 与实现途径。关键词:油田;节能技术;港力;途径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948(2012050048-05在原油开采过程中,自身也要消耗大量能源。2011年,全国累计生产原油2.04108t,天然气 988108m3

2、,综合能源消费量约为6.2107吨标 准煤,占自产一次能源的15%左右。企业节能降耗有工艺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管 理创新三种主要方式。三者在节能降耗中所占的 比例分别是50%、30%和20%。近年来,油田企 业在技术节能方面,从堵跑、冒、滴、漏,到开展单元 设备、单项工艺的节能技术改造,再到开展系统优 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各耗能系统相互之 问节能技术的完善配套和按品位实行能源梯级利 用。使原油生产中的节能技术不断朝着深入细致 和提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显著 的节能效益。 1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环节油田生产中机采、注水、集输、供配电、热力等 工艺系统足生产耗能的“五大系统”

3、。消耗的能源 品种有原煤、天然气、电力、蒸汽、成品油等。其中, 除天然气损耗外。原煤、天然气、蒸汽主要用于集输 系统加热炉、锅炉;电力主要用于机采、注水、集输 系统的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等机泵设备;成品油 主要供运输车辆使用。能源消耗总费用占油气开 采成本比例约为2l%一30%。I.1机采系统机械采油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从地面传递 给井下液体,把井下液体举升到井口的一种采油方 式。机采系统效率是指传给液体的有效能量与输 入系统的能量之比。机械采油系统节点潜力分析 如表1所示。它涉及抽油机、电动机、管柱、抽油泵 等一系列的设备;地层结构、原油物性反差、设备工 况、管理水平以及产液量计量和测试条

4、件都会影响表1机械采油系统节点潜力分析表 注:游梁式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应达到30%,不小于25%;电潜泵井系统效率应大于32%。2012年第5期 节 能(总第356期 ENERGY CONSERVATION 一,19一能耗。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主要环节有:拖动装 要增加地层压力。油田注水耗电平均占油rote:置、抽油机、抽油杆、井下管注和井口装置等。 用电的20%以上,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环节 1.2注水系统 有:注水泵机组、主水管网、配水问、井口等。注水 由于地层能量不足,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需 系统节点潜力分析如表2所示。表2注水系统节点潜力分析表节点翌兰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备注实际 先进

5、水平 节能潜力泵机组老化严重,自身效率降低。机泵不匹电机效牢88%一95%;泵效50%一泵机组 5078788配,节流损失大。 .82%;地面系统效率50%以上。1.3集输系统油气集输主要是汇集、处理采出的原油、天然 气,经储存、计量后进油库或输送给用户。据统计, 40%,所消耗热能和电能是油田节能的重点对象。 集输系统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储运等环节。影响 集输系统效率的主要环节有泵机组、集输管网等。油气集输能耗一般占原油生产总能耗的30%一 集输系统节点潜力分析如表3所示。 表3集输系统节点潜力分析表1.4热力系统热力系统主要解决油井原油保温集收、中转加 热站和联合站库的保温。供热的主要设

6、备是锅炉、 加热炉。在油田消耗的能量中,50%左右是通过燃 料在炉子中燃烧取得热能加以利用的。影响热力 设备效率的主要环节有炉型、燃料不完全燃烧、炉 体散热损失、排烟损失等。该系统节点潜力分析如 表4所示。表4热力系统节点潜力分析表注:油田燃气锅炉和燃煤锅炉平均设备效率分别不应低于84%和74%,燃油、燃气加热炉平均设备效率应大于80%o1.5供配电系统 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一般足指6(10kV及以 油田供配电系统通常分为供电网和配电网两 下电压等级的线路,主要任务是为用电设备分配电 大部分。供电网是指6(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线 能。影响供配电系统效率主要环节有供配电线 路,用于电力的远距

7、离输送,由变电站、输电线路和 路、变压器等。供配电系统节点潜力分析如表5所 自备电厂组成。配电网是指直接供应生产设备的 示。节 能ENERGY CONSERVAlrl0N 2012年第5期 (总第356期表5供配电系统节点潜力分析表节点 兰誓:+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备注节点空载损耗占10%左右。负 载损耗占90%左右。2油田生产环节的节能技术途径2.1机采系统1改造常规抽油机、淘汰落后的抽油机,选用 节能型抽油机,加强抽油机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 加大抽油机调平衡力度。2合理匹配节能型电机,如高转差、超高转差 电动机,变频调速电动机、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 等,淘汰低效高耗能电机。3推广应用电容补

8、偿、降压运行、冲次调节等 节能控制柜,选用具有电压和频率调节、星一角转 换和无功补偿的控制器。4油井参数自动监测优化运行,优化油井参数, 进行偏磨治理,合理调整泵挂深度;优化配置选用的 节能产品,优化设计机采系统,提高管、杆、泵效。 ,5实施采油新工艺、新技术改造,如针对不同井 况应用提捞采油机、潜油往复泵、低冲次抽油机等。 此外,还可通过加强机采系统管理、实施智能 间隙采油技术等,达到降低机采系统能耗的目的。 2.2注水系统1降低电动机损失。选择节能型高效电动 机,淘汰低效机泵,减少无功损失,保证注水泵合理 匹配,避免“大马拉小车”。2降低注水泵损失。合理选择配置注水泵; 合理利用注水泵的高

9、效区;加强维修,防腐蚀,以保 持泵效。3注水泵排量节能调节。如拆级改造、变频 调速控制开泵台数、泵出口阀门开度、水泵转速等。 4注水系统整体优化。注水压力基本相同的 注水站联网运行;对注水压力相差较大的系统,实 施高低压系统分离,进行分层分压注水;对少数不 能完成配置水量的注水井在井口增没增压泵,实施 单井增注,以降低系统运行压力。2.3油气集输1淘汰低效机泵、推广高效机泵,选用效率 高、压降小的各种设备,应用电机功率因数补偿,输 油泵变频凋速改造等,降低脱水过程的动力消耗; 采用高效加热设备和回收热能的换热设备,提高原 油脱水的热能利用率。2管网优化调整,推广应用原油密闭集输、不 加热集输、

10、简化油气集输工艺流程,选择低温性能 好的化学破乳剂,减阻降黏,减少沿途输送压力损 失。3井口原油集油。针对油井原油高凝固点、 高粘度、高含水的特点,采用井口加药方法,因地制 宜地应用化学防蜡、乳化降粘、定期热洗和磁防蜡 等技术。此外,对于放散天然气,可采用撬装式轻烃回 收装置、套管气回收、大罐抽气和天然气发动机等 技术回收利用放散天然气。2.4热力系统1改善炉子燃烧节能技术。包括采用高效燃 烧器、燃烧控制技术、燃料添加剂及燃料磁化技术, 能使炉子燃烧过程更完全、更充分。2提高锅炉热效率技术。对锅炉按需配风、 合理配风,降低锅炉过剩空气。对燃煤炉安装分层 燃烧装置、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等装置

11、和静 电水除垢、蒸汽余热回收、恒液位变频控制等新技 术、新工艺,增加锅炉回收的热量,提高炉子的燃烧 效率。3加强炉子保温。保温主要是采用硅酸盐、 有机泡沫等高效保温材料,提高炉体保温效果,减 少散热损失。4减少排烟热损失。排烟热损失是指锅炉、 加热炉运行中排烟所带走的热量损失。过剩空气 系数和排烟温度是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 为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必须供给比理论所需更 多的空气,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为过剩空 气系数。加热炉负荷率在70%一100%时,最佳过 剩空气系数,重油为1.051.15,天然气为1.1 1.2。排烟温度一般要求控制在1800c左右(当排 烟温度过低,使炉子受热面的

12、金属壁温低于烟气露2012年第5期 (总第356期节 能 ENERGY CONSERVATl0N点温度时,会产生低温腐蚀。减少排烟损失,可以采用热管加热炉、热管换 热器,强化传热过程,预热燃烧用空气。充分利用烟 气余热,提高炉子热效率。5供热管网优化。优化供热管网设计,采用 新型保温材料,安装高效疏水阀回收蒸汽管网凝结 水,解决供热管网蒸汽跑冒、利用率低的问题。 2.5供配电系统1电网的优化运行。在保证供电安全和质量 的基础上,通过电力线路运行方式和负载的经济凋 配与供电线路运行位置的优化组合等技术措施,最 大限度地降低供电线路的损耗。2提高功率因数。首先是无功补偿,交流电 在通过纯电阻的时候

13、,电能都转成了热能,而在通 过纯容性或者纯感性负载的时候,并不做功,也就 是说没有消耗电能,即为无功功率。而实际负载不 可能为纯容性负载或者纯感性负载,一般都足混合 性负载,这样电流在通过它们的时候,就有部分电 能不做功,就是无功功率,此时的功率因数小于I, 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就要进行无功补偿。其次 是配电网的三级无功优化补偿(电动机的低压无 功就地补偿、配电网高压无功分散补偿、变电所高 压无功自动跟踪补偿。再次是提高用电负荷自 身的功率因数。要正确选用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容 量,提高用电负荷的负载率。3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选用节能型变压器, 淘汰低效高耗变压器。选取变压器最佳运行方式、 负载调

14、整的优化、运行位置的最佳组合及改善运行 条件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和提高电源侧的功率因数。节能型变压器经济负2.6部分高效节能设备1高效三相分离器。如/INS型高效三相分离 器,采用旋流预脱气、活性水洗涤加速脱水、机械破 乳强化脱水等技术,设备的运行效果能达到国际同 类设备的先进水平,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是传统设 备的5倍以上。2多功能处理装置。具有气液分离、沉降、加 热、一段热化学脱水、二段电化学脱水及水力清砂、 缓冲功能。可取代传统流程中的复杂工艺和各种 设备,简化工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高效加热炉。包括真空加热炉、相变加热 炉、热煤炉、无机传热余热利用装置等,加热炉

15、效率 可达到85%以上。4螺杆泵采油技术。包括大中小排量系列螺 杆泵、专用系列防断脱抽油杆、无渗漏低矮型驱动 装置、螺杆泵井工况分析、诊断及监测等核心技术 以及配套技术。同抽油机井相比,平均泵效提高 20个百分点,节能效果显著。3典型节能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3.1抽油机无功补偿节能技术机采电力系统中,电动机及其他带有线圈的 (绕组的设备很多。对这类设备实施就地补偿可 以大大提高其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通过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提高用电质量, 改善设备运行技术条件,提高用电设备的电能利用 率,以达到节约用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的目的。2008年,选择在玉门采油厂负载率和平衡率 都很高的

16、A井,进行了息动机功率因数补偿试验。荷率约为0.4,经济运行范围为0.230.69。 A井安装电容补偿现场试验数据如表6所示。 表6A井安装电容补偿现场试验表借鉴这口井改造的经验,又在功率因数较低的 101口井上应用,功率因数改善明显,获得了成功。 可见,普通电动机获得合适的电容补偿值是补偿效 果好的根本所在。一52一节 能ENERGY CONSERVAll0N2012年第5期 (总第356期3.2能量回馈变频拖动技术. 抽油机采用能量回馈智能变频技术,可有效解 决油井抽油设备运行负载率低,电动机“大马拉小 车”的现象,实现电动机软启动,并将再生电能反 馈回电网。可配合井下状态,根据需要调整生

17、产冲次、从 而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实现柔性启动,降低了 对电网的冲击,延长电动机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寿 命。可实现再生电能的回馈。达到节电的目的。 2010年,玉门采油厂推广应用34套能量反馈 式变频器,经测试平均节电率达到了32.53%,吨 液单耗下降36.61%,油井系统效率平均提高 9.4%。按照改造前吨液单耗8.74kWh,单井平均 日产液量29.75t计算,推广应用34台能量反馈式 变频器年节电量为121.6万kWh。经比对测试综 合节电率达到29.5%,单井可节电2.75万kWh, 投资回收期2年。3.3注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油田注水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实现恒压 注水,同时解决“大马

18、拉小车”和节流造成的能量 损失。实现了无极调速、软启动、软刹车及恒压供水 等功能,使机泵与负载合理匹配优化运行参数,延 长机泵使用寿命。经测试,节电率在20%左右,投 资回收期2a以内。玉门采油厂注水站投产于1997年,共有3台 离心注水泵,l用2备。电机运行电流180190A。 泵出口平均压力为20MPa,流量225m3/h左右(平 均5400m3/d。为适应注水量的变化,只能通过开 泵台数或人工调节阀门开度来控制供水流量,造成 能源浪费。高压离心泵出口阀门节流严重,注水干 线压力不稳定,设备老化。2010年,该注水站应用了闭环控制变频调速 技术,采用“一拖三”形式。通过变频改造,泵管压 差控制到小于O.5MPa,经测算,采油厂注水用电 单耗由10.238kWh/m3下降到9.629kWh/m3,下 降了9.629kWh/m,日节电3288kWh。3.4离心泵注水站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DCS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 注水泵的远程监控、数据的采集、异常事故处理和 报表的自动统计打印功能。注水站生产设备实现自动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