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_第1页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_第2页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_第3页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_第4页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冯春涛(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科学界和生态学界曾提出:“无论将土地作为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尝试性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影响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效应;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F30112;F2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406-0416-02S

2、tudy on Developing Index System of E 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Land Use PlanningFEN G Chun -tao(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Abstract :In the 20century 90s ,some scholars and s pecialists in land or ecological science brought forward a new viewpoint ,“whateve

3、r the land would be used for bringing profit or not ,it would be regard as disturbanc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result ,not useful for making decision when start to plan land use ”.Under this backnround ,this paper analyze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at would be caused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land

4、,and then ,the index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planning land use were raised ,in addition ,gave rises to as 2sessment methods that would be used in environmental im pact assessment of planning land use.K ey w ords :land us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

5、ssment ;index system ;assessment methods收稿日期:2004-09-28;修改日期:2004-10-12作者简介:冯春涛(1977-男,工学学士,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1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土地利用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根据土地自然属性及其规律,对土地进行的使用、保护和改造活动。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的形式和结构渐趋复杂,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也愈加剧烈,进而对依附于土地的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土地

6、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推动力,人类正是在与土地生态系统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过程中推动环境变化和演替,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或逆向变化1。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以及中低产田的改造是使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正向变化的例子。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利用活动也会带来诸如土地退化、水体污染、改变大气结构等使生态环境质量逆向变化的负面影响。2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效应分析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就由于全球环境出现危机而成为地学界关注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科学界和生态学界提出: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不但影响到所在

7、地区,而且影响到大环境。因此,无论是将土地用于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减少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性,使土地利用规划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众所周知,根据我国土地分类体系,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指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或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土地的非生产性利用是指把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和建筑物基地的利用。我们可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三大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11农业用地的环境影响效应农业用地是所有用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约占全部陆地表面积的75%。农业用地的环境影

8、响负效应类型有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植被更替、土地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利用土地方式不当引起的。开垦土地意味着清除原生植被,代之以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地表的植被保护性能降低,每遇降水冲刷地表就形成细沟侵蚀或片蚀而带走肥沃的表土。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占国土面积的22%扩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38%2。212工矿用地的环境影响效应工矿用地主要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的企业用地,空614研究方法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0420(6间上具有地表露采占用、地下挖掘两重性。地表露采占用土地不但破坏了地表生物的

9、栖息地,而且废弃尾矿(煤矸石、剥离物等还占用土地、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土壤;在已关闭的尾矿库中由于堆放大量尾砂,每当径流产生时表面有害物就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在干燥有风情况下,大量矿物粉尘和有害物又排入大气,污染空气。这些污染都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导致矿山周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的破坏和丢失,从而引起了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发生、相互迭加和交织在一起,对生态环境所有组分均产生影响。但是土地利用仍有其共同特点,即生态群落简单化,物种减少,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大。然而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规模、结构和强度的不同,它对生态环境组分及整体所产生的效应具有

10、明显的时空差异。如林地被大肆砍伐或改为耕地,小区域范围内的直接危害为植被破坏、动物迁徙、物种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大范围还会造成降水减少、气温升高、旱涝灾害增多,甚至导致全球气候变化。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31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一般而论,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有: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反映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影响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综合性原则。全面衡量各种环境因素,严格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价。系统性原则。确定相应的评价层次,按系统论的观点评价各个指标,构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312选取指标的方法一般评价指标的选取有范围法、目标法、部门法、问题法、复合法

11、等方法3。其中范围法主要根据土地用途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指标,但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不能直接把土地利用目标与指标挂钩,而目标法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部门法是按土地利用的各个部门进行分类并选取指标,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揭示部门之间的联系;问题法则是从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出发来选取指标,该方法往往出现因问题错综复杂等而无法选取指标;因果法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各种结果导出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构建指标体系,但作为一个复合体,其内部各种现象的联系远比因果关系复杂。因此,因果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土地利用中的各种关系;复合法是把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标体系组合在一起,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指标体系各自的缺点,但

12、指标体系的选取过于复杂。313指标体系的设置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然生物物理条件与人类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景观变化。因此要着重考虑选择相对指标,尽可能减少选取绝对指标,以反映宏观层面的影响。由于开展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为将来土地利用在考虑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土地利用综合环境影响度。土地利用分项环境影响层。三大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影响度为农业用地环境影响度、建设用地环境影响度、未利用土地环境影响度。指标层。具体反映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多项指标,包括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用

13、以反映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标和衡量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这里仅对其中一些指标进行说明: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含草地、草坪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轻噪音、吸附灰尘、降低风速、增湿降温、美化景观等功能。森林覆盖率降低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它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土地生态环境的优劣,这是衡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排放量。耕地的土壤系统是一个有一定结构、通过自组织而具有一定功能的独立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条件下,土壤营养平衡、地力变化很小。但是人们为了提高地力而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土

14、流失率。水土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乱砍滥伐森林,但是不合理利用土地却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率的增高反映了所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土壤盐碱化面积。土壤盐碱化是造成农作物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土壤盐碱化是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一些元素富集而另一些元素缺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污水农灌造成土壤的盐碱化,从而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单位面积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对于土地利用而言,单位面积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是衡量土壤污染的指标。大气污染通过降雨以酸雨形式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侵蚀土地;水污染一是通过挥发形成大气污染,进而污染土壤;二是

15、通过直接灌溉或渗入地下水而污染土壤;固体废弃物挥发到空气中形成大气污染或直接施于地中或被废水冲到地中形成污染。单位面积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越大,土壤污染越严重,对农业用地的环境影响度就越大。314评价方法的确定(下转第420页714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200420(6研究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开发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符合国

16、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和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方针2。4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作用雅砻江洼里至小得石区间是雅砻江流域的主要产沙区,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即位于此区间。据统计,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1690万t ,推移质年输沙量71.7万t 。锦屏一级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77.65亿m 3,死库容28.5亿m 3。如水库运行20年,可拦截全部的推移质沙和82.6%的悬移质沙,有利于减少长江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此外,针对特定的大洪水,发挥水库的临时调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下游地区的洪灾损失,因此锦屏一级水电站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34。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锦屏一级水电站

17、不仅对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替代火电电源,减少了燃煤火电站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初步估算,锦屏一级水电站正常运行后,可使电力系统每年节约燃煤804万t ,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139万t 、一氧化碳30006100t ,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效益,也缓解了煤炭运输的交通压力。锦屏一级水电站装机规模达360万kW ,总投资约221亿元;涉及土建工程量有:土石方明挖1149.2万m 3,石方洞挖435.5万m 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805.3万m 3,石方填筑110万m 3。主要建筑材料用量有:木材3.9万m 3,水泥172.15万t ,钢筋钢材10.39万t

18、 。机电设备投资23.83亿元。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工需求量给各行业带来了9.44万人次的就业机会。经初步估算,电站建设过程中,每年可拉动四川省G DP 平均增长约3.41%,每年创造产值约634.91亿元。6结论锦屏一级水电站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它的建设可优化四川电力系统电源结构,提高系统供电质量,增加电网水电站群的枯水期平均出力和电量,缓解电网枯水期缺电的局面,是四川电力系统不可多得的好电源点,也是四川省发展水电支柱产业和加快雅砻江梯级滚动开发、补偿长江以及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的需要。锦屏一级水电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四川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电东送”,发展水电支柱

19、产业的重要工程。参考文献:1朱成章.加速电力发展势在必行J .电力技术经济,2003,3810.2赵文谦,马光文.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川水能资源开发M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1,230240.3徐国弟.长江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151159.4李锦,等.西部生态经济建设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03109.(上接第417页层次分析法(AHP 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物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它一方面能充分考虑人的主观判断,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另一方面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相互联系出发对各种复杂的因素进行逐层分析。由于该方法重点在于对复杂事物中各因子赋予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