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_第1页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_第2页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_第3页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_第4页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精品文档.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一、涂鸦阶段(约1.53.5岁)(一)未控制的涂鸦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3.原因:(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二)有控制的涂鸦1.时间:2岁左右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3.原因:(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2)手眼协调(3)控制肌肉动作(三)圆形涂鸦1.时间

2、:2岁半左右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3.原因:(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2)手眼控制和协调(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四)命名涂鸦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3.涂鸦出现的原因: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4.“涂鸦滞后”现象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3、(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二、象征阶段(约3.55岁)(一)图形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典型代表:“蝌蚪人”(二)色彩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三)构图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

4、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1.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2.提供适当绘画工具3.及时与儿童交流,鼓励儿童4.丰富儿童的生活和视觉经验三、图式阶段(约57岁)儿童绘画创作的高峰期画法上逐渐稳定,造型呈现出模式化的特征,喜欢用固定的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被称为“概念画”。(一)造型能用流畅的线条来描绘表现对象的整体形象,还能够用一些细节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二)色彩1.能够按照物体固有色来着色;2.开始尝试用色彩进行情感表现;3.画色丰富,有时候画面会出现主色调,使整个作品色调和谐;4.能够在轮廓线内均匀涂色。(三)构图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和构图的层次感

5、,但还把握不到位。1.透明画已有表现空间遮挡关系的愿望,但大部分儿童尚不能自发地表现物体的空间遮挡关系。2.基底线(1)探索式的地平线(2)画纸的底边作为基底线(3)多条基底线(四)性别差异1.时间:象征阶段的中后期至图式阶段2.差异男孩:喜爱描绘具有力量和动态、形状鲜明的事物女孩:喜爱描绘鲜艳、亮丽、具有装饰性的事物(五)成人的态度和作用1.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2.提供机会加深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知和体验3.扩大创作与表现的范围和主题,让儿童在创造中感受绘画的乐趣4.丰富绘画工具材料,尽量给儿童提供多种选择四、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一)夸张指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最重要、印象

6、最深、最关心的事物画得突出而仔细,而忽视事物整体以及其他自己觉得不重要的地方。幼儿的夸张并非一种有意识的强调手法,而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只顾自己所关心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他的结果,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的集中体现。(二)透明画法(或X光线画法)现实中重叠着的物体在幼儿的画面中互不遮挡,或者是将看得见的物体外部和看不见的物体内部一块画出来,如同X光射线透视过一样。透明画法是幼儿绘画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当儿童按照自己的计划一个个描绘视觉形象时,并没有预见到最终的画面可能存在的视觉问题。(三)拟人指幼儿将世界万物,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均看成似人般有生命的存在,并将人的各种特点和感受赋予它

7、们。幼儿:“泛灵论者”(四)独特的空间表现1.展开式构图幼儿将不同视角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画面中的人或物由中心点向四周展开。2.鸟瞰式构图儿童从天空鸟瞰一般记录地上的一切,他们把画纸当作地面,将地上的事物互不遮挡地呈现在画面中。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一、玩耍阶段(约24岁)1.手工活动对材料、工具等物质性材料的依赖性较大。2.对材料、工具的性质、用途掌握不够3.手部肌肉、骨骼发育不够成熟4.天生喜爱动手探索5.无明确的手工活动目的,自由的玩耍,把工具和材料当作玩具二、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5岁)1.有一定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意图2.可以制作球形、长条等基本的物件,长条出现长短、

8、粗细的变化3.比较熟练使用胶水,运用剪刀剪直线和弧线,进行简单的折纸活动和拼贴活动。三、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7岁)1.能够灵活地运用搓、压、捏、团等技能制作出条形、球形、立方体和饼状等不同的基本物,能通过对基本物的雕塑或组合来塑造表现对象2.能运用多种材料对作品进行加工和细部刻画3.自如使用剪刀,制作剪纸作品4.能进行综合材料的立体造型以及对细节进行装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一、本能直觉阶段(约02岁)(一)对颜色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婴儿视觉偏爱:彩色灰色暖色冷色明亮黑暗(二)对形状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婴儿形状偏爱:复杂简单立体平面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一)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首

9、先感知的是美术作品的内容,较少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这表明儿童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对待美术作品只是一种“求实”态度。对作品内容的把握还往往是浅表层次上的感知、理解面对绘画作品时,儿童将其中心意义理解为他们生活经验中熟悉的内容(二)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1.线条与形状倾向于把线条与形状和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2.色彩丁秀玲从色彩的视觉效果、情感效果和象征效果这三个层面研究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1)幼儿在色彩的三个层面的审美感受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2)幼儿的色彩审美感受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龄发展的阶段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色彩的情感以为和象征意义的感受以及色彩的冷暖、轻重感受上。(3)在较高层次的色彩审美把握上,幼儿存在着较明显的个别差异。3.空间构图很多幼儿能够感知到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可以感受到构图的节奏4.情感表现性大多数幼儿能感知到作品的情感表现性幼儿通常从作品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偏好、想象因素和作品形式特征等几个方面来解释作品的情感表现性。从幼儿为美术作品所取的名字中,可以发现有的幼儿知觉到了文本的情感表现性。(三)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幼儿喜欢的是再现性的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述对象的非再现的作品。作品的内容是否客观地、真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作品的色彩是否丰富、鲜艳是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