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课要超越课堂提到“备课”,教师常常自然而然地把思考的重心与“课”紧密联系起来,考虑的主要是这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要如何突破,教学流程该如何安排等。但是,课堂活动本身是系统的、复杂的,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也并不分学科,如果教师在备课时仅仅把思考的重心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一节课,则很容易忽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所以,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超越课堂”。这里所谓“超越课堂”,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超越教材,走向生活,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二是要突破“孤岛式”的教学,使今日之教学与昨日、明日之教学形成一个系统。走向生活我们判断一堂课成功
2、与否,不只是看教师讲授了什么,更看重学生学到了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扪心自问,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生也一样,如果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有联系,学校学习除了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考试外没有其他的作用,那就很难被激发出“我要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都是有“来龙去脉”的知识,即,来自于生活并能够用之于生活。我们来看看下面两节“统计课”老师A照搬书上抛硬币的例子来引入教学。首先是老师抛硬币,让学生猜测哪一面朝上。接着,由两个
3、学生结合成一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枚硬币,要求学生分别抛十次并记录结果。令教师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才抛了三四次就出了问题:一个学生喜欢硬币正面朝上,而另一个学生喜欢背面朝上,眼看老是自己不喜欢的一面冲上,忍不住动了手脚,把自己喜欢的一面翻到上面,结果两人争执起来;一个学生爬到别人桌下捡滚落下去的硬币而与之发生了冲突场面混乱不堪,老师只好草草叫停,把书本上的记录结果拿出来讲解一番而收场。老师B以即将举办的班级联欢会“需要准备哪三样水果”为题引入教学。学生七嘴八舌,有的喜欢桃子,有的喜欢葡萄,有的喜欢西瓜老师将学生提议的水果名称一一写在黑板上,并确认无一遗漏,然后给学生每人一张贴纸,请他们到黑板
4、前投票。当学生把贴纸都贴到自己的所喜欢的水果名称上后,老师询问:选择哪三种水果?结果大家一致同意选择得票最多的三种水果,即使不喜欢这三样水果的学生也没有意见。于是老师据此归纳出了概率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决定。接着,老师又提出:如果班级运动会需要设计十个比赛项目,该怎么办?概率统计还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整堂课中,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投入、活跃。很显然,第二位教师的课要比第一位教师成功,而他的成功恰恰在于恰当地联系了生活,设计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并且,教师最后的提问也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来看一个例子在一
5、次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提了一个问题:“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人老师都提到了“会飞”。“好的,如果会飞是鸟的本质特征,”我接着问道:“那么鸵鸟会飞吗?鸵鸟是鸟吗?”老师们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鸵鸟不会飞,不是鸟;有的说鸵鸟不会飞,可它应该是鸟。我继续追问:“如果说会飞是鸟的本质特征,那么会飞的都是鸟吗?显然,蜜蜂会飞,却不是鸟。是鸟并不一定就会飞,而会飞的也并不一定就是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学过动物学,相信老师们都知道鸟类的本质特征是两足、卵生、恒温的脊椎动物,身体被覆羽毛,有喙,等等。只是,就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麻雀、鸽子这些常见的鸟类都是会飞的。”为什么本来是知道鸟类的本质特征的,但盘
6、踞在头脑中的仍然还是来自生活中的那些经验?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在于,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其设定的教学前提是:在没有学习鸟类知识之前,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鸟类。但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从各自的生活中来,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有可能影响他们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讲解,如果侧重于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常识性错误,效果会更好。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甚至警惕的问题与生活割裂开来的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学得没意思,还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学生在学校里看似掌握了很多东西,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回到现实生活中时,却仍然运用自己
7、旧有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错误的)来解决问题。倘若如此,那么教学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走向系统课堂不是一个一个的“孤岛”,而是前后紧密衔接的系统。许多教师在备一堂课时常常能够设计得十分精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都能兼顾周全,但可能没有做到:一节节的课是前后呼应的整体,每一节课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将眼光局限于某一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只能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段,而难以形成普遍联系的知识网络,从而导致这些知识成为惰性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无法有效提取并用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种系统的思想,要强调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将局部(一节课)看成是整体(一个学
8、科)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比如,一个教师在设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教学时,巧妙地从生活中常见的罐装饮料说起,将物理课的容积与数学课的体积联系起来。一上课,老师首先拿出学生常喝的听装可乐罐,问罐上标注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学生都知道净含量是指这个罐子里装了多少可乐,也就是可乐罐的容积。老师又问学生:“它真能装这么多可乐吗?”学生马上想到物理的方法把罐里的可乐倒入量杯测量。老师问:“不打开可乐罐,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容积?”学生知道可乐罐是圆柱体,算出它的体积就是可乐罐的容积,可是还没有学过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入手。“那,我们之
9、前学了什么体积公式呢?”老师问。“正方体体积公式。”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公式,然后把边长的立方改写成“边长边长边长”,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用“边长边长”可以计算出什么?正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圆柱体的底面是什么图形在老师的启发下,有学生想到正方体的边长相当于正方体的高,可以与圆柱体的高对应,正方体的“边长边长”可以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对应,于是列出了V圆柱体r2 h。看着自己推导出的公式,学生很是兴奋。老师一方面夸奖学生能够大胆假设,另一方面又提醒学生要小心求证,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组提供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体,让学生检验自己所推导的公式是否成立。于是,小组内一些学生通过测量圆柱体的高、底面直径,用自己推导出的体积公式计算出了各个圆柱体的体积;同组的其他成员则利用老师提供的水槽、量杯,以物理的方法通过逐一测量得出各个圆柱体的容积。结果两组数据完全吻合,从而验证了学生自己推导出的圆柱体体积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备用资源优化配置补充合同
- 家庭保险受益人变更及保险责任调整合同
- 《智慧养老的康复之路》课件
- 魔法肥皂实验室:亲子科学手工皂DIY活动
- 萧宗六学校管理理论体系与实践创新
- 医学个人年度总结
- 《癌症整合治疗》课件
- 《急性敌敌畏中毒》课件
- 男性睾丸医学科普
- 《T知识讲解教程》课件
-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大全不用再找了
- 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与用法课件
-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 SAP固定资产各种折旧方法配置及操作手册
- 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
- 高中英语教师研修-罗马建筑文化课件
- 货物验收单(模板)
-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竞赛测试卷(含答案)
- 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导论课件06创业的商业计划书
- 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6篇)
-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