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_第1页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_第2页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改明确指出:要“重视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内容”、“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数学要贴近生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数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已被教师普遍接受,并已付诸教学实践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小学

2、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贴近生活化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一、让课堂教学与生活接近新课改新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学习、理解和正确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

3、使用教材,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 打通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无形屏障,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不学数学不行,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1、课堂教学导入要生活化。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利用我们每年都要给美姑县捐款的活动创设了这样的生活场景:拿来了班级的捐款箱,同学们,这是前几天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我们班同学的捐款,老师因为忙还没有来得及数有多少钱,我们一起来数好吗?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这

4、样导入:秋天来了,我们都要去金雁湖公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看菊展。花匠老爷爷为了让花台里的花草不受到伤害,要将一块长方形和一块正方形草地的四周用绳子围起来,你能帮老爷爷算一算每个花台围上,需要多少米绳子吗?只要做个有心人,简简单单的生活场景就能把学生带入一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热情会始终高涨。2、例题教要学生活化。人人都有好奇心,特别是儿童。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

5、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比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对例题进行了改编。这节课中我没有用教材中的例题,而是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吃的串串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各款逼真的串串香,并提问:喜欢羊肉串、鸡翅、土豆片、还是火腿肠等食物的有哪些?这一改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练习要设计生活化。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教学中不易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练习同时将原有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习题,做适当的改变,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教了“有余数的除法”后,妈妈生日快到

6、了我准备送鲜花给妈妈,接着投影器显示一个花店: 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配一束花需要7枝康乃馨、3枝玫瑰、2枝郁金香,可以配成几束花送给妈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这样进行教学,既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无穷魅力,又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促使学生以积极的、轻松的、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二、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接近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

7、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1、在学校生活中感受数学。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生活实例,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感触的生活事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例如:在学生认识时间以后,在教室内挂一个钟,上数学课时问学生:现在是几点钟?下课铃声响时,让学生看一下钟,几天以后学生就掌握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引导他们要珍惜时间。又如在早操出操排队做到“快、静、齐”,教育学生要记住自己排在第几个?前面、后面是谁?左边和右边又是谁?2、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学校每年开展的

8、社会实践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外出去活动学生都要买一些点心、零食和饮料,学校要求学生消费不超过15元,如何到超市去选购食品?又是给学生的一道很好的数学题。3、在家庭生活中理解数学。双休日学生在家的时间较多,我就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如:以“快乐的双休日”为题,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起床、吃饭、休息、做作业、游戏、看电视等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三、数学知识应用与现实生活接近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学习数

9、学的最终目的。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生活能力低下,出现知识与生活脱节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解释生活现象。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链接,学生就会产生顿悟,或会对数学现象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在学习了“乘法初步认识”后,用实物投影先投影出奥利奥饼干盒子:奥利奥饼干24片一盒,师提问:“想象一下,可以怎么装?”生1:“有4行,每行6片。”生2:“有3行,每行8片。”师:“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一找,把你的理解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的实物,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真真实实感受到数学的存在,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2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再如,现代家庭几乎都遇到过装修问题,但学生很少参与这项家庭大事。可以这样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帮助家长测量一下,家里准备将客厅屋顶装饰成石膏线条,如果客厅长5米,宽3米,每根石膏线条3米,需要多少根这样的线条?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