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位分析法_第1页
第三章电位分析法_第2页
第三章电位分析法_第3页
第三章电位分析法_第4页
第三章电位分析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章 电位分析法7pH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如下测量电池: pH玻璃电极|H+(标准缓冲溶液或未知溶液)SCE 298K时若测得pH5.00标准缓冲溶液的电动势为0.218V。若用未知pH溶液代替标准缓冲溶液,测得三个未知pH溶液的电动势分别为:(1)0.060V;(2)0.328V;(3)-0.019V 试计算每个未知溶液的pH值。 解:由得,合并两式得:(1)当(2)当(3)当8电池 Mg2+ 离子选择电极|Mg2+ (6.87×103mol·L1)SCE其电动势为0.367V。 (1) 用一未知镁溶液代替上述已知Mg2溶液,测得电动势为

2、0.446V,该电极的实际斜率为0.0296V/PMg2+,试计算未知溶液的pMg值。 (2) 若测定中的 不稳定性为±0.002V,那末Mg2+浓度在多大范围内变化? 解:(1)由已知条件得,由未知溶液电动势(2)当时代入得:当时代入得:第五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6用直流极谱法测定某试样中铅的含量。准确称取1.000g样品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1mol·L1KNO3溶液,数滴饱和Na2SO3溶液和3滴0.5动物胶,稀释至刻度。然后移取10.00mL于电解池中,在-0.2-1.0V间记录极谱波。测得极限扩散电流id为9.20A,再加入1.0mg·

3、mL1Pb2标准溶液0.50mL,在同样条件下测得id为22.8A。试计算试样中铅的质量分数?扼要说明加入KNO3、Na2SO3和动物胶的作用是什么?解:由尤考维奇方程:加标前: 加标后:两式相除得:则试样中铅的质量分数7在一定底液中测得1.25×103 mol·L1Zn2的极限扩散电流id为7.12A,毛细管特性的t=3.47s,m=1.42mg·s1。试计算Zn2在该试液中的扩散系数为多少?解:由尤考维奇方程:将各数值代入得:(注意各参数的单位)8在0.1 mol·L1KCl底液中,5.00×103mol·L1Cd2+的极限扩散电

4、流id为50.0A,若汞在毛细管中的流速为18滴min,10滴汞重3.82×102g,求:(1) Cd2在KCl溶液中的扩散系数;(2) 若使用另一根毛细管,汞滴的滴落时间t为3.0s,10滴汞重为4.20×102g ,计算新的极限扩散电流值。解:(1)由尤考维奇方程:得:汞的流速为:一滴汞滴落的时间则(2)使用另一根毛细管后,汞的流速为:则新的扩散电流为:9若去极剂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为可逆波。在汞柱高度为64.7cm时,测得极限扩散电流为1.71A。当汞柱高度升至时83.1cm,极限扩散电流为多少?解:由公式当h为64.7cm时,有当h为83.1cm时,有两式相除得10在0

5、.10 mol·L1NaClO4溶液中,Ni2+的半波电位为1.02V(vs.SCE)。在0.10 mol·L1NaClO4和0.10 mol·L1乙二胺(en)溶液中,半波电位为1.46V。试计算Ni(en)的稳定常数。解:由将已知数据代入,其中p=312在0.5 mol·L1NaOH溶液中CrO42-在滴汞电极上还原得一极谱波。当CrO42-浓度为2.00×103mol·L1, 在1.10V(vs.SCE)时测得的极限扩散电流id为23.2A。在0.84V时测得的电流i为4.45A。若CrO42-在该溶液中的扩散系数为1.00&#

6、215;105cm2·s1,试求z和 值。解:由则由15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某试液中Ni2的含量。在含25.00mL含Ni2的试液(已加支持电解质,动物胶并除O2)中测得的峰电流ip为2.36A。当加入0.50mL2.87×102mol·L1Ni2+ 标准溶液后测得ip为3.79A,试求试液中的Ni2+浓度。解:由加标前:加标后:两式相除得:第六章 色谱法导论5一柱长100cm,某组分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分数为0.70,在流动相中则为0.30。计算: (1) 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线速的几倍? (2) 组分洗脱出柱的时间是它停留在流动相中时间的几倍?解:(1)设组分

7、的保留时间为tR则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时间是0.3tR组分的移动速度,流动相的移动速度组分和流动相速度之比(2)组分洗脱出柱的时间与它停留在流动相中时间之比为:6某组分的移动速度与流动相速度之比为0.10,柱内流动相的体积为2.0mL,若流动相的流量为10mL.min-1,则该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为多少?若固定相体积为0.5mL,则组分的分配系数为多少?解:由题意知:组分的移动速度为设柱长为L,则由则组分保留时间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为:由7一柱内的固定相体积为1.5mL,死体积为16.6mL,组分A在该柱上保留体积为76.2mL,计算组分A的分配系数。解:8在一色谱柱上,组分A、B和非滞留

8、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0、16.0和1.0min,问: (1) B的分配比是A的几倍? (2) B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A的几倍? (3) B的分配系数是A的几倍?解:(1)由公式B的分配比为:A的分配比为:B与A的分配比之比为:(2)B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为:A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为:B与A滞留在固定相中时间之比:15:5=3(3)B的分配系数为:A的分配系数为:B与A的分配系数之比为:9一柱长为50.0cm,从色谱图上获得庚烷的保留时间为59 S,半峰宽为4.9 S,计算该柱的理论塔板为多少?塔板高度又为多少?解:10从色谱图上测得组分X和Y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52和11.36min,

9、两峰的峰底宽为0.38和0.48min,问该两峰是否达到完全分离?解:分离度所以两峰能够完全分离。11一色谱柱长122cm,160时空气、庚烷和辛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90、1.22和1.43min,辛烷的峰底宽为0.20min,计算分离度达到1.5时的柱长;解:由已知数据知:由公式当分离度为Rs=1.5时辛烷的理论塔板数为:理论塔板高度当分离度为Rs=1.5时,所需柱长12. 若用He为载气,Van Deemter方程中,A=0.080cm,B=0.024cm2·s-1,C=0.040s。试求:(1) 最小塔板高度;(2) 最佳线速。解(1):(2)13一色谱柱的效率相当于4.2×103个理论塔板数,对于十八烷和2-甲基十七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5.05和14.82min。试问:(1) 该柱能将这个化合物分离到什么程度?(2) 若保留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