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章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第一节 概述藏象学说是以脏腑的形态和生理病理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即通过解剖分析的直接观察方法,认识脏腑的形态和功能,又运用哲学思维以整体观的方法认识脏腑的生命活动规律,因此,中医学的脏腑,不仅是形态学结构的脏器,而且是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生理病理学系统。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
2、,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所以说,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象学说研究的对象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
3、谷糟粕。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此即对脏腑功能总的概括。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形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其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泻”,类似于脏,故称奇恒之腑。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已形成了独特理论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生命活动总的体现。它们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因此,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
4、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1、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人体各组成部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为用,代谢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 、舌、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
5、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五脏功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证,这就是藏象学说整体观的具体体现。2、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统一性。人赖自然环境以生存,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机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反应。故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将人体与天地置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机体外部的各种表现与内脏的功能活动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6、藏象学说着重对人体进行整体的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反映于外部的征象,来认识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如面色红润,神志清楚,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舌质淡红滋润灵活,脉和缓有力,反映出心的功能正常。若面白无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唇舌色淡,脉细,反央出心血不足。藏象学说正是从面色、脉象、舌象等可见的征象,来考察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与否。第二节 脏腑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和腹腔之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内脏器官总称,是一个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综合概念。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
7、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表里。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及心脉自身,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备注的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以心的功能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失去和调节作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
8、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或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或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均可导致血液运行扮失常。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主要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 ,经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即素问-脉经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与脉”。清-唐宗海血证论说:“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可见,心有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生成的作用。若心阳虚衰,可致血液化生障碍。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抹去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备注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血、脉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密闭循环于全身的管道
9、系统。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由此可见,素问-痿论所说的“心主身之血脉”和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心者,其充在血脉”,是针对心脏、脉和血液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活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可出现青紫,舌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不流利,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
10、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即是心主神志功能的总结。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位,起主导作用,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如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失去主宰和调节作用,则可出现“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活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信
11、息,进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意,即心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但必须要认识到心主神志的功能,属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医学一直沿用中国古代哲学中心性论心的概念,认为心即为心脏,又是思维器官,以心为脑的代称。在汉语中以心表达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的词语一直沿用,如“心领神会”、“心神不宁”等等,这些有助于对心主神志的理解。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如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异常而出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顿,甚则出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上述心主血脉和心
12、主神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即指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若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则亦必然会导致神志的改变。另一方面,心主神志,主宰整个生命活动,心主血脉的功能也受心神的主宰。所以心的这两种功能是互相影响的。2、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这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志。喜,一般而言,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的良性反映,对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有益,所以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素问-举痛论)。若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损,因而有“喜伤心”之说。(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心合脉,是指
13、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泽、华丽之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头部的血脉极其丰富,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故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而面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心气血不足,则可见面色晃白、晦滞;血瘀则面色青紫。(3)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
14、言流利,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可见舌质红绛瘦瘪;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色少华;心火上炎,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4)心在液为汗:是指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密切关系。汗,乃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由玄府(汗孔)排出体表之液体,即“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之称。一般说来,在正常的情况下汗液的排泄常感觉不到出汗,而仅表现为肌肤的润泽。人体出汗有两种情况:一是散热性出汗,如气候炎热,衣被太厚,或动而生热,或发热时用发汗药,此时体内之热随津液外出而解,即属于此类出汗;二是惊恐伤心可致出汗,是指人在精神紧张时,或受惊时出汗,“惊而压精,汗出于心”(素问-经脉别论),即指这类出汗。由此可见,心以主血脉和藏神功能为基础,主司汗液的生成与排泄,从而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语试题及答案
- 后勤干事面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的法律起源与试题及答案分析
- 设计高效工作流的方法与策略试题及答案
- 风险承担与公司治理试题及答案
- 法律推理与逻辑思维试题及答案
- 软件配置管理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司风险评估模型与战略规划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知识考题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实践试题及答案
-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痔病(内痔)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 (完整版)青马工程试题及答案
- JJF 1984-2022 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校准规范
- 流体力学刘鹤年第二版(1-9章全)课后习题答案
- 马鞍山沃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涂料用树脂及1万吨环保胶粘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流体力学(清华大学张兆顺54讲) PPT课件 2
- 2023年春季高考机电专业知识高考题整理版
- 鲁JJ-011的施工日志
- GB/T 10095.1-2022圆柱齿轮ISO齿面公差分级制第1部分: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 GB/T 24921.1-2010石化工业用压力释放阀的尺寸确定、选型和安装第1部分:尺寸的确定和选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