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戊戌变法》教学案_第1页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学案_第2页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隆德县第二中学教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八年级 班 组 姓名: 日期: 编号: No.7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课型设置【自研·互动20分钟+展示25分钟】一、 旧知链接:地主阶级发动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却想通过变法富强起来,他们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今天我们来看看维新派是如何做的,结果如何? 二、【学习主题】1. 通过学习,掌握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史实; 2. 认识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以及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1分钟)三、【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研自探环节

2、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 学 指 导(课前完成 约需要24分钟)互 动 策 略 (时间20分钟)表 现 方 案(时间 25分钟)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导学1】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一经传出,当时许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并同时请求变法。梁启超声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阅读:结合课本图片小字认真的阅读课本P32-P33文字和导言框内容,了解公车上书相关史实。勾划:公车上书的背景、重要人物、及意义。思考:公车上书后维新运动的发展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分享各自的自研成果讨论:公车上书的意义五人互助组:组织组员针对疑难展开讨论。重

3、点讨论议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和教训。十人共同体:组长主持,确定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议题,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准备精彩展示!展示单元一: 人物扮演:我眼中的“公车上书”。以不同人物的身份介绍公车上书当时的情况(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普通百姓)注意:介绍内容应设计“公车上书”的基本史实。一、 自我自研成果呈现:二、自我自研成果呈现三、:自研自探成果呈现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留给你怎样的启示或教训? 等级评定: 【导学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一天,康有为与军机大臣荣禄进行了一番“口舌之战”,结果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拂袖而去。阅读:认真阅读课本P33正文,结合课本

4、图片、小字,了解戊戌变法的概况勾划:戊戌变法的开始标志、目的、内容和结果。探究: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展示单元二:以光绪帝发布变法令的形式再现戊戌变法概况,深刻认识到变法虽短暂,但仍有成效【导学3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的方式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最终结果却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造成此种结果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回顾本课所学相关内容,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展示单元三: 1、以组间采访形式进行班级互动,总结出启示或教训【导学4】勇闯知识关 总结归纳拔高环节(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提高题7.阅读

5、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勇闯知识关】 (10分钟)基础题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马关条约的签定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4.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发展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材料二:见右图请回答: 以上两则材料均出与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人有关。你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