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6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015高考导航高考导航考纲展示考纲展示1.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考纲解读1.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大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3
2、明确大气的气温变化、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确大气的气温变化、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4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考情分析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对大气运动基本原本讲内容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对大气运动基本原 理理的理解,以选择题为主。主要的常考点有:的理解,以选择题为主。主要的常考点有:1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温度的变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逆温如
3、逆温)。如。如2013年浙江卷第年浙江卷第7题,题,2011年上海卷第年上海卷第1516题,题,2010年山东卷第年山东卷第3题。题。2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及其基本原理。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及其基本原理。如如2013年北京卷第年北京卷第5题,题,2012年重庆卷第年重庆卷第7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以等温线、等压线为载体以等温线、等压线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近地面风向判断等。如近地面风向判断等。如2013年浙江卷第年浙江卷第7题、山东卷第题、山东卷第5题题,2011
4、年福建卷第年福建卷第10题、江苏卷第题、江苏卷第5题。题。4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区域图、模式图等为背景,考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区域图、模式图等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如响。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年全国新课标卷第卷第1011题,题,2011年江苏卷第年江苏卷第27(1)题,题,2009年广东卷第年广东卷第1920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蛋白质蛋白质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保温保温紫外线紫外线水汽水汽固体杂质固体杂质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5、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密度及运、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动状况的差异。(2)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温度温度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分层分层气温垂气温垂直变化直变化大气运大气运动状况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A_随高度增加而降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低_运动运动显著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杂多变B平流层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随高度增加而_运动运动为主为主有利于有利于_飞飞行,臭氧层保
6、护行,臭氧层保护作用作用C_随高度增加先随高度增加先_后升高后升高80500千米有若千米有若干干_,对短,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重要作用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对流高空高空增加增加水平水平 高层高层大气大气降低降低电离层电离层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点拨点拨(1)对流层逆温现象及其影响对流层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逆温有两种情况:逆温有两种情况:在对流层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在对流层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 加加的现象,被称为的现象,被称为“逆温逆温”;如果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如果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 递递减率每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
7、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也算逆温。我国地,也算逆温。我国地 处处 中中纬度地带,属季风气候,逆温现象经常出现纬度地带,属季风气候,逆温现象经常出现 。一。一 旦旦 逆逆 温温 出出现,将严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现,将严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 凝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2)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 强强烈,可达烈,可达17千米千米18千米。高纬度地区仅千米。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千米9千米。千米。(3)从近地面到高
8、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 水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大气的热源(1)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受热过程受热过程(1)A_在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在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 气气 吸吸 收收
9、 或或 反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2)地面升温后,又以地面升温后,又以B_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3)C_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地面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提示提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线,水汽和二氧
10、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吸收的很少。(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有散射和反射。散射同吸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有散射和反射。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反射作用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反射作用中以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中以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越强。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提示:提示: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尘埃少青藏高原海拔
11、高,大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晴天多,到达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故气温低。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故气温低。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三、大气的运动三、大气的运动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1)成因:成因:_。(2)形成过程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示意图示意图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
12、理环境2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形成的直接原因:_。(2)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比较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类型类型受力情况受力情况风向风向图示图示(北半球北半球)高空风高空风近地近地面风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与等压线平行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力、摩擦力与等压与等压线斜交线斜交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点睛点睛(1)“高压高压”和和“低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气气 压差压差异而言的异而言的
13、.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 东南东南 的风的风,南风是从南吹向北的风。南风是从南吹向北的风。(3)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地转偏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中的“夜雨夜雨”与巴山地区谷地地形有与巴山地区谷地地形有何关系?何关系?提示:
14、提示:巴山地区谷地众多,晚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巴山地区谷地众多,晚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 山山 谷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四、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四、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成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成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分布分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环流名称: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环流名称:a_,B
15、中纬环流,中纬环流,c_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气压带:气压带:A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C_、E_、G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风带:风带:B_、D西风带、西风带、F_.(3)季节移动规律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低纬环流低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试分析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试分析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
16、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区别?区别?提示:提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 高高 空空 气气 流流 在在30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力成因。而极地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力成因。而极地 高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切断切断,副副热带高气压带仅留在海洋上。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
17、陆热带高气压带仅留在海洋上。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上的_切断。切断。(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_分布。分布。热低压热低压冷高压冷高压带状带状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季风环流季风环流1月月7月月东亚季东亚季风风_风风东南风东南风南亚季南亚季风风东北风东北风_风风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差异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动、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西北西北西南西南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18、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点睛点睛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相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相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转而形成的。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4与撒哈拉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为何能成为与撒哈拉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
19、区为何能成为“回归沙漠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带上的绿洲”?提示:提示:撒哈拉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撒哈拉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炎炎热干燥;而我国东南地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风和热干燥;而我国东南地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风和 台台 风风都从海洋上带来大量降水。都从海洋上带来大量降水。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20、: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热量来源太阳暖太阳暖大地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收后增温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大地暖大地暖大气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大气吸收后增温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还大气还大地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逆大气逆辐射辐射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高频点高频点)(1)解释温室
21、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少。如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少。如:高高海拔地区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内陆地区
22、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丰富。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深度探究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此考点常结合等温线或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大气受热过此考点常结合等温线或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程原理及其应用,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迁移应用能力。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方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方“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提示:提示
23、:气温的高低取决于空气获得能量的多少,而近地面大气温的高低取决于空气获得能量的多少,而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因此,近地面大气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为什么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为什么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提示:提示:阴天时,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因阴天时,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因 此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
24、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 辐辐射作用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较高,因此阴天射作用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较高,因此阴天 气气温日较差较小。温日较差较小。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利用利用“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 条条件的有利影响是什么?件的有利影响是什么?提示:提示:使冬季的太阳辐射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使冬季的太阳辐射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 温温度,使作
25、物在冬季也可种植;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的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的 空空气和土壤的水分。气和土壤的水分。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 保保 温温 、 保保水、保持养分等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水、保持养分等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
26、完成覆盖景观图,完成(1)(2)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霜冻的出现与图甲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危害。霜冻的出现与图甲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A BC D(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 有有 效效 地地 提高提高 地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减弱了环节的散失环节的散失B增强了增强了环节环节C增强了增强了环节环
27、节D增强了增强了环节环节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解析:第解析:第(1)题,霜冻的出现主要与地表热量散失过多有关题,霜冻的出现主要与地表热量散失过多有关,一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此时的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第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此时的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第(2)题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的散失,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射的散失,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起到保温的效果。答案:答案:(1)C(2)A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
28、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温压关系: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如上图中中处风向所示处风向所示)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高频
29、点高频点)(1)海陆风海陆风成因分析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润,是避暑的好地方。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山谷风山谷风成因分析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山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山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形成
30、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成因分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的形成是突破口。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影响与应用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31、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判读判读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低。即PAPC,PBPD。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 而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
32、压高, 下下凹处气压低,即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 地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2)应用应用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 和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下垫面的性质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a判断陆地与海洋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夏季:
33、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湖泊)、上凸者为陆地。、上凸者为陆地。b判断裸地与绿地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c判断城区与郊区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气温较高;上凸者为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气温较高;上凸者为郊区,气温较低气温较低.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地。栏目栏目导
34、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深度探究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请解释巴山地区,请解释巴山地区夜雨较多的原因。夜雨较多的原因。提示:提示:夜晚山顶空气冷却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地,谷地夜晚山顶空气冷却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地,谷地 中中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下降、空气凝结,形成降水。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下降、空气凝结,形成降水。 白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浙江卷第
35、浙江卷第7题为例巩固该探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究点)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为什么高处不胜寒?为什么高处不胜寒?提示:提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源于地面,海拔越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源于地面,海拔越低,获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4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对大气对流有什么影响?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对大气对流有什么影响?提示:提示:近地面温差越大,对流越旺盛。近地面温差越大,对流越旺盛。(温馨提示:若有时
36、间,请以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1全国卷第全国卷第910题为例巩固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该探究点)5逆温出现会对大气污染有何影响?逆温出现会对大气污染有何影响?提示:提示:逆温出现时,大气对流不旺盛,污染物不易扩散,会逆温出现时,大气对流不旺盛,污染物不易扩散,会加剧大气污染。加剧大气污染。(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浙江卷卷第浙江卷卷第1题为例巩固该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探究点) 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热力环流原理的实践应用热力环流原理的实践应用(2014河南豫北七校联考河南豫北七校联考)下图为某城市附近地区大
37、气的水平下图为某城市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A三圈环流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季风环流C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D反气旋反气旋(2)a、b、c、d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高题,据图看出,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高 空空风则从城市吹向郊区,应属于城区与郊区热力环流的组成风则从城市吹向郊区,应属于城区与郊区热力
38、环流的组成 部部分。第分。第(2)题,钢铁工业排放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布题,钢铁工业排放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布 局局在城市环流圈之外,当地最小风频上风向的郊外,结合题在城市环流圈之外,当地最小风频上风向的郊外,结合题 中中的风向玫瑰图,当地最小风频为西北风,所以布局在的风向玫瑰图,当地最小风频为西北风,所以布局在a。答案:答案:(1)C(2)A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等压面的判读等压面的判读(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 地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如下图,箭头为大
39、气流动方向。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如下图,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2)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图示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是图示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是()A甲甲 B乙乙C丙丙 D丁丁(2)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A800900 B12001300C15001600 D23002400解析:该题组表示山谷风。如表示白天,吹谷风,丙处等解析:该题组表示山谷风。如表示白天,吹谷风,丙处等 压压面上拱,乙、丁两处风向正确,而甲处表示的等面上拱,乙、丁两处风向正确,而甲处表示的等 温温 面面
40、 应应 下下凹。如果表示夜间,吹山风,丙处为低压,等压面下凹,凹。如果表示夜间,吹山风,丙处为低压,等压面下凹, 甲甲处表示的等温面上拱。题目中只有一处是正确,则为夜间处表示的等温面上拱。题目中只有一处是正确,则为夜间 山山风示意图。风示意图。答案:答案:(1)C(2)D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影响风的三种力影响风的三种力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作用力作用力方向方向大小大小对风的影响对风的影响风速风速风向风向水平气水平气压梯度压梯度力力地转偏地转偏向力向力始终与等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线垂直,由高由高压指向低压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等压线越密集
41、集,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越梯度力越大,风速大,风速越大越大垂直于等垂直于等压线,由压线,由高压指向高压指向低压低压始终与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垂直大小随纬度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而增加,赤道为零道为零不影响风不影响风速的大小速的大小北半球向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偏,南半球向左偏向左偏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作用力作用力方向方向大小大小对风的影响对风的影响风速风速风向风向摩擦力摩擦力始终与风始终与风向相反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
42、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之越小使风速使风速减小减小与其他两与其他两力共同作力共同作用用,使风斜使风斜穿等压线穿等压线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判定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判定(高频点高频点)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 垂垂 直直 于切线的虚线箭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第二步:确
43、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北半球)或向左或向左(南半球南半球)偏转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北半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判断风向的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的左右手法则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的表示方法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4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
44、等压线,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3)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若此图为北半球,若此图为北半球,P1P2,则,则O点的风向为点的风向为()A或或 B或或C或或 D或或(2)若此图为高空等高面,若此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则O点的风向为点的风向为()A或或 B或或C或或 D或或(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近地面,空气作水
45、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为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为90角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角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解析:第解析:第(1)题,题,P1、P2在同一高度上,在同一高度上,O点北侧气压点北侧气压 低,低, 南南侧气压高,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若侧气压高,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若O点位于近地面点位于近地面, 风风向符合向符合;若;若O点位于高空,风向符合点位于高空,风向符合。第。第(2)题,
46、若图题,若图 为为高空等高面,高空等高面,P1P2,则,则O点南侧气压低,北侧气压高,水平点南侧气压低,北侧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与吻合。该地位于北半球时,吻合。该地位于北半球时,O点风点风 向符向符合合;该地位于南半球时,;该地位于南半球时,O点风向符合点风向符合。第。第(3)题,在题,在 近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角。答案:答案:(1)B(2)A(3)D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
47、圈层看地理环境1突破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关键点突破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关键点(高频点高频点)(1)突破风带风向突破风带风向抓抓“偏转偏转”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带的具体风向。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突破位置判断突破位置判断抓抓“分布分布”看纬度位置:纬线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
48、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的的中心纬线。中心纬线。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是是相间分布。相间分布。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 表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 大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突破季
49、节影响突破季节影响抓抓“移动移动”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高频点高频点)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季节风向风向源地源地成因成因冬季冬季夏季夏季冬季冬季夏季夏季西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南风东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南风蒙古、西蒙
50、古、西伯利亚伯利亚太平洋太平洋蒙古、西伯蒙古、西伯利亚利亚(亚欧亚欧大陆内部大陆内部)印度洋印度洋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性质性质强度强度分布分布气候气候类型类型寒冷干燥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温暖干燥温暖干燥高温高湿高温高湿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国西
51、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深度探究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6在高考中此考点常结合区域分布图、区域气温、降水统计在高考中此考点常结合区域分布图、区域气温、降水统计图考查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而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性图考查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而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性 质质 是是突破该问题的关键。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突破该问题的关键。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从气候类型的成因看,常年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从气候类型的成因看,常年受单一气压
52、带和风带控制的 气气候有哪些类型?候有哪些类型?提示:提示:常年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常年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 气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极地气候等。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极地气候等。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气压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提示:提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3)东亚形成季
53、风区,而北美却不明显,为什么?东亚形成季风区,而北美却不明显,为什么?提示:提示: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区;而北美大陆面积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区;而北美大陆面积 较较小,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季风因此不显著。小,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季风因此不显著。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5气压带、风带的判断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判断及对气候的影响(2014盐城模拟盐城模拟)下图为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甲、乙表
54、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
55、区多晴朗天气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解析:第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压带题,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压带,可可 能能是副高或极地高压带;若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是副高或极地高压带;若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东风带,故故C正确,正确,A不正确。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高不正确。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高,故也故也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则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则B不正确不正确;由于没有由
56、于没有明确该图所示的半球,则明确该图所示的半球,则D选项也不能确定。第选项也不能确定。第(2)题题,若若 甲甲 、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高,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高,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 气气,故故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从而不能确定甲、乙哪个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从而不能确定甲、乙哪个是信风带或西风带,故是信风带或西风带,故A、B、D都不能确定。都不能确定。答案:答案:(1)C(2)C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6季风环流季风环流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
57、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3)题。题。(1)1月,图中月,图中A地盛行地盛行()A东南季风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关于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3)当当C地
58、盛行西北季风时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A地高温多雨地高温多雨 B正值正值1月份左右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地寒冷干燥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解析:第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月盛行西北季风。第行西北季风。第(2)题,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 风风 来来 自自 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 动动 形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成的
59、,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 易易产生洪涝灾害。第产生洪涝灾害。第(3)题,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 当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月。答案:答案:(1)D(2)D(3)B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图表特征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分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如下图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布状况。如下图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栏目栏目导引导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判读方法判读方法 1读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及弯曲形态;由此判断各地气压读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及弯曲形态;由此判断各地气压场类型。如图中场类型。如图中A处气压中高周低为高气压中心;处气压中高周低为高气压中心;B处气压中处气压中低周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 学年成都市小学五年级美术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含答案3.2哦,香雪
- 2025年高考物理文化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卷
- 2025年沈阳水务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学安全常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甲评审院感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共200题)
- 湖北省公务员2025年行测判断推理冲刺卷
- 2025年初中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法律常识试卷
- 2025年商业综合体租赁代理合同
- 搅拌车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生产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 2025护理教学计划
- 2025至2030中国废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网点负责人考试题库考点
- 2025年呼和浩特天骄航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结直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课件
- 辅助改方时方向继电器电路识读穆中华60课件
- 东方航空民航招飞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 英语第二册(五年制高职) 课件 Unit5 Social Rules
- 2025年三方询价单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