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_第1页
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_第2页
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乐学从善尚中贵和 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最令我感慨的是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喜迎宾朋之情。开幕式中,演员吟咏了许多论语中的名言,尽管远远不是论语的全部,但从中不难窥知论语之精义,不难感悟中华文化之精深。一、学而时习善学乐学孔子重学,主张博学于文,广泛涉猎文、行、忠、信诸多方面内容,但更强调善学和乐学,主张以“学而时习之”为“悦”,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思结合,虚心求知,务实求是,并以此奠定“入道”、“积德”、完善人格之根基。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出论语首篇学而。论语以“学而”开篇,足见对“学”之重视。宋代朱熹称此章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颇有见地。“学习”者必“学而时习”。唯有“学而时习”,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并由此引发内心的喜悦。从远方而来之“朋”,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切磋琢磨,必有收获,故能令人高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一“悦”一“乐”虽有区别,但因有益于“入道”、“积德”,故能带来身心内外的谐和。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为政篇。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不能偏废,只有学思结合,方可成为有学识、有道德之人。论语中多处言及学的重要

3、,也有多处言及思的重要,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的,但总体强调应将学与思适当地结合起来。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为政篇。这是孔子告诉子路如何求知时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这就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文化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毕竟有限,总有不懂之处,故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不足,不断学习,这才是明智之举。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述而篇。此句反映了孔子治学从教的基本态度。孔子感到,如果说到“圣”与“仁”,他还不敢当,但可以这样说,他会不厌其烦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去做,与此同时,他会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5.“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语出述而篇。孔子主张博学,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这里的“文”主要指文献典籍,“行”主要指德行,“忠”指尽己,对人尽心竭力,“信”指诚实。孔子在教学中让弟子博学于文,广泛学习文化知识;注重德行,加强品行修养;主忠信,做到待人忠诚笃厚,与人坚守信约。二、闻道从善君子人格孔子所谓学,旨在教人养成君子人格。君子“学以致其道”,而不像各种工匠那样仅限于“成其事”。故极其看重“闻道”,不惜以身殉道。孔子主张,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改过迁善,努力具备智、仁、勇三达德,为政以正,以成就君子人格。1.“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出里仁篇。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君子的信仰,也是做人

5、处事的最高准则。孔子主张“士志于道”,莫为衣食所累;还强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必须首先修养完善自身,才可能将道发扬光大;反之,只是以道来粉饰自身,哗众取宠,就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语出述而篇。孔子学无常师,随时随地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精神可贵。而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对我们待人处事、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很有益。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语出子罕篇。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

6、、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感到,这三条他都未能做到,但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4.“政者正也”语出颜渊篇。当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就是说,“政”就是“正”的意思。当政者带头走正道,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无论做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始终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主张正人先正己,认为其身正则不令而行,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以身作则,那么平民百姓就都会自觉从善,归于正道。三、哀乐有节尚中贵和尚中贵和是贯穿于论语中的一贯之道。孔门主张执两用中,过犹不及,哀乐有节,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体现出尚中贵和的文化

7、精神。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语出八佾篇。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睢是诗经中的首篇。此篇描述君子追求淑女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愉。孔子认为:关睢这篇诗,欢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孔子对关睢的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和“过犹不及”的中和理念,强调无论哀与乐都要适可而止,切不可“乐而淫”或“哀而伤”。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语出自颜渊篇,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之语。当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而唯独自己没有兄弟时,子夏劝慰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显而易见,“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人际之和谐,但其前提是,必须坚持中道原则,做到处事“敬而无失”,待人“恭而有礼”。3.“礼之用,和为贵”语出学而篇,出自孔子的弟子有若之口。有若认为: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若一味追求和谐,不以礼来加以节制,也就不可能行得通。在此,有若既强调礼的运用要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