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成本管理 新增本量利分析与应用作业成本管理中成本计算【思维导图】第一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成本管理的意义(一)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二)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通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二、成本管理的目标从成本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层面来看,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区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一)总体目标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依据竞争战略而定: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差异化战略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
2、续降低(二)具体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计算目标成本计算的目标是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外部: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成本,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内部:通过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人们的成本意识;通过成本差异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成本管理信息,有效地满足现代经营决策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水平。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
3、经营费用的控制。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例·单选题】下列关于成本管理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本计算的目标是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成本,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B.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C.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内部成本D.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答疑编号5684080101:针对该题提问
4、16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成本计算的目标是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而选项A只提到了外部信息,所以是错误的。选项B应该是降低内部成本,而非全部生命周期成本,所以是错误的。选项C应该是降低全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内部成本,所以是错误的。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一、量本利分析概述含义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假设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产销平衡产品产销
5、结构稳定(三)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2.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售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元,当年产销量20000件。试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及息税前利润。答疑编号56840801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单位边际贡献602436(元)边际
6、贡献总额36×20000720000(元)边际贡献率36÷6060% 息税前利润720000100000620000(元)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一)保本分析含义又称盈亏临界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量本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保本点又称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或金额。单一产品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实物量来表现,称为保本销售量;另一种以货币单位表示,称为保本销售额。计算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提示】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一
7、是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幅度相同);二是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三是提高销售单价(降低幅度不一致)。【辅助性指标】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例82】某企业销售甲产品6000件,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以及保本作业率。答疑编号56840801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边际贡献率(10050)/10050%保本销售量130000/(10050)2600(件)保本销售额130000/50%260000(元)保本作业率2600/50
8、0052% 【例·单选题】某企业产销单一产品,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等比例上升,则盈亏临界点销售量()。A.上升B.下降C.不变D.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答疑编号56840801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等比例上升,如果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都等比例上升,则分母变大,分式变小,即保本销售量下降。保本销售额如何变化? 【例·多选题】某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因耗用的原材料涨价而提高了1元,企业为抵消该变动的不利影响决定提高产品售价1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则()。A.单位边际贡献不变B.边际贡献
9、率降低C.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不变D.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不变答疑编号56840801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不变,单价上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上升,所以,选项C的说法错误。 (二)量本利分析图1.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2.边际贡献式量本利分析图(三)安全边际分析1.安全边际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提示】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越大,反映出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西方国家企业经营安
10、全程度评价标准安全边际率40%以上3040%2030%1020%10%以下安全程度很安全安全较安全值得注意危险【例84】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若本期销售该产品5000件,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答疑编号56840802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保本销售量130000/(10050)2600(件)安全边际量500026002400(件)安全边际额 2400×100240000(元)安全边际率2400/500048%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正
11、常销售额,便得到: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公式扩展】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提示】提高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的途径: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二是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例·单选题】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措施是()。A.提高单价B.增加产销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压缩固定成本答疑编号56840802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提高单价,保本点降低,安全边际提高。选项A不正确。增加产销量,安全边际增加,但保本
12、点不变。选项B正确。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保本点降低,安全边际提高。选项C不正确。压缩固定成本,保本点降低,安全边际提高。选项D不正确。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量本利分析假设: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产销平衡产品产销结构稳定(各产品销售比重不变)(一)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某产品保本额综合保本额×该产品的销售比重某产品保本量该产品保本额/单价【例·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
13、品,固定成本500000元,有关资料见下表(单位:元):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甲1008012000乙907515000丙95808000要求:(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2)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3)计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和预期息税前利润。答疑编号56840802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1)甲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12000×(10080)240000(元)乙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15000×(9075)225000(元)丙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8000×(9580)120000(元)(2)甲产品的销售收入12000×1001200000(
14、元)乙产品的销售收入15000×901350000(元)丙产品的销售收入8000×95760000(元)总的销售收入120000013500007600003310000(元)总的边际贡献240000225000120000585000(元)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585000/3310000×100%17.67%(3)综合保本销售额500000/17.67%2829654.78(元)预期息税前利润3310000×17.67%50000084877(元)或:预期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58500050000085000(元)思考如何计算每一种产品的保本额和保
15、本量? (二)联合单位法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所谓联合单位,是指固定实物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例如,企业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且三种产品之间的销量长期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产销量比为1:2:3。那么,1件甲产品、2件乙产品和3件丙产品就构成一组产品,简称联合单位。某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该产品的销售比重【例】某企业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全年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21000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5000台和10000件,预计
16、销售单价分别为25元、80元、4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50元、28元,要求计算联合保本销售量和每一产品的保本销售量。答疑编号56840802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确定产品销量比为:甲乙丙10.6251.25联合单价1×25+0.625×80+1.25×40125(元/联合单位)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15+0.625×50+1.25×2881.25(元/联合单位)联合保本销售量210000÷(12581.25)4800(联合单位)甲产品保本量4800×14800(件)乙产品保本量4800
17、15;0.6253000(台)丙产品保本量4800×1.256000(件) (三)分算法分算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合理地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对于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应由多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则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
18、最为常见。【例·计算题】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要求按分算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量和保本额(假设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比重分摊)。答疑编号56840802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计算边际贡献总额A产品:(2012)×30000240 000(元)B产品:(3024)×20000120 000(元)C产品:(4028)×10000120 000边际贡献总额24
19、0000+120000+120000480 000(元)计算固定成本分配率,分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分配率180000/4800000.375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240000×0.37590000(元)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计算每一产品的保本量和保本额A产品的保本量 11250(件)A产品的保本额11250×20225000(元)同理,B产品和C产品的保本量分别为7500件、3750件,它们的保本额分别为225000元、150000元。 (四)顺序法含义顺
20、序法是指按照事先规定的品种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乐观排序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率低的后出售、后补偿悲观排序假定各品种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列相反销路排序产品的顺序也可按照市场实际销路是否顺畅来确定。但这种顺序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
21、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要求按乐观顺序法和悲观顺序法进行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答疑编号568408020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A产品:(2012)/2040%B产品:(3024)/3020%C产品:(4028)/4030%(1)乐观排序法:按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计算。顺序品种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累计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累计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补偿额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累计损益1A40%600000600000240000240000180000180000600002C30%400000100000012000036000001800001800003B20%600
22、00016000001200004800000180000300000由表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A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A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销售额180000÷40%450000(元)销售量450000÷2022500(件)当A产品销售额达到450000元,即销售225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B、C产品无关。(2)悲观排序法:按边际贡献率由低到高的顺序计算。顺序品种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累计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累计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补偿额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累计损益1B20%6000006000001200001200001200001200006
23、00002C30%400000100000012000024000060000180000600003A40%60000016000002400004800000180000300000由表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B、C两种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B产品的销售量需达到20000件,此时销售额为600000元。C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销售额60000÷30%200000(元)销售量200000÷405000(件)当B产品销售额达到600000元,即销售20000件同时,C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00元,即销售5000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A产品无关。
24、(五)主要产品法思路在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注意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四、目标利润分析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前利润利息税后利润(1税率)利息目标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注意】上述公式中的目标利润一般是指息税前利润
25、。其实,从税后利润来进行目标利润的规划和分析,更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是税后利润,则上述公式应作如下调整。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目标利润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要素,它既是企业经营的动力和目标,也是量本利分析的中心。如果企业在经营中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了目标利润,那么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需要对其他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例86】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则有:目标利润销售量(5
26、000040000)/(5025)3600(件)目标利润销售额3600×50180 000(元)【例87】沿用例86的资料,现在假定该公司将目标利润定为58000元,问:从单个因素来看,影响目标利润的四个基本要素该作怎样的调整?答疑编号5684080301:针对该题提问 调整措施可选择如下方案中的任意一种:(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5000058000)/(5025)4320(件)(2)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20(元)(3)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目标利润(5025)×36005800032000(元)(4)实现目标
27、利润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55(元) 【例·计算题】(2012)A电子企业只生产销售甲产品。2011年甲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均为10 000件,单位售价为300元/件,全年变动成本为1 500 000元,固定成本为500 000元。预计2012年产销量将会增加到12 000件,总成本将会达到2 300 000元。假定单位售价与成本性态不变。要求:(1)计算A企业2012年下列指标:息税前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2)若目标息税前利润为1 750 000元,计算A企业2012年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答疑编号5684080302:针对该题提
28、问 正确答案(1)息税前利润12000×300230000013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1500000/10000150(元/件)变动成本率150/300×100%50%固定成本500000(元)(2)目标利润销售额(500 0001750 000)/(150%)4500 000(元) 五、利润敏感性分析基于量本利分析的利润敏感性分析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各因素的变化对最终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二是当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一) 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例88】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数据预测如下:销售量100000件,单价
29、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200000元。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分别增长了10%,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答疑编号56840803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100000200000800000(元)(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销售量100000×(110%)110000(件)息税前利润(3020)×110000200000900000(元)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 12.5%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 1.25(2)销售单价的敏感程度单价30×
30、(110%)33(元)息税前利润(3320)×100000200000110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1100000800000)/800000 37.5%单价的敏感系数37.5%/10% 3.75(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单位变动成本20×(110%)22(元)息税前利润(3022)×10000020000060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600000800000)/800000 25%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 2.5(4)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固定成本200000×(110%)220000(元)息税前利润(3020)×1
31、00000220000780000(元)利润变化的百分比(780000800000)/800000 2.5%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2.5%/10%0.25 规律性的结论敏感系数的符号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反之亦然。敏感系数的大小(不亏损状态)单价的敏感系数一定大于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单价的敏感系数一般应该是最大的。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一定大于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所以,敏感系数最小的因素,不是单位变动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二)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32、例如,已知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为2,如果企业要求目标利润上升10%,则销售量需要上升5%。六、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例89】某公司在原有生产线使用年限到期之后,面临着更换生产线的选择。可以选择购买与原来一样的生产线,也可以购买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原有生产线的价格为150 000元,而新的生产线的价格为300 000元,两种生产线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无残值。两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型号、质量相同,市场售价为50元。有关数据如表85所示。要求:对企业应采用新生产线还是原来的生产线作出决策。项目原来生产线新生产线直接材料1515直接人工1210变动制造费用1010
33、固定制造费用(假设只包括折旧)3000060000年销售费用固定部分10000变动部分5年管理费用(假设全部为固定费用)10000YabX答疑编号56840803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设产销量为X,原生产线下的总成本为Y1,新生产线下的总成本为Y2,则有:Y1(300001000010000)(1512105)X5000042XY2(600001000010000)(1510105)X8000040X令Y1Y2,可求得:X15000【结论】当X15000件时,应采用新生产线当X15000件时,应采用原生产线当X15000件时,新生产线与原生产线经济上无差别。【教材答案】项目原来
34、生产线新生产线单位产品售价5050单位变动成本151210542151010540单位边际贡献810年固定成本3000010000100005000060000100001000080000保本点62508000假设年产销量为X,则两种生产方式下的年利润分别为:原来生产线利润8X50000新生产线利润10X80000由8X5000010X80000,得到X15000。当X15000件时,应采用新生产线当X15000件时,应采用原生产线。当X15000件时,新生产线与原生产线经济上无差别。【提示】当单价相同时,采用建议方法,当单价不同时,采用教材方法。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例810】沿用例8
35、9的资料,假设该公司通过对产销量的估计决定采用新的生产线。并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了研发,开发出新产品A和新产品B。原有产品的产销量为20000件。企业面临投产决策,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投产新产品A,A产品将达到9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20%;方案二:投产新产品B,B产品将达到4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15%;方案三:A、B两种新产品一起投产,由于相互之间的影响,产销量将分别为10000件和2000件,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50%。另外,投产新产品B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生产设备,这将导致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1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表所示。Y800
36、0040X联合单位5:1项目原有产品新产品A新产品B年销售量2000090004000售价506075单位产品变动成本404550单位边际贡献101525年固定成本8000010000Y8000040X联合单位5:1因为新产品的投产将少了原有产品的产销量,所以原有产品因此而减少的边际贡献为投产新产品的机会成本,在决策时应予以考虑。方案一:若投产A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 20000×10×20%40000(元)方案二:若投产B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15%30000(元)方案三:若两种产品一起投产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
37、15;50%100000(元)项目投产新产品A投产新产品B投产新产品A和B(视为联合单位,A和B的比为5:1)年销售量900040002000单位产品边际贡献1525100边际贡献总额135000100000200000原有产品减产损失4000030000100000增加的固定成本01000010000投产新产品增加的息税前利润950006000090000由表可知,只投产新产品A产品带来的利润较多,因此,该公司应选择投产A产品。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一)标准成本及其分类概念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
38、本类型理想标准成本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的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正常标准成本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提示】考虑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提示】通常来说,理想标准成本小于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又称标准成本管理,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它以标准成本的确定作为起点,通过差异的计算、分析等得出结论性报告,然后据以采取有效措
39、施,巩固成绩或克服不足。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项目用量价格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材料用量原材料单价直接人工单位产品工时用量小时工资率制造费用单位产品工时用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注意】(1)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一般是分别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来进行的。(2)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内。【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9所示。表89 A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项 目标 准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价格标准 45元/千克15元/千克
40、30元/千克用量标准 3千克/件6千克/件9千克/件标准成本×135元/件90元/件270元/件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95元【例812】沿用例811中的资料,A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10所示。表810 A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项 目标 准月标准总工时 15600小时月标准总工资 168480元标准工资率 ÷10.8元/小时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 1.5小时/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16.2元/件【例813】沿用例811中的资料,甲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计算如表811所示。表811 甲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项 目标 准工 时月标准总工时 15600小时单位产品
41、工时标准 1.5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 56160元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3.6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5.4元/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187200元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12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18元/件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3.4元【例·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答疑编号5684080401:针对
42、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类型超支差异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节约差异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混合差异通常归入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
43、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数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例814】A产品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5元/千克,用量标准为3千克/件。假定企业本月投产A产品8000件,领用甲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千克。要求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以及材料用量差异、价格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02:针对该题提问
44、 正确答案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2000×408000×3×45 200000(元)(超支)其中:材料用量差异(320008000×3)×45360000(元)(超支)材料价格差异(4045)×32000160000(元)(节约) 【例815】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10.8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工资标准为16.2元/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10000元。要求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以及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
45、答案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100008000×16.219600(元)(节约)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00008000×1.5)×10.821600(元)(节约)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0000÷1000010.8)×100002000(元)(超支) 【例816】A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要求计算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以及效率差异、耗费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成
46、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节约)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0008000×1.5)×3.67200(节约)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000÷100003.6)×100004000(元)(超支) 【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首先要明确两个指标:其中: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例·计算题】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假定A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
47、用为190000元。要求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并分别采用两差异和三差异分析法计算相关各项成本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8000×1.5×1246000(元)190000(元)10400×1.5×12187200(元)10000×12120000(元)8000×1.5×12144000(元) 两差异分析耗费差异1900010400×1.5×122800(元)(超支)能量差异10400×1.5×128000
48、15;1.5×12 43200(元)(超支)三差异分析耗费差异1900010400×1.5×122800(元)(超支)产量差异10400×1.5×1210000×1267200(元)(超支)效率差异10000×8000×1.5×1224000(元)(节约) 【例·计算题】(2007年考题)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
49、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要求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答疑编号5684080406: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答疑编号568408040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
50、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08: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 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09: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 2160(元)25000010000×2×8 12000×2×8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10: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
51、×890000(元)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答疑编号568408041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812000×2×8 32000(元) 第四节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一、作业成本管理间接费用分配不准确成本信息失真品种结构不合理理念: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提示】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一)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相关概念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活动。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首先根据作业中心的资源耗费情况,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然后再将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成本,依据作业活动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潍坊职业学院《财务管理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BIM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展示与陈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高频电子线路与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师范学院《媒体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保山学院《证券投资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基础色彩构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大学《测绘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数据可视化W》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六章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载装置
- 新能源设计专业考试题库汇总(附答案)
- 微生物学(细胞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
- 辩护词贪污罪、受贿罪
- 术后1月 省中乳腺breast-q量表附有答案
-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 GB/T 13927-2022工业阀门压力试验
- GB/T 7777-2003容积式压缩机机械振动测量与评价
- GB/T 40931-2021滑雪板术语
- GB/T 40855-2021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14949.6-1994锰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铜、铅和锌量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