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底流压计算方法_第1页
煤层气井底流压计算方法_第2页
煤层气井底流压计算方法_第3页
煤层气井底流压计算方法_第4页
煤层气井底流压计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分析及计算2010-12-14杨焦生 王一兵 王宪花摘要: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大小直接决定煤层气产量的大小,为了获得高产,必须清楚认识井底流压并精确计算其数值。根据垂直气液两相环空管流理论,首先描述了煤层气的环空流动特征及井底流压的组成部分;结合现场生产测试资料,采用Hasan-Kabir解析法和陈家琅实验回归两种方法计算了井底流压值,并分析了其与气体流量的关系。结论认为:油套环空中流体由上而下分为纯气体段、混气液柱段(高含气泡沫段和普通液柱段),井底流压为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两种方法计算的井底流压值大体相同,与实测值误差小,精度高;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

2、关系,而且随着井底流压下降,压降漏斗不断扩大,井底流压下降相同的数值能产出更多的煤层气。关键词:煤层气;井底压力;流动压力;流体流动;环形空间流动;生产制度;流量;计算    在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中,井底流压是影响产气量的独立参量,稳定的产气量的大小将实际受控于井底流压和排水量,这是制订合理的排采制度的基础。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井井底流压由套压、油套环空纯气柱压力和混气液柱压力3部分组成,其中混气液柱的压力计算是难点。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理论推导和实验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和方法12。笔者考虑到煤层气井生

3、产的特殊性,充分分析其垂直环空管流特征的基础上,借鉴Hasan-Kabir推导的井底流压解析公式和陈家琅室内模拟实验回归结果,计算了环空混气液柱的压力梯度,进而获得了井底流压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精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成果有利于深化对煤层气井生产过程的认识及控制。1 井筒流动特征及井底流压组成    煤层气井投产后,初期只产水。随着排水降压的进行,当井底流压低于临界解吸压力时,井筒附近煤层表面的吸附气开始解吸并扩散到煤层割理、裂缝中,随着解吸气量逐渐增多,在水中形成连续气泡,气体突破形成流动相,从煤层裂隙流入井筒油套环形空间产出。

4、    如图1所示,煤层气在油套环形空间垂直上升时,随着气量和压力的不断变化,气体的流动形态也呈现不断的变化。具有一定稳产能力的煤层气井,油套环空中流体的组成为:上部为纯气体段,下部为混气液柱段,根据含气率的大小,混气液柱段又可细分为泡沫段(段塞流段)和普通液体段(泡流段,其中有小气泡)3。    泡沫段其实就是高含气(一般含气率大于60%)的流体段。因此对于气量足够高的井而言,由于泡沫段的存在,使得生产中的环空测试液面(即拟液面4)位置反映为泡沫段的上端面,真实液面位置可以通过测试的拟液面与泡沫段长度修正获得。 

5、  井底流压由3部分压力组成,及井口的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    pwf=pc+pg+pm    (1)式中:pwf为井底流压;pc为井口套压;pg为纯气柱压力;pm为混气液柱压力。单位均为MPa。2 煤层气井井底流压计算方法2.1 上部纯气柱产生的压力对于上部纯气体段的流动状态可认为是雾流,可以根据天然气干气井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计算气柱产生的压力5。即 式中:pg为液面处的压力,MPa;qsc为标准状况下环空气体流量,m3/d;pc为井口套压,MPa;H为井口到环空拟液面的深度,m;

6、d2为套管内径,m;d1为油管外径,m。2.2 混气液柱压力及井底流压计算2.2.1 Hasan-Kabir解析法计算井底流压6    Hasan-Kabir根据Godbey-Dimon、Podio等人的气体空隙度(含气率)相关式推导了井底流压的解析解表达式。即    pwf=pc+pg+hL(1-fg)rL+fgrg (3)在单元高度dhL上积分式(3)得:     气体表观流速为:    令,式(5)可写为:vsg=C/p。代入Godbey-Dimon

7、推导的气体空隙度(含气率)相关式得:    fg=vsg/(a+bvsg)=C/(bC+ap)    (6)    气体表观流速的大小引起环形空间流动形态的变化,导致a、b的取值也有所不同。当vsg0.61m/s时,泡流,a=0.6,b=1.2;当vsg0.61m/s时,段塞流。a=b=1。    由于rg较小,fg是小数,可近似认为:    pwf=pc+pg+rLhL(1-fg)    (7)其中:fg=C/bC

8、+a(pc+pg)+arLhL(1-fg)由于rg=gMp/(ZRT),将式(7)代入式(4)得:    将I1、I2代入式(8)得:    pwf=pc+pg+rLhL-I1+I2    (11)式中:rg为气体的压力梯度,Pa/m;rL为液体的压力梯度,Pa/m;hL为混气液柱的长度,m;fg为气体空隙度(含气率),无因次;Qgsc为标准状况下环空气体流量,m3/d。    井底流压的计算步骤为:先假定(1-fg)av=1,利用式(11)计算pwf;由计算得到的

9、pwf根据式(6)反求fg;再把1-fg代入式(11)中重新计算pwf;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2.2.2 陈家琅-岳湘安法    陈家琅等人在套管内径为6.13cm的有机玻璃管、油管外径为3.35cm的铁管、井长为10m的实验装置中,模拟空气和水在环形空间的流动,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环空中气体表观流速(vsg)和压力梯度校正系数(GCF)之间的关系曲线:sg0.67) (12)式中:vsg=Qg/A,m/s;该式的使用条件是GCF0.3。对于混气液柱产生的压力,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需要在混气液柱中按深度分段计算。即 式中:pm为混

10、气液柱产生的压力,MPa;Hi为每一段混气液柱的长度,m;rLi为液体重度,Pa/m;Qg为环空气体的体积流量,m3/d;GCF为每一段混气液柱的压力梯度校正系数,无因次。    获得混气液柱压力后,可据式(1)计算井底流压。3 计算结果与讨论3.1 计算结果与实测压力的比较    选择有实测井底流压数据(井下压力计测取)的生产井,根据其稳定阶段的测试资料计算井底流压。本次选取了山西沁水盆地5口井的6组数据资料计算比较(表1)。计算的基本参数:气体临界压力为4.63MPa,临界温度为190.3K,气体相对密度为0.589,套管内径为0

11、.124m,油管外径为0.073m。    6组数据计算的井底流压值与实际测试值相比较,误差多在5%以内。同时,在满足陈岳法实验条件的基础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说明理论计算井底流压值完全能反映井底实际压力情况。表1 Hasan-Kabir法和陈-岳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井号煤层中部深度/m测试资料计算压力/MPa压力测试时间日产气/m3日产水/m3液面/m套压/MPa测试深度/m测试压力/MPaHasan-Kabir法计算误差/%陈-岳法计算误差/%Q1502.22006-11-2311253.84480.48514.21.6751.59354.871.

12、58395.44Q2552.62007-01-022622.25450.23568.30.4610.48936.140.48755.75Q3521.82007-01-04515.74340.27530.31.2271.23910.981.23720.83Q3521.82007-01-161555.54600.4530.31.0971.04144.551.03225.39Q4501.82007-02-248352.04930.65511.40.8250.86224.510.86044.29Q5493.32007-01-242485.74710.41504.70.7300.71741.730.71

13、322.303.2 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图2显示了在煤层供气充足的条件下井筒中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的关系,可见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气体流量随井底流压降低而增加。在解吸产气初期,井底流压下降快,但气产量增长缓慢,表明产气初期煤层压降漏斗范围小,供气有限;随着井底流压不断下降,地层压降漏斗逐渐扩大,井底流压下降较小的值就能产出大量的煤层气。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越高,井底压力下降相同的数值产出的气体越多。这反映了煤层气井的地下渗流压力变化特征。 4 结论   1) 煤层气产出的油套环空中流体由上而下分为纯气体段

14、、混气液柱段,井底流压为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    2) 采用Hasan解析方法和陈一岳实验公式计算混气液柱压力,进而得到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方法是可行的,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大体相同且与实际测试压力值接近,误差在5%之内,可靠度高。    3) 煤层气量充足的条件下,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且随着井底流压下降,压降漏斗不断扩大,流压下降相同的值能产出更多的煤层气。建议煤层气生产实践中加强对典型井井底流压和动液面的监测工作。参考文献1 RASHID HASAN A,SHAH KABIR C.A study of multiphase flow behavior in vertical wellsJ.SPE Production Engineering,1988,3(2):263-272.2 陈家琅.石油气液两相管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3 王振松,陈伟.高气油比抽油井环空泡沫段量化计算初探J.吐哈油气,2006,11(2):169-171.4 吴芒,文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