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传热极限计算_第1页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传热极限计算_第2页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传热极限计算_第3页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传热极限计算_第4页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传热极限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热管的传热极限 声速极限: 热管管内蒸汽流动,由于惯性力的作用,在蒸发端出口处蒸汽速度可能达到声速或者超声速,而出现堵塞现象,这时的最大传热量被称为声速极限。 毛细极限:热管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PcapPv+Pl±Pg 。如果加热量超过了某一数值,由毛细力作用抽回的液体就不能满足蒸发所需的量,于是便会出现蒸发段的吸液芯干涸,蒸发段管壁温度剧烈上升,甚至出现烧坏管壁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毛细传热极限。沸腾极限:热管蒸发段的主要传热机理是导热加蒸发。当热管处于低热流量的情况下,热量的一部分通过吸液芯和液体传导到汽-液分界面上,另一部分则通过自然对流到达汽-液分界面,并形

2、成液体的蒸发。如果热流量增大,与管壁接触的液体将逐渐过热,并会在核化中心生成气泡。热管工作时应避免气泡的生成,因为吸液芯中一旦形成气泡后,如果不能顺利穿过吸液芯运动到液体表面,就将引起表面过热,以致破坏热管的正常工作。因此将热管蒸发段在管壁处液体生成气泡时的最大传热量称作沸腾传热极限。粘性极限:当蒸汽的压力由于粘性力的作用在热管冷凝段的末端降为零,如液态金属热管,在这种情况下,热管传热极限将受到限制,热管的工作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时将遇到这种极限,它又被称为蒸汽压力极限。携带极限:当热管中的蒸汽速度足够高时,液汽交界面存在的剪切力可能将吸液芯表面液体撕裂将其带入蒸汽流。这种现象减少了冷凝回流液,限

3、制了传热能力。以下就以氨为工质展开五种传热极限的相关计算,氨的物性参数如下表所示:饱和温度T/K 饱和压 力Pv/106Pa汽化潜热hfg/(kJ/kg)蒸汽密度v/(kg/m3)蒸汽粘度v/10-6(N·s/m2)表面张力/10-3(N/m)液体密度l/(kg/m3)液体粘度l/10-8(N·s/m2)2400.1022613690.89729.1633.9 681.42732500.1649613391.4049.5431.5668.92452600.2552913072.1159.9329.2656.12202700.38112733.08610.3126.9642.

4、91972800.5507712374.3810.724.7629.21762900.7741311986.07111.0722.4615.0157.73001.061411598.24711.4520.2600.2141.03101.4235111311.0111.8618584.6126.03201.8721106614.5112.2915.9568.2113.43302.4196101418.8912.7413.7550.9101.9例:工质氨的热管,直径=3mm,壁厚=0.3mm,长度L=300mm,工作温度240K,有效长度为150mm。试确定该热管的传热功率。一、声速极限解: 在2

5、40K时的有关物理参数如下:蒸汽密度 =0.8972 kg/m3饱和蒸汽压 =0.10226×Pa汽化潜热 =1369×J/kg比热容比 =4/3=1.33分子量 M=17通用气体常数 =8.314×J/(kmol·K)蒸汽的气体常数 =8.314×÷17=478.47 J/(kg·K)汽腔的横截面积 =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有= =844.97W声速极限的规律总结如下: 二、毛细极限解: 在240K时的有关物理参数如下:液体密度 =681.4kg/m3液体黏度 =273× N·s/m2液体导热系数

6、=0.615W/(m·K)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33.9×N/m蒸汽密度 =0.8972 kg/m3蒸汽黏度 =9.16×N·s/m2汽化潜热 =1369×J/kg有效毛细半径 rc=1/(2N)=6.4m最大毛细压力 =1.06N/m2垂直方向上的液体静压力 cos=14.69N/m2 轴向的液体静压力 sin= 0液体流道的平均半径 =1.25吸液芯的横截面积 =7.22m2吸液芯弯卷系数 S=1.05 (经验数据)吸液芯的空隙率 =1-SNd/4=0.594吸液芯的渗透率 K= =4.07m2液体的摩擦系数 =99.6 (N/m2)/(W

7、·m)蒸汽腔的横截面积 =3.8m2蒸汽腔的水力半径 =1.1m阻力系数 =16蒸汽的摩擦系数 Fv=1.57 (N/m2)/(W·m)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有 =69.97W 毛细极限的规律总结如下: 3、 沸腾极限解: 在240K时的有关物理参数如下:蒸发段长度 =0.15mm吸液芯的有效导热系数 =2.58 W/(m·)氨的表面张力系数 =33.9×N/m蒸汽密度 =0.8972 kg/m3汽化潜热 =1369×J/kg管子内径 =2.4×m蒸汽腔直径 =2.2×m汽包临界生成半径 =2.54×m将以上数

8、据带入计算公式中,有 =1456.83 W沸腾极限的规律总结如下: 四、粘性极限解:在240K时的有关物理参数如下:蒸汽密度 =0.8972 kg/m3饱和蒸汽压 =0.10226×Pa汽化潜热 =1369×J/kg蒸汽黏度 =9.16×N·s/m2蒸汽腔直径 =2.2mm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有 =26265.89W粘性极限的规律总结如下: 5、 携带极限 解:在240K时的有关物理参数如下:汽化潜热 =1369×J/kg蒸汽密度 =0.8972 kg/m3蒸气流道的的横截面积 =3.8×m2表面张力系数 =33.9×

9、N/m丝网数目 N=7.87m-1丝网直径 =6.25×m吸液心表面水力半径 =m将以上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有=3.8××1369×× =112.96W携带极限的规律总结如下: 五种传热极限的规律总结如下:饱和温度/K 声速极限/W毛细极限/W沸腾极限/W粘性极限/W携带极限/W24084570 1457 26270 113 250132075 921 62278 133 260197980 604 136153 154 270286685 407 278130 174 280402691 281 534304 193 290550096 196 974408 209 3007352101 139 1697504 224 3109581106 100 2817818 234 3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