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设计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知识问答题_第1页
压力容器设计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知识问答题_第2页
压力容器设计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知识问答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压力容器设计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知识问答题4 1范区GB151适用的换热器型式及参数范围是什么?答:GDI51 89: 1。适用于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2. 本标准适用的换热器参数为:公称直径DNC 2000mm公称压力PNC 35MPa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104。GBI51 1999适用范围变化为:公称直径DNC 2600mm 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1.75X104。4-2GB151-89管壳式换热器分为几级 ?各采用什么换热管?各适用于什么场合?GBI51-1999作何修改?答:GBl5l-89换热器分I级、II级。I级换热

2、器采用较高级精度冷拔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H级换热器采用普通级精度冷拔管,适用冷凝、重沸传热和无振动的一般场合。GB151 1999中对换热器分级改成换热器管束分级; 即I、级管束,具体要求相同。标准中取消了关于适用场 合的建议。4-3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组合部件名称及分类代号是什么?答:前端管箱: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C-用于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N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D-特殊高压管箱壳体型式:E单程壳体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G 分流H双分流I U形管式换热器J无隔板分流(或冷凝器壳体)K釜式重沸器后端结构:L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M 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N 与

3、C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P-填料函式浮头S钩圈式浮头T可抽式浮头U U形管束W-带套环填料函式浮头4-4 设计U形管式或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板时,怎样确定管 板的设计压力? 管板设计压力的确定:若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同时作用或P s与Pt之一为负压时,则Pd= | Ps- Pt否则取下列两式中的较大值Pd=max(| Ps | , | Pt | )。4-5 GB151-89规定:用复合钢板制造管壳式换热器管板时, 对复层材料有什么要求?GB151-1999有何修改?答:GB151-89规定:用轧制复合板或爆炸复合板作 管板时,应对复层与基层的结合情况逐张进行超声波检验, 布管区内不开孔的部分不得有分层

4、。GBI5I 1999规定:复合板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详见43. 2. 3 条。4 6设计多管程式管壳式换热器时,确定分程隔板位置的 原则是什么?确定分程隔板位置的原则是:1应尽可能使各管程的换热 管数大致相等。2.分程隔板槽形状简单,密封面簪度短。 4-7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采用胀接连接应 符合什么条件? 答:1 .必须采用的条件:换热管与管板不可焊。2 .适用范围:a.设计压力w 4Mpa;b.设计温度w 300C.C.操作中无刷烈的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明显的应力 腐蚀。3. 一般要求:a.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的 硬度。B.有应力腐蚀时,不应采用管头局部退火的方

5、式来降 低换热管的硬度。4-8管壳式换热器在什么情况下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应胀焊并用?答:1.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2 .要求承受振动、有疲劳、交变载荷的场合;3 .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4. 有间隙腐蚀的场合。4-9管壳式换热器的整体管板的有效厚度如何确定?答:整体管板的有效厚度,等于管板的实际厚度减去管板 两侧的开槽深度或腐蚀裕量中的大值之和。即Se=S -(丫+丫)Se 管板有效厚度mmS管板实际厚度 mm.丫一计算数:Y=K或C2,取大值;丫一计算数:丫 =«或 C2,取大值;K 管程隔板槽深,mmC2 管程管板的腐蚀裕量,mmK -壳程结构开槽深,mmC2壳程管板的腐蚀裕

6、量,mm4-10管壳式换热器复合管板的有效厚度如何确定?答:复层与基层完全贴合的管板, 复层可计入复合管板的有效厚度。当复层的材料的强度低于基层材料时,应以复层的当量厚度计入复合管板的有效厚度。8 c复层当量厚度,mm。8复层设计厚度,mma 1 设计温度下基层材料的许用应力,MPaa 2 设计温度下复层材料的许用应力,MPa4-11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与 U形管式管板的受力情况有什么区别?答: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力的 作用:1. 管壳程压力对管板的直接作用力;2. 管壳之间的热膨胀差产生对管板的作用力;3. 管束对管板的弹性支承反力;4. 管板兼作法兰时法兰螺栓产生的力

7、矩。对于U形管式管板仅受管、壳程压力对管板的直接作用 力。4-12在什么情况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壳程筒体需设置膨 胀节?在管板的计算中按有温差的各种工况计算出壳体轴向应 力c C、换热管的轴向应力 a 1。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拉脱力q中,有一个不能满足强度(或稳定)条件时,就需要设置膨胀节。在管板强度校核计算中,当管板厚度确定之后,不设膨胀节时,有时管板强度不够,设膨胀节后,管板厚度可能就满足要求。此时,可设置膨胀节以减薄管板,但要从材料消耗、制造难易、安全及经济效果等综合评估而定。4-13管壳式换热器管板的延长部分兼作法兰时,法兰部分对管板有什么影响?答:当管板兼作法兰时,法兰力矩不仅作用于法

8、兰上,还会延伸作用于管板上,对管板来说,增加了一个附加力矩。因此计算管板时,除考虑壳程、管程设计压力的“当量压力”及管子与壳体不同热膨胀引起的、“当量压力”外,还 需要计入由于法兰力矩引起的管板应力。由于法兰力矩在管板中引起的附加力矩,使管板计算趋于 复杂化,管板厚度取决于其危险组合。对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管板,法兰和管板应分别设计, 且 法兰厚度可以和管板厚度不同4-14在什么情况下,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或壳程的介质进口处应设置防冲板?1. 管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当管程采用轴向入 口接管或换热管内流速超过 3m/S时,应设置防冲板, 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的对换热管端的冲蚀。2. 壳程设计防冲板的

9、条件:1)当壳程进口流体 的p u 2值为下列数值时应在壳程设置防冲板:a .非腐蚀、非磨蚀性的单向流体:p u 2: >2330kg/ms 2者;b .其它液体,包括沸点下的液体:p u 2: >740kg/m-s 2者。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汽液混合物,应设置防冲板流体流速,m/s。以上:p 流体密度,kg/m: u4-15在什么情况下,管壳式换热器壳程进出口处应设置导流筒?答:同4-t4题中,壳程设置防冲板条件;当壳程进出口距管板较远, 流体停滞区过大时,应设置导流筒,以减小流体停滞区,增加换热管有效长度。4-16管壳式换热器壳程进口处的防冲板表面距壳体圆筒内壁的距离与

10、防冲板直径或边长各为多少?答:防冲板表面到圆筒内壁的距离,一般为接管外径的4防冲板的直径或边长,应大于接管外径50mm.4-17管壳式换热器壳程进出口处的导流筒有几种形式,其结构尺寸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答:一般有内导流筒与外导流筒两种形式。a.内导流筒导流筒表面到壳体圆筒内壁的距离一般应大于接管外径的1/3,导流筒端部至管板的距离,应使该处的流通面积不小于导流筒的外侧流通面积;b .外导流筒内衬筒内表面到外导流筒的内表面间距为:接管外径d< 200mm时,间距为50mmd>200m m 时,间距为 100mm立式外导流换热器,应在内衬筒下端开泪孔。4-18管壳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折流板

11、和支持板的形式有几种?答: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有 弓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折流板又有单弓形、双弓形和 三弓形,其缺边的位置又有水平缺边和垂直缺边(对立式换热器,水平缺边是指壳程物料进口管与折流板缺边垂直者, 垂直缺边是指平行者)之分。4-19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布置应遵循什么原则?答: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布置原则为:(1) 折流板的布置必须符合工艺设计条件的要求。特别是 对折流板的形式、折流板的间距、靠近壳程物料进出口的折 流板位置等必须尽可能满足工艺设计条件。(2) 在工艺设计条件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对靠近壳程 物料进出口处的折流板,应尽可能靠近进出口,其余按等间距布置。(3) 当壳程为单相、干净的物料时,折流板应为水平缺边。 当壳程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的物料时,折流板 应为垂直缺边。对卧置式换热器,在折流板的最高和最低处, 应开夹角90°、深15mm勺排气、排液缺口。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