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滴定分析_第1页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_第2页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_第3页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Volumetric Analysis内容提要1.滴定分析原理2.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3.酸碱滴定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法的操作过程及应用内容提要4.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5.配位滴定法6.沉淀滴定法教学基本要求n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n熟悉误差与偏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与运算规则。n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n掌握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教学基本要求n熟悉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滴定的条件,了解多元酸多元碱的分步滴定。n了解一级标准物质的概念。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

2、定的方法以及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n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滴定分析原理n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又称容量分析(volumetric analysis) 容量分析 化学分析 重量分析 光分析 仪器分析 电分析 色谱分析第一节 滴定分析原理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n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 n试样(sample) n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n滴定终点(end point of titration) n指示剂(indicator) n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 第

3、一节 滴定分析原理二、滴定分析反应的条件和要求n反应必须按化学计量关系完成,而且进行完全(要求达到99.9以上)。n反应必须迅速完成。对于速率较慢的反应,有时可通过加热或加催化剂等方法来加速。n无副反应发生或可采取适当方法消除副反应。n必须有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第一节 滴定分析原理三、滴定分析的类型和一般过程1.滴定分析通常有以下四种方法:n酸碱滴定法 n氧化还原滴定法 n配位滴定n沉淀分析第一节 滴定分析原理三、滴定分析的类型和一般过程2.作为一级标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n组成恒定n纯度高n性质稳定n反应按化学计量关系进行,没有副反应n最好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第一节 滴定分析

4、原理四、滴定分析的计算 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A与分析组分B发生定量反应-AA -BB DD +EE 达到计量点时,A与B的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数有下列定量关系 |EEDDBBAAnnnn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1. 系统误差n方法误差n仪器误差和试剂误差n操作误差2. 偶然误差 3. 过失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分析结果的评价 1. 误差与准确度n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定值(x)与真实值(T)符合的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error)来衡量。绝对误差(E) E = x - T 相对误差(Er)Er =100 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分析结果的评价 2

5、. 偏差与精密度 n精密度(precision) 是指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deviation)来衡量。绝对偏差(d)是某单次测定值(x)与多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的差xxdx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分析结果的评价 2. 偏差与精密度 绝对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ndddddn321d00100 xddrrd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分析结果的评价 2. 偏差与精密度 标准偏差(s)12232221nddddsn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例:对某溶液浓度进行了4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2041, 0.2049, 0.2039, 0.2043 mol/L。求

6、其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解:mol/L)(2043. 042043. 02039. 02049. 02041. 0 x0003. 040000. 00004. 00006. 00002. 0d%15. 0%1002043. 00003. 0%100 xddr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 避免系统误差n方法选择n仪器校准n空白试验n对照试验2. 减小偶然误差n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 有效数字的概念n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既能表达数值大小, 又能表明测量值准确程度的数字表示方法, 它包括测得的

7、全部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可疑数字的误差为1。 2526?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例:计算21.64 mL , 0.2463 mol/L A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解: 0.2463 mol/L21.64 mL = 5.340 mmol 21.64 0.2463 6492 12984 8656 4328 5.339932第二节 误差和有效数字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 有效数字的使用n“0”的定位认定n计算规则n修约规则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n能借助其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n酸碱指示剂一

8、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碱因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颜色。当溶液的pH值变化时,指示剂得失质子,酸型和碱型相互转变,从而引起颜色变化。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n酚酞: COHOH OHCOO-COO-COO-OH-H+无色红色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n甲基橙 : H3COH-H+黄色红色H3CNN NSO3-H3CH3CNN NSO3-H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点H+ + In-HInHInInlgppH InHInH ,HInInHHInHInHInKKK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第三节 酸

9、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1. 强酸、强碱的滴定 以0.1000molL-1 NaOH滴定0.1000molL-1 HCl 20.00 mL为例n滴定前 H+0.100 0 molL-1 pH1.00n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如当滴入NaOH溶液19. 98mL H+5.0l0-5molL-1 pH4.30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1. 强酸、强碱的滴定 以0.1000molL-1 NaOH滴定0.1000molL-1 HCl 20.00 mL为例n计量点时 pH7.00n计量点后,如当滴入NaOH溶液20.02mL OH-5l0-5molL-1 pOH4.3 pH9

10、.7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n0.100 0 molL-1 NaOH滴定0.1000 molL-1 HCl 20.00mL的滴定曲线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n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内或至少占据突跃范围的一部分。 (a)0.100 0 molL-1NaOH滴定0.100 0 molL-1HCl 20.00mL(b)0.100 0 molL-1HCl滴定0.100 0 molL-1NaOH 20.00mL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n突跃范围与浓度的关系 用(1)1.000 molL-1(2)0.100 0 molL-1(3)0.010 00

11、molL-1 NaOH滴定相应浓度的 HCl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2.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以0.1000molL-1 NaOH滴定0.1000molL-1 HAc 20.00mL为例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n滴定突跃与弱酸强度的关系 n当弱酸的Kac(A)10-8时,才能用强碱准确滴定弱酸。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n强酸滴定一元弱碱与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情况类似 n当弱酸的Kbc(A)10-8时,才能用强酸准确滴定碱弱。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3.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n例如用0.100 0molL-1 H

12、Cl滴定0.050 00molL-1 Na2CO3,滴定反应分二步进行:第一计量点时,第二计量点时, HCO3-CO32- + H+HCO3- + H+H2CO34.687.21)+(2.1621 )p(p 21pHa2a1KK9.7612.32)(7.2121 )p(p 21pHa3a2KK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3.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n各步滴定是否有突跃,应根据下列原则判断: ( 1 ) 各 步 反 应 必 须Kbc(B)10-8,才能进行滴定; (2)从多元碱相邻Kb的比值大 于 1 04, 此 处Kb1/Kb2104,才能分步滴定。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三、酸碱滴

13、定法的操作过程及应用 1.操作过程n标准溶液的配制直接配制法间接配制法n标准溶液的标定n被测物质含量的测定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三、酸碱滴定法的操作过程及应用 2.应用实例 n乙酰水杨酸(C9H8O4) (阿斯匹林)含量的测定 COOHOCOCH3+ NaOHCOONaOCOCH3+ H2O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三、酸碱滴定法的操作过程及应用 称取0.4122g乙酰水杨酸样品,加20mL乙醇溶解后,加2滴酚酞指示剂,在不超过10的温度下,用0.1032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21.08mL NaOH溶液,计算该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质量分数。解 n(C9H8O4)n(NaOH

14、)c(NaOH)V(NaOH)9508. 0g4122. 0molg16.180L02108. 0Lmol1032. 0 )()OHC()NaOH()NaOH()OH(C11489489样品mMVc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n氧化还原滴定法(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满足下列要求的反应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被滴定物质须处于适合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反应须定量进行,平衡常数足够大,K106, 若电子转移数n=1,一般要求E0.4V。必须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必须有适合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高锰酸钾法MnO4-

15、 8H+ 5e- Mn2+ 4H2OMnO4- /Mn2+ 1.491 V应以H2SO4调节酸度,H2SO4的适宜浓度为0.51 molL-1。避免以下副反应MnO4- 2H2O 3e- MnO2 4OH-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高锰酸钾法n 应用举例 KMnO4溶液的标定常用的一级标准物质有:Fe、Na2C2O4、 (NH4)2SO4FeSO46H2O、(NH4)2C2O4等,草酸钠最为常用,反应为2KMnO4 +5 Na2C2O4+8H2SO4 MnSO4+10CO2+K2SO4+5Na2SO4+8H2O H2O2的测定2KMnO4+5H2O2+3H2SO4 2MnSO4+K2SO4+5

16、O2+8H2O)OH(2)KMnO()KMnO(5)OH(224422VVcc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二、碘量法n直接碘量法(碘滴定法) :标准电极电位比(I2/I-)低的还原性物质适用,即直接用I2标准溶液滴定。I2 +2e 2I- = 0.5355Vn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标准电极电位比(I2/I-)高的氧化性物质适用,先使其与过量I-作用,使部分I-被定量的氧化成I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I2量。I2 2S2O32- 2I-S4O62-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n利用多齿配体对金属离子的强烈螯合作用进行滴定的方法称为螯合滴定(chelatometric titration

17、),常用的螯合剂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H2Y),它与乙二胺四乙酸一起,称为EDTA,故又称EDTA滴定法。nEDTA滴定反应的特点是:形成的螯合物十分稳定金属与EDTA总是以1:1螯合M+Y=MY KS(MY) 形成的螯合物易溶于水。 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一、滴定时干扰因素的控制 nMY的稳定性除决定于KS外,还与溶液酸度有关。 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二、滴定终点的判断金属指示剂(metallochromic indicator)是一类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的水溶性有机染料。(1) 配合物的(MIn)颜色与未配位时明显不同;(2) MIn有足够的稳定性,KS(MIn)104;(3) M

18、In的稳定性应比MY差,KS(MY)/KS(MIn) 102。以铬黑T为例,铬黑T为弱酸性偶氮染料,用NaH2In表示。H2In-HIn2-In3-H+-H+pK2=6.3pK3=11.6(紫红色)(蓝色)(橙色)pH11.6第六节 沉淀滴定法n沉淀滴定(precipitation titration)的化学定量基础是沉淀反应,多见测定卤素离子及SCN-等类卤素离子的银盐沉淀反应,故又称为银量法。n除了直接测定这些离子含量外,还可间接测定经过预处理能够释放出上述离子的有机物的含量以及测定Ag+的含量。例如人体血清、饮用水中Cl-的测定以及一些药物中卤素的测定。n常用的银量法沉淀滴定又依其所用的指示剂不同,分为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法(Volhard)和法扬司(Fajans)法。第六节 沉淀滴定法一、Mohr法Mohr法通常以AgNO3为滴定剂标准溶液,K2CrO4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酸性(pH值6.510.5)条件下测定Cl-和Br-。滴定反应: Ag+(aq) + Cl- AgCl(s)指示剂反应:2Ag+ (aq) + CrO42-(aq) = Ag2CrO4(s) 第六节 沉淀滴定法一、Mohr法n由于AgI及AgSC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