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_第1页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_第2页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_第3页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_第4页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编 号号本本科科生生毕毕业业设设计计( 论论文文 )题目:题目: A 公司生产系统 质量控制的探讨 商 学院 工业工程 专业学 号 0805080127 学生姓名 顾缪旭 指导教师 钱枫林 教授 II二一二年六月摘要I摘摘 要要生产系统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支持单位日常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它包括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处理系统和生产网络。生产系统的运动规律就是“首先输入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过程,然后输出产品和服务,并且在生产过程的进行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所以说对生产系统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必经途径。而这些都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不败法宝。本文充分考虑到质量

2、控制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结合A公司的实际状况,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A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进行探讨。A公司是一家小家电生产加工企业,在成功实施一系列先进成熟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前提下,目前已是国内家电生产加工行业的领头羊,但是与国外小家电生产加工行业相比,其差距还相当明显。为了实现“建成全球具竞争力的小家电生产加工企业”的目标,A公司生产系统需要适时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生产系统质量进行管控、改善,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关键词关键词:小家电生产加工;生产系统;质量控制;六西格玛 AbstractIIABSTRACT Production system refers to a

3、 information system supporting the unit to operate daily busines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It includes production data, production data-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duction n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 is input the production factors first, after productive process, then ou

4、tput product and service, and give information feedback continually in the productive process. So it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conduct specific qualitu control for the producting system in order to lower the cost for the company, in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promot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which a

5、re the magic keys for the company to win in the drastic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paper take good c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system ,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company A, apply the Six Sigma to discuss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6、 system of company A.Company A is a company producting and processing appliance, bes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it successfully conducting a sery of advanced and well-developed way of quality control, it is now the bellwether of the companies producting and processing appliance inland. However it still

7、 fall behind a lot of companies producting and processing appliance abroa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eing the mist competitive company producting and processing appliance in the world, company A have to bring in the Six Sigma in good time, to control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roducting system, and

8、finally reach the goal of lower the product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ng quality.Keywords: Product and process appliance; producting system; quality control; Six Sigma目录i i目目 录录第 1 章 绪论.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国内研究现状.11.2.2 国外研究现状.1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2第 2 章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及方法.32.1 生产系统质量控

9、制的基本概念.32.2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比较.42.2.1 六西格玛管理.42.2.2 六西格玛管理与 IS09000 .52.2.3 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52.2.4 六西格玛与 QC 小组活动 .52.2.5 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 .5第 3 章 A 公司生产系统存在问题分析.73.1 我国小家电制造业特点分析.73.1.1 我国小家电生产的劣势:.73.1.2 我国小家电生产的优势:.73.2 A 公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83.2.1 A 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83.2.2 影响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改进的因素分析.8第 4 章 A 公司生产

10、系统质量控制的组织与改进.114.1 定义阶段.114.1.1 选题理由.114.1.2 问题描速.114.1.3 项目范围.114.1.4 Y 及缺陷定义 .124.1.5 基线与目标.124.1.6 预期项目收益.124.1.7 项目团队.124.1.8 项目日程计划.124.2 测量阶段 .134.2.1 Y 的确认 .134.2.2 MSA 测量系统分析 .13目录ii4.2.3 过程能力分析.144.2.4 流程图 .144.2.5 运用 C&E 矩阵以及 FMEA 找出影响生产系统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改善及验证。.154.3 分析阶段.154.3.1 数据收集计划.154

11、.3.2 XY 因子间关系分析 .164.3.3 即时改善及效果验证.164.3.4 分析阶段总结.164.4 改进阶段.164.5 控制阶段.174.6 改进后效果 .17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195.1 结论 .195.2 展望 .19参考文献.21致 谢.23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1 1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参加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而在国际市场中,竞争更为激烈。而提高生产系统质量则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说“质量”就是企业竞争力的代名词。因此,可以说“提高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

12、,提高质量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工作” 6。六西格玛作为一种新兴的质量管理工具,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1986年,为提高蜂窝电话产品质量,摩托罗拉通讯部高级工程师麦克哈里发明并逐步完善了按DMAIC思路进行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强调消除错误,降低消耗,避免重复劳动,其核心是数据定义、测量评价、分析原因、改进优化和控制效果,以使企业在生产、设计管理方面达到最高境界” 15。因此摩托罗拉公司在1998年和2003年两次赢得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全美质量大奖。1996年美国通用公司也开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其后,销售业绩利润每年一直以两位百分比速度快速增长。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这两

13、大巨头企业中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各国企业的关注。从此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风靡全球。本文将以家电生产商(A公司)为例,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质量控制进行初步探讨。A公司已是国内小家电生产的龙头企业,其空调等部分产品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是与国外部分小家电生产制造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以说A公司想要具备国际竞争力,则需要引进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团队效率,以及更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来提高生产质量。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作为目前先进的质量管理战略,被通用电器,三菱电机,美的等实施应用。公司的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已不同程度的接受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培训,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效。这些都表明A公司此时结合企业实际引入六西格

14、玛管理方法,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家电生产企业。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企业引进吸收系统质量管理新方法20多年,成绩显著,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许多企业认为推行过的一些管理方法没有多大的成效,于是就尝试一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如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一些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而忽略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内部管理也只是局部应用一些高级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过程,质量检查仍是其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其实质量管理方只有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合不适合解决某个质量问题,并没有本质的好差之分

15、。中国企业亟待形成一个追求卓越、实现完美流程的企业文化。1.2.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六西格玛管理方式首创于20世纪80年代的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开始导入六西格玛管理,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获得了美国马可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2。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3年后,公司的六西格玛管理战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产品的不合格率6210DPMO减少到32DPMO,在此过程中节约的成本超过20亿美元。“随后,德州仪器公司、联信公司等开始推广六西格玛管理,并获得成功。90 年代后期,通用开始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并取得辉煌业绩,使得六西格玛管理名声大振”10。六西格玛管理很快受到世界各国大公司

16、的关注,现在几乎所有世界 500 强企业都实施了六西格玛管理战略。“而“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在“世界级”企业获得成功经验 ,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特殊价值 ,也论证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正成为世界朝流” 1。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本文第一章绪论,对小家电企业的现状作了分析,针对国内大部分小家电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不足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指出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以系统质量控制为切入点,对系统质量控制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了初步阐述。第二章介绍了生产系统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以及六西格玛的相关概念,

17、同时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和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比,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质量管理方法。第三章以国内小家电制造业的特点及从主要生产系统质量管理问题着手,对于影响生产系统质量的因素作了分析,确立了A公司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生产系统质量控制方案第四章针对现有的理论,特别是六西格玛理论提出小家电制造业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模型,包括在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解决问题模型的构建。第五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3 3第第 2 章章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及方法生产系统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及方法2.1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企业生产系

18、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构成的。“而系统论就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以及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并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以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它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新兴的科学” 7。生产系统是充分地运用生产方法和生产技术,将输入的加工对象转换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的有机整体,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物质转换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输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生产系统是企业的骨架,它的存在才是企业其他所有的活动具有意义。就其管理对象与内容而言,是对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系统包括输入、转换、输出、反馈四个

19、环节。示意图如下:增值过程转换 图 2-1 企业生产系统示意图。 Fig21 The drawing of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system pedbmance生产系统就是一个组合,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就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具体表现为按规定的产品种类的生产成本、质量、交货期限来完成生产任务。产品的生产成本、质量与交货期限是生产管理的三要素,这也是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质量可以理解为产品的固有特性对某种要求的满足程度。质量好则对某项要求的满足程度高,质量差则对某项要求的满足程度低。“生产系统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所有手段及条件要达到一定

20、的水平。一般包括五方面: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这五方面因素,简称为 4M1E。除了个因素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各因素之间的契合度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质量”13。而在质量管理中人是变动性最大、最活跃的要素,所以说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员的管控,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质量控制首要任务是动员企业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在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在熟悉工作的前提下寻找生输入输出反馈反馈人力资金厂房信息物料设备产品服务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4产系统质量控制方案。2.2 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比较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比较生产系

21、统的质量控制是通过改进生产过程中各要素来实现的。质量问题的分析主要分析各生产要素,找出可能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从而建立较完善的生产系统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会影响到质量的控制水平,所以生产系统质量控制应贯穿于从材料采购到给客户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中,包括生产技术准备、材料采购与供应、工序质量控制、现场管理、生产过程检验等。企业控制生产系统质量的主要方法有质量管理工作循环、IS09000、全面质量管理、QC 小组活动、精益生产模式、六西格玛。2.2.1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方法是对函数进行分析,控制自变量的因子而达到应变量的结果。主要强调消除错误,减少浪费

22、。具体讲是,它建立可测量的方式,并有一套财务评估工具的一整套战略性解决问题方案,通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来大幅度提高公司的净利” 9。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 3 到 4 个西格玛,以 4 西格玛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 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 6 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 3.4 个瑕疵。为了达到 6,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 6。现已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DMAIC 工作程序):界定 (DEFINE)、测量 (MEASURE)、分析 (ANAIYZ

23、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界定:确定需要改进的要素,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 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 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系统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运用项目管理等管理工具,针对影响系统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使系统长期稳定地发挥功效。图 2-2 DMAIC 逻辑图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 A 公司生产系统

24、质量控制的探讨5 5Fig.2-2The logic drawing of DMAIC如此对需要改进的流程进行区分,找到高潜力的改进机会,优先对其实施改进。如果不确定优先次序,企业多方面出手,就可能分散精力,影响 6 管理的实施效果。2.2.2 六西格玛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与 IS09000 “IS09000 是企业系统质量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阐述了企业在建设质量体系时,应该考虑的要素和其他方面”11。在同一个企业系统中,两者完全可以融合。由于 IS09000标准只提出了企业系统改进过程的基本框架要求,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模式,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 DMAIC 流程是一套优秀的过程改进模式,所以

25、对已经通过 IS09000 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系统而言,可以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实施,来提升其 IS09000 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实施效果。2.2.3 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表 2-1 六西格玛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比较Tab.2-1 the list of six sigma and TQM从表 2-1 可以看出六西格玛与全面质量管理相比较有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它与企业系统的运作整合在一起,有强大的生命力。2.2.4 六西格玛与六西格玛与 QC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和 QC 小组活动分别是西方和东方方文化影响下的质量改进流派。两者都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26、的思想,将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改进生产系统的首选。它们从选题、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分析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评价,最后检查、确定改进效果和采取巩固措施,都遵循 PDCA 循环。也就是说,QC 活动的八步骤和六西格玛的 DMAIC 内容上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在步骤的划分上略有不同。企业系统在进行生产质量优化控制时,可以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与 QC 小组两种方法完美结合,共同促进系统的生产质量控制。2.2.5 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减少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最终目标是“质量好、成本低、品种多、时间快。”为了贯彻其基本思想,精益生产有两根重要支柱,即“准时化生

27、产”和“自动化” 16。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与精益生产模式相似颇多,都属于持续改进的方法,也都关注顾客的需求。对于制造流程或者非制造流程,两者都能胜任,它们强调减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生产流程和服务流程的改进展开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展开以持续扩大利润空间和提高竞争力为主题以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为主题兼顾企业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开展对象和方法多样局限于提高产品质量不专门设立部门,所有部门都进行改进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开展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6少浪费,提高效率,具有显著的财务效果。不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比精益生产系统性更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目的是使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使回报最大化,而不是用来解

28、决系统存在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六西格玛强调用数据说话,关注变差和均值,所以可以使管理更科学化,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减少或避免由于主观或所谓权威经验造成的失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变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将人的行为与财务核算及激励机制相结合,而达到让员工以主动参与的管理方式取代被动的工作习惯,在业务上追求高绩效的目的。总而言之精益生产模式用于减少浪费,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用于减少变差。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7 7第第 3 章章 A 公司生产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公司生产系统存在问题分析3.1 我国小家电制造业特点分析我国小家电制造业特点分析3.1.1 我国小家电生

29、产的劣势:我国小家电生产的劣势: (1)外部环境对我国小家电发展的影响美国经济衰退,欧盟债务危机,劳动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我国小家电的出口。小家电生产成本的增加造成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国内消费者购买欲的下降,很多去年盈利的企业今年变得无利可图。(2)跟风走的现象很多,自主创新和专利技术很少国内的小家电多属仿造,一些关键的技术没有自主解决,而是主要靠从国外进口。比如具有优异加工性能的耐高温塑料等。而能够自主创新,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少之又少。(3)与国外小家电相比,我国有生产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虽然已是小家电生产大国,但大部

30、分是贴牌生产,核心部件仍需进口,大部分小家电生产公司只是采购或进口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加上研发与销售服务的管理与国外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国的的小家电在高端产品上与国外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所以说对小家电核心部件生产质量的控制,是我国小家电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一步。3.1.2 我国小家电生产的优势:我国小家电生产的优势:(1)国际需求量大,且中国是小家电的世界工厂经过靠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用电器生产大国。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年总产值近 7000 亿元,其中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电饭煲、空调器、吸尘器等产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空调、彩电、冰箱等产业的迅猛发展、逐

31、渐成熟、利润逐渐走低,小家电行业逐渐成为家电产业获利的发动机。据赛迪顾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小家电产量达到 187573 万台,出口 172410 万台,全球 82%左右的小家电产品出自中国。电磁炉、电水壶等产品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 40以上。(2)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使用生活电器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近些年中国的GDP 以平均每年 9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购买力、购买欲望明显增强。加上中国平均每户拥有的小家电 10 台,只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这都为小家电在中国市场的膨胀式发展打下伏笔。(3)有一定的人才优势改革开放 20 多

32、年来,由于引进外资大幅增长,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手段也逐渐被应用,积累了一定的专业人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年增高,可以给企业的人才库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些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83.2 A 公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公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3.2.1 A 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1)A 公司缺乏创新意识强人员素质高的开发团队,无法对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解决。质量源自设计,没有富于经验高素质的开发与创新团队作保证,所有的问题都很难做到事先预防。(2)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成熟品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国际市场上,成熟的品牌不

33、但有自己的维修中心与合理的产品质量保证期,少的一年,多的十年,而且维修中心与顾客之间,维修中心与原厂地之间常常互享信息,通过质量管理和创新来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而 A 公司的维修中心只负责了维修这一简单的职责,在信息互享,问题反馈上做得还很不够(3)对于竞争对手与本企业的优劣势没有足够的研究和重视。生产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全方位地运用引进的先进管理方法进行管理。(4)虽然获得了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本末倒置,把获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作为最终手段,做了太多的表面功夫,也获得了一纸凭证,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帮助甚微。在整个认证及审核过程中走过场,没有真正进行企业竞争力

34、的培育。(5)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只是品质部门在做,不是深入到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中去的,所以质量管理的效果可见一斑。(6)质量管理缺乏制度的支持,团队合作的理念不够,奖惩不分明,方法不多也是A 公司质量管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紧张的愿意。3.2.2 影响影响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改进的因素分析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改进的因素分析(1)领导层的支持和领导IS09000:2000 规定:“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和措施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IS09004:2000 规定:“除了渐进地或连续地持续改进之外,最高管理者还应当考虑将过程的突破性更改作为企业业绩改进

35、的一种手段。所有以上这些标准都规定了“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是最高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最高管理者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最高管理者,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对于资源的配置也有话语权,通常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培训,给六西格玛团队提供专家、信息或物质条件的有力支持。这些支持对于六西格玛管理的正确、快速的执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尽管管理及技术的质量改进往往是管理人员通过正常的权力系统实施的,系统改进的组织工作由领导和管理人员来承担,但是具体还得由基层员工来操作,如果员工缺乏参与的热情,即使管理层规则规定得很详细,也难以得到认真执行。所以在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36、,必须使员工明白新的工作方法能给他们及公司带来比原先更多的好处,激励他们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创造精神,改进自身的工作质量。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9 9(3)创造寻求改进机会的制度一个企业,员工跟管理者之间,部门之间,顾客与厂家之间,供应商与厂家之间沟通渠道的是否畅通决定了六西格玛管理项目的信息来源状态。六西格玛必须评估现有的沟通渠道的设计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不同的制度对于同一个项目的改进时效,改进的深度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4)六西格玛管理效果的测定和评审六西格玛要求给出的项目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如果不是,则很难对其进行跟踪与评估,除此之外,模糊的目标会使参与人困惑,打击

37、参与人的积极性。所有参与人员都应该明白做到什么样才算是做得好。(5)改进的流程以及工作方法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界定 (DEFINE)、测量 (MEASURE)、分析 (ANAI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这给我们的是个框架,我们只有把这灵活地运用到 A 公司,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0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1111第第 4 章章 六西格玛管理方式在六西格玛管理方式在 A 公司的应用公司的应用A 公司成立于 1995 年,经过四次扩建,三次整改,目前产品范围涵盖了:电吹风,热水壶,取暖器,电磁炉,微波炉等小家电,年产值 90

38、 亿。本节通过对生产系统的“提高小家电所需的耐热合成材料的合格率”黑带项目的探讨,研究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方面的运用。4.1 定义阶段定义阶段定义阶段一般要按八个步骤进行,分别为:选题理由、问题描述、项目范围、Y 及缺陷定义、基线与目标、预期项目收益、项目团队、项目日程计划。4.1.1 选题理由选题理由A 公司自主生产的部分小家电需要用到的耐热合成材料以能满足自身大部分产品对耐热材料的需求,但部分对耐热要求比较高的材料(比如电磁炉的面皮) ,质量问题尤为突出,目前 A 公司电磁炉表皮耐高温材料生产的合格率仅为 87.23%。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装配

39、车间的总是抱怨材料生产部门跟不上进度,一个环节落下,到时整个进度跟不上。 09-12年A公司生产电磁炉上表面抗热材料的成本0510152025302009201020112012年份元/片图 4-1 2009-2012A 公司生产电磁炉上表面抗热材料成本Fig.4-1he drawing of the cost of surface material for Electromagnetic furnace4.1.2 问题描速问题描速2011 年 A 公司平均每个月生产电磁炉表面抗热材料 32000 万片,按照不合格率 1-87.23%=12.77%,每片成本按如图 23.7 计算。那么每个月公

40、司就要多为不合格抗热材料支付 32000 x 12.77% x 23.7 =96847.68 元的成本。这只是从材料生产成本单方面描述成本的增加,如果把检验成本,运输成本,延误工时带来的损失都计算进去的话这将是一笔很庞大的额外开销。4.1.3 项目范围项目范围 主要把六西格玛运用在生产系统中最容易导致抗热材料出现问题的环节:材料反应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2合成和成型阶段。4.1.4 Y 及缺陷定义及缺陷定义Y 的定义:材料的合格率=每月生产材料的合格量/每月材料生产总量缺陷的定义:合成过程中反应不完全,导致材料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抗热要求;材料合成后成型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成品产生

41、裂纹,或者气孔等造成无法使用情况的。4.1.5 基线与目标基线与目标根据往年的生产情况,经六西格玛小组讨论和审定,把用于电磁炉表层的抗热材料的合格率定位 98%4.1.6 预期项目收益预期项目收益如若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那么只从生产成本上来讲每个月就能节约 98% x 96847.68 = 94910.726 元。如果把检验成本,运输成本,延误工时带来的损失都计算进去的话这将是一笔很庞大的额外开销。当然不必要的开销越大,就意味这我们能节约更多的成本。4.1.7 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图 4-2 项目团队结构图Fig4-2 The drawing ofProject team str

42、ucture4.1.8 项目日程计划项目日程计划合成工艺的优化及改进措施的制定合成工艺的贯彻执行及现场指导连铸工艺的参数优化及改进措施的制定连铸工艺的贯彻执行及现场指导成品表面情况的判断分析对合成工艺和连铸工艺提出合理建议对成品的抗热情况判断分析数据的收集分析,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各项工作项目组长:左强总倡导者:刘国栋发起人:王兴宏MBB:冯冲李明蔡吴颜曹阳朱峰林伟伟张小杰马广博王治家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1313表 4-1 项目日程计划Tab4-1 The Chart ofProject program plan阶段工作内容时间定义项目选择、定义、注册9 月 1 日-9 月 15

43、日测量MSA、数据收集、现水平分析9 月 16 日-10 月 10 日分析多变量分析、主变量确认、改善计划10 月 11 日-10 月 31日改进针对 Y 的核心制定改变计划,并进行确认11 月 1 日-11 月 20 日控制对改进方案中有效措施稳定控制,并列入文件11 月 21 日-11 月 30日4.2 测量阶段测量阶段测量阶段一般要完成以几方面工作,分别为:Y 的确认、MSA 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流程图、C&E 矩阵、FMEA、即时改善及效果验证。4.2.1 Y 的确认的确认导致 Y 产品的质量不合格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种情况:材料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抗热要求;材料合成后成型过

44、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成品产生裂纹,或者气孔等造成无法使用情况的。按下表所示方法进行分析:表 4-2 Y 的确认方法Tab4-2 The list of Ys Confirms method缺陷类型测量方法数据类型参照标准分析方法未达到抗热要求加热致熔点连续国家行业标准抽样调查表面裂纹或者气孔目测离散国家行业标准属性一致性分析4.2.2 MSA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检验方法:抽样 30 个(这些样品较难判断是否合格),对这些样本进行编号,3 个检验员每人各检验 3 次,随机检验。测得的结果用 Mirtitab 软件进行属性一致性分析,并与标准进行对比: 检验员自身 Fleiss

45、Kappa 统计量 评估一致性 检验员 响应 Kappa Kappa 标准误 Z p(与0) #检 #相 A 不合格 0.95411 0.105409 9.05144 0.0000检验员 验数 符数 百分比 95%置信区间 合格 0.95411 0.105409 9.05144 0.0000A 30 29 96.67 (82.78, 99.92) B 不合格 0.95325 0.105409 9.04329 0.0000B 30 29 96.67 (82.78, 99.92) 合格 0.95325 0.105409 9.04329 0.0000C 30 30 100.00 (90.50, 10

46、0.00) C 不合格 1.00000 0.105409 9.48883 0.0000#相符数 检验员在多个实验之间,他自身标准一致 合格 1.00000 0.105409 9.48883 0.0000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4图 4-3 铸坯表面质量检验的属性一致性分析Fig4-3 Surface quality examination attribute URifOrlDanalysis chalt结论:(1)三个检验员自身及三个检验员之间的一致性均大于 90,且 Kappa 值及置信区间均符合要求。(2)每个检验员与标准及所有检验员与标准的一致性均大于 90,且 Kappa 值及置信区间均

47、符合要求所以该测量系统的一致性符合要求。4.2.3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2011 年 A 公司电磁炉耐高温表层材料质量合格率 87.23%,其 11 年前六个月耐高温材料过程能力低下,还有待提高。4.2.4 流程图流程图 检验员自身 Fleiss Kappa 统计量 评估一致性 响应 Kappa Kappa 标准误 Z p(与0) #检 #相 95%置信区 不合格 0.969136 0.0304290 31.8491 0.0000验数 符数 百分比 间 合格 0.969136 0.0304290 31.8491 0.0000 30 28 93.33 (77.83, 98.18) #相符数

48、所有检验员的评估一致 检验员自身 Fleiss Kappa 统计量 评估一致性 检验员 响应 Kappa Kappa 标准误 Z p(与0) #检 #相 A 不合格 0.97714 0.105409 9.28999 0.0000检验员 验数 符数 百分比 95%置信区间 合格 0.97714 0.105409 9.28999 0.0000A 30 29 96.67 (82.78, 99.92) B 不合格 0.97650 0.105409 9.28388 0.0000B 30 29 96.67 (82.78, 99.92) 合格 0.97650 0.105409 9.28388 0.0000C

49、 30 30 100.00 (90.50, 100.00) C 不合格 1.00000 0.105409 9.48683 0.0000#相符数 检验员在多个实验之间,他自身标准一致 合格 1.00000 0.105409 9.48683 0.0000 检验员自身 Fleiss Kappa 统计量 评估一致性 响应 Kappa Kappa 标准误 Z p(与0) #检 #相 95%置信区 不合格 0.984547 0.0608581 16.1778 0.0000验数 符数 百分比 间 合格 0.984547 0.0608581 16.1778 0.0000 30 28 93.33 (77.83,

50、 98.18) #相符数 所有检验员的评估一致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1515图 4-4 流程图Fig4-4 flow chart4.2.5 运用运用 C&E 矩阵以及矩阵以及 FMEA 找出影响生产系统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改善及验证。找出影响生产系统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改善及验证。表 4-3 即时改善安排表Tab4-3 Immediate improvement arrmagement table项目问题点改善对策实施日期1.原料中硅的化合物含量硅的化合物含量低。硅的化合物从原来的 28.3%增加到35.4%。10 月 9 号2.炉内氩气流量氩气的流量过低。适量增加氩气

51、的气流量,能使化合物完全跟空气隔绝,使反应更彻底。10 月 9 号3.合成炉炉盖密封度密封圈老化,使得在合成耐高温混合物过程中吸气严重。目前已更换成新的密封圈。10 月 9 号4.成型的时间段由于生产线原因,不能使产物在出炉第一时间锻模成型。对生产线进行合理变动,能在材料出炉较短时间馁完成锻模成型。10 月 9 号 4.3 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分析阶段一般要完成以下四方面工作,分别为:数据收集计划、XY 因子间关系分析、即时改善及效果验证、A 阶段总结。4.3.1 数据收集计划数据收集计划表 4-4 数据收集计划表Tab4-4 Data collection planning chart因子(X)

52、数据类型数据收集计划测量值分析工具成品钙含量(x1)计量型留底数据Y1散点图成品铝含量(x2)计量型留底数据Y2回归分析输入过程输出人员设备工艺原材料配料炉成型耐高温能力不够表面有裂纹或者气孔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6脱氧材料选用种类(x3)计数型连续二十天Y3卡方检验催化剂使用种类(x4)计数型连续二十天Y4多样本检验保护渣选用种类(x5)计数型连续二十天Y5多样本检验4.3.2 XY 因子间关系分析因子间关系分析因子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工具结论改进计划X1成品钙含量散点图影响不显著A 阶段改善X2成品铝含量回归分析(拟合线圈)二次回归A 阶段改善X3脱氧材料选用种类P 值=0000O05卡方检验

53、影响显著I 阶段改善X4催化剂使用种类P 值=O000005卡方检验影响显著I 阶段进一步分析X5保护渣选用种类P 值=0000005双 T 检验影响显著A 阶段改善图 4-5 方差分析图Fig4-5 adance analysis chart4.3.3 即时改善及效果验证即时改善及效果验证表 4-5 即时改善安排表Tab4-5 Immediate improvement arrangement table项目改善对策催化剂种类的使用使用雷尼镍代替原始的催化剂,能在保证产物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快反应的进行。保护渣选用种类从双 T 检验我们可以看出,使用日建保护渣,生成的材料耐高温性能要比西峡保护

54、渣要好。脱氧材料的选用可以选用脱氧能力不同的材料,按照脱氧能力从弱到强的顺序加入,能使脱氧效果更好。4.3.4 分析阶段总结分析阶段总结本阶段进行了数据收集,对 5 个样本进行散点图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多样本检验。找出了影响显著的因子,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下一步工作计划:对剩余的催化剂选用类型和脱氧材料选用种类两个因子,利用六西格玛软件分析工具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以便得到造渣材料和复合脱氧剂的最佳使用量。4.4 改进阶段改进阶段改进阶段根据因子改善方向提出改善方案,对改善方案进行评估,对评估后可以实行的项目执行改善方案。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1717(1)工人培训因为企业在

55、业务扩张阶段急需用人,所以对员工要求有些降低导致 A 公司材料生产部的工人的技能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不熟悉设备的操作。加上 A 公司刚刚引进六西格玛管理方式,只有公司的部分中高层接受过六西格玛的相关知识系统培训,大部分中低管理层则还不了解六西格玛管理方式。所以,对全公司的工人进行系统的培训是相当必要的。(2)设备更新由于 A 公司的大部分小家电的配机都是外包的,公司则主要负责组装,像电磁炉表面耐高温材料这样自主研发生产的则很少,所以公司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则很少。这导致了生产部门的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局部的进度缓慢导致了整个流水线的停滞。所

56、以说设备的更新是 A 公司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的至关重要的一环。(3)反应材料的重新选择和使用量的改变分析阶段,看出反应材料的加入量,加入顺序,都影响了反应的速率,产物的质量。经过分析,将催化剂和保护渣进行合理更换,脱氧材料的顺序的改变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快速。4.5 控制阶段控制阶段控制阶段,我们对之前的改进措施和工作做有效的控制和缺陷的修正,并监督这些措施有效的实施和完成,在第一时间得到改进信息的反馈。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1)每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达标。并做好跟踪记录,上交主管部门。(2)加强人员的培训。由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刚在 A 公司实施,公司对员工针对六西格玛管理的

57、知识培训还很有限,所以必须加强人员培训。(3)建立稽查小组,对各生产线进行随机的检查,确保正常生产和达标生产。(4)召开检讨周会,上报每周的质量检查情况,并对不良反应做出积极的回应,解决问题和缺陷。4.6 改进后效果改进后效果改善前后合格率的对比82.00%84.00%86.00%88.00%90.00%92.00%94.00%96.00%98.00%1-6月2012年1月4-6 改善效果验证图Fig4-6Improvement effect eonftrrnation chart从柱状图可以看出通过六西格玛管理对 A 公司的生产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后,电磁炉表面耐热材料生产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从原先的 87.23%升高 96.20%。每月直接节约成本32000 x 23.7 x (0.9620-0.8723)=68028.48 元。 对 A 公司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的探讨1818第第 5 章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5.1 结论结论本文将六西格玛管理运用到企业生产系统的质量管控制研究中,并结合 A 公司这一原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