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 “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i猷2-溶液的|蒸谣水5 2mL溶港变红微热后溶液仍为红色2S的蒸 石酒制咏 滴滴溶新储二 一 并一r图一植物油斗卡片1二氧化焉与二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生成亚 疏酸(HjSOs),亚硫酸也不 稳定2 .整个实脸在通风橱中西亍口(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编P操 作现象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
2、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 SQ,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 SC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C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Q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Q)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 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PH4.954.944.864.854.85(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2)实验社
3、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Q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C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餐洁净的气体硫酸厂 废气【答案】先变红,后变紫02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高温H2SC3、H2SC42CaCC3+2SC2+C22CaSC4+2CC2【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 解。【详解】实验与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 解。编R操 作现象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C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 S
4、C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C2,再改通入 02,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加热后仍 为红色应用与拓展(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酸性在增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亚硫酸和氧气生成硫酸,故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H2SO3、H2SO4。(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Q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温2CaCO3 +2SO2 +O22CaSO4 +2CO2。【点睛】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
5、和二氧化碳。2.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Ca。)与水反应制取乙快(C2H2)反应的方程式为 CaG+2H2O=Ca(OH)2+QH2 T。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Q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 Ca(OHb猜想三:NaOH, Na2CO3(设计并实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 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猜想一小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猜想成立写出实验二中产生气泡的
6、化学方程式:(拓展延伸) 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 CaQ,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 。【答案】【设计并实验】无白色沉淀生成 三Na2CO3+2HCl=2NaCl+H2O+CQ T【拓展延伸】 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 密封保存【解析】试题分析:【设计并实验】实验一:根据反应:Ca(OH+Na2CQ=CaCQ J +2NaOH,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Na2CQ,故猜想三成立;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
7、Cl+h2O+CQ T【拓展延伸】 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CaQ,先后发生反应:CaQ+2H2O=Ca(OH2+C2H2 T , Ca(OH+Cu(NO3)2= Ca(NQ)2+ Cu(OH J ,故产生的现象是有气 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 根据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电石能与水反应,故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密封保存 考点:Ca(OHR NmCQ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3.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查阅资料】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8、,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Ca(OH)分解温度为580 C, CaCQ分解温度为825 C, NazCQ的分解温度为1744 C。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进行彳|想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Q NaOH、Ca(OH,、Na2CO3、CaC。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过程(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 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现用A、B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填“喊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 A装置
9、中的现象为 一, 证明碱石灰已变质。(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储水使其充分溶 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则样品 成分最多有一种可能性(填数字)。(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 编R实验操作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实验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烝储水使具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 A和滤液B;向 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2溶液,静 置;。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操作的现象:样品中一定有Ca(OH)2实验一取干燥样品50g,控制在600 c 内,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 却后
10、称量;将中剩余固体控制在 850 c内反 复加热,冷却后称量。操作中称得固体质量为45.5g;操作固体质量 无变化。样品中一定没有(填化学式)探究结论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中盐的质 量分数为。反思与评价通过探究活动,大家知道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生成盐的化学 方程式为;明白了碱石灰要密封保存的原因。【答案】c白色无水硫酸铜迅速变蓝3(阿拉伯数字或汉字均可)取操作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酚配试液(加入的试剂能检验出 OH-均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根 离子(或碳酸钠)溶液变红(加入的试剂能检验出氢氧根离子且对应现象正确均可)CaCO3Ca(
11、OH)2 Na 2cO3 63% CO2 2NaOH=NazCOs+H?。【解析】【详解】(1) A装置中装有无水硫酸铜、B装置中装有碱石灰样品,连接好 A、B装置,检验碱石灰样品是否有干燥作用,从 c端向B装置中缓缓通入水蒸气,d端连接A装置,若观察A装 置中的现象为白色无水硫酸铜迅速变蓝,说明样品已没有干燥作用,证明碱石灰已变质。(2)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储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可能是样 品含有碳酸钙而产生浑浊,也可能是样品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碳酸钙 引起,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不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证明碱石 灰已完全变质,样品成
12、分组合可能有 Na2CO3和CaCQ、Ca OH 2和Na2CO3、Ca OH 2和Na2CO3和CaCO3,样品成分最多有 3种可能性。(3)确保溶液没有碳酸钠后,可以用无色酚配判断溶液是否含氢氧化钙,根据 Ca OH 2 分解温度为580C, CaCO3分解温度为825C, 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C,加热至 600 c,固体质量减小,则样品含 Ca OH 2,继续控制在850c内反复加热,固体质量不 变,则样品一定不含 CaCO3,若如此,样品一定含碳酸钠。实验 编R实验操作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实验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烝储水使具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 A和滤
13、液B; 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 CaC2溶液, 静置;取操作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 中,向试管中滴加酚血:试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尽 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操作的现象:溶液变红。样品中一定有Ca(OH)2实验一取干燥样品50g,控制在600 c 内,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 却后称量;将中剩余固体控制在850 c内反复加热,冷却后称量。操作中称得固体质量为45.5g;操作固体质量无变 化。样品中一定没有 CaCO3探究结论由(3)详解可知,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 OH 2、Na2CO3, Ca OH 2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实验二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水(水蒸气)的质量,
14、设 50g样品中Ca OH 2的质量为x,则600 cCa OH 2 CaO+H 2O7418x4.5g7418= x=18.5gx 4.5g50g-18.5g所以样品中盐Na 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 63%。50g反思与评价通过探究活动,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盐N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 2CO3+H2O ,故碱石灰要密封保存。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标号)。a.大理石和稀盐酸b . NaOH和NaSO溶液(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
15、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i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o(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A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 N:0=;该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_ (填标号)。a.元素种类b .原子种类c .分子种类【答案】a;温度未达到金属镁的着火点;2M什02声本2MgO 1.6; 2; 7:16;化合反应; c【解析】 【分析】 【详解】(1)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a中大理石和稀
16、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验证,b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i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刚开始温度较低,还没有达到镁条的着火点;发生的反应是镁 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 Q 彗_ 2MgO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1.6g ;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A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 N:O= 14: 32=7: 16;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 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 种类一定不变。
17、5.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b中有 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进一步确定试管 a所得溶液中的 溶质成分和试管b所得固体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疏竣溶酒硫酸铜潺满甲Z(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FeSO;猜想二: (2)试管b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Cu;猜想四:Fe和Cuo(实验探究)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乙图所示),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总结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
18、是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取192.4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 33.6g铁粉,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0.4g。计算:(3)原混合溶液中 HSO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原混合溶液中 CuSO和HSQ的质量比 。(5)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浅绿Fe+H2SC4=FeSC4+H2 T 红 Fe+CuSO=FeSQ+Cu H2SC4 和 FeSQ 猜想二和猜想四 19.6g 160: 49 45.6%【解析】【分析】【详解】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
19、亚铁,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Q=FeSQ+H2T ;试管b中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FeSQ+Cu;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为铁和硫酸恰好反应,无硫酸剩余,所以溶质只有FeSQ;猜想二为硫酸过量,溶质为剩余的H2SQ和生成的FeSQ;总结交流: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 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是有铁剩余和硫酸剩余的情况,对应的正确猜想为猜想二和猜想四;设:溶液中H2SO4的质量
20、为x,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V,消耗的铁的质量为 z。FH2SO4=FeSOH2 f56 981ixy 0.4g98 x=x=19.6g20.4g y152 y =y=30.4g2 o.4g y y56 z= z=11.2g20.4g则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33.6g -11.2g=22.4g ;设:硫酸铜的质量为a,生成的铜的质量为 b,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c。F e-CuS04=FeS0+Cu5151601526422As a c b156 _ 22.4g 160 - a56 = 22.4g64 一 b56 _ 22.4g152 - c原混合溶液中a=64gb=25.6gc=60.8g
21、CuSQ和 H2SQ 的质量比 64g : 19.6g =160: 49;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点睛】30.4g+60.8g192.4g+33.6g-0.4g-25.6g100%=45.6%。、沉淀质量以及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所有加入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的气体 没有参加反应的不溶物的质量。6.某校同学开展以 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作为成员一起来完成下列过 程。(说明:进行小组实验时,每组用到的仪器自行选择)。(实验准备)烧杯、镣子、堪埸钳、酒精灯、三脚架、水槽等(实验过程)组别实验用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相同大小的 棉花团、酒 精用棉花团分别蘸酒精
22、和 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1. 加热片刻,I2.加热较长时间后, 蘸水的棉花团燃烧起来nB相同大小的 滤纸和乒乓 球的碎片、 薄铜片把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 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 放在二脚架上加热铜片 的中部一侧的碎片先燃烧,一 段时间后另一侧的碎片 也燃烧起来与A组中结论相同(填t ” IT)C蜡烛一支熄灭,一支继续燃 烧燃烧需要有氧气(或 空气)(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I的原因(反思提升)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烧伤等危险;从知识角 度考虑有利于灭火原理的学习。【答案】蘸酒精的棉花团先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 水不具有可燃性I 将两支蜡烛点燃,再用一个烧
23、杯把一支蜡烛罩住酒精具有可燃性,且着火点比棉花低【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相关知识【详解】(1)蘸酒精的棉花团先燃烧(2)酒精具有可燃性,易燃烧(3)水不具有可燃性,加热初期先将水汽化,然后才能点燃棉花(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乒乓球碎片燃烧时需要的温度低(5)将两支蜡烛点燃,再用一个烧杯把其中一支蜡烛罩住(6)酒精具有可燃性,且着火点的温度比棉花低【点睛】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7.氢化车( 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
24、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的制备)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固定装置省略)。(1)装置A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的作用是。(3)装置D的作用是。(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猜想二: 。(设计实验)现有 2.1g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立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答案】Zn+2HCl=ZnC2+H2T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空气A中的水蒸气进入与钙反应Ca+H2 =CaH2氢化钙和
25、钙 取2.1 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若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0.2 g,则猜想二不成立;若生成气体的质量小于0.2 g,则猜想二成立.【解析】 【分析】 【详解】(1)反应物是锌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锌和氢气,所以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2+H2 T。(2)碱石灰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水反应,所以碱石灰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与钙反应。(4)反应物是钙和氢气,生成物是氢化钙,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化学方程式是: Ca+H2=CaH2。样品成分的猜想由于钙也是固体,如果钙过量了,氢化钙中会混有钙,所以猜
26、想二是: 氢化钙和钙。设计实验取2.1 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然后通过计算判断。设2.1g全部是氢化钙生成氢气质量为x。CaH2 + 2H2O=Ca(OH)2 + 2H24242.1gx42 2.1g-=4 x解得x=0.2g所以取2.1 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若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0.2 g,则猜想二不成立;若生成气体的质量小于0.2 g,则猜想二成立。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一定量的NaHCQ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 HCl=NaC+ CC2 T + H2O,待完全反应后(假设反
27、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对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 完成猜想,并根据问题填空:(假设与猜想)猜想 1: 猜想 2: NaCl、NaHCO3猜想 3: NaCl、HCl猜想 4: NaC太 NaHCO3、 HCl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4不成立,原因是 。(实验探究)实验用品pH试纸、镁片、稀盐酸、AgNO3溶液、氧化铜粉末、石蕊溶液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反应后溶液,加 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2)取反应后溶液,滴 在pH试纸上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尼pH7猜想3成立(3)取反应后溶液,加 入氧化铜粉末固体溶解,溶液由 无色变为蓝色猜想3成立,写出反应的 化学
28、方程式:(4)取反应后溶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3成立(得出结论)猜想 3正确。(评价与反思)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过程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着一处明显的错误,原因是(总结提高)依据所给的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3是正确的。请写出种实验方案:。【答案】 NaCl碳酸氢钠和盐酸不能共存2 CuO+ 2HCl=CuC2+H2O猜想1、2、3中都含有氯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片,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 3成立。或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 变红色,证明猜想 3成立【解析】【假设与猜想】猜想 1根据反应物是
29、否过量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1)根据稀盐 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解答;(3)根据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蓝色)解答;【评价与反思】根据猜想1、2、3中都含有氯化钠解答;【总结提高】根据所给实验用品及猜想 3中含有盐酸分析解答。【假设与猜想】猜想 1碳酸氢钠溶液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猜想2含有氯化钠及可能过量白碳酸氢钠,猜想3中含有氯化钠及可能过量的稀盐酸,故猜想 1为NaCl;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4不成立,原因是碳酸氢钠和盐酸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取反应后溶液,加入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说明 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故猜想2不成立;(3)取反应后溶液,加入
30、氧化铜粉末 ,固体溶解,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故猜想3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 2HCl=CuC2+H2O;【评价与反思】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过程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 探究中存在着一处明显的错误,原因是猜想1、2、3中都含有氯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总结提高】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片,有气泡产生,证明 猜想3成立(或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猜 想3成立)。9 .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
31、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I .闻相末氧化氢落涌0AB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 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 复燃的气体产生的气体是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 化氢分解速率n.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 5%的过氧 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 干燥、称量滤渣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 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等于ag红砖粉末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 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剂m.喈L语粉末aGfnO:粉末| 0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一氧化镒粉末好-J 5mL5%的过目 国氧化氢溶液目CD(拓展应用)己知CuSQ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 101.
32、2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g。中加入2g CuSQ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 %的溶液,则生成氧气实验探究二: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淅河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1 .未变质 2.部分变质 3.完全变质KOH变质的化学方程不成立。CC2的体积和密度(查阅资料)KOH与NaOH性质类似,也能与 CO2反应而变质。写出式为(设计实验)(l)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2)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放在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根据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从而确定
33、变质情况,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探究变质情况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答案】氧气化学性质和质量C中产生气泡较慢3.2g 2KOH+CO=K2CQ+H2O l不可行,因为CO2能溶余水(或与水反应),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另取少量样品,配成溶液滴加足量CuC2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酗: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色【解析】探究一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催化剂在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镒粉末好,所以用红砖作催化剂的试管中生成氧气的速率较慢;【拓展应用】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34、2g + %=100g,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1.2g+2g-100g=3.2g探究二:【查阅资料】KOH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 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2KOH+CQ=K2CO3+H2O【设计实验】(1)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钾、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钾和盐酸不生成气体,所以向样品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钾,说明氢氧化钾变质;(2)因为CQ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该方法测定的二氧化碳偏少,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3)可利用碳酸钾转化成沉淀的方法测定碳酸钾,用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酬:试液变红。具体操作现象、结论是
35、:另取少量样品,配成溶液滴加足量CaC2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酗: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说明:设计思路为先除尽CC32-,然后证明OH-存在。合理即可)10 .氯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其开展了系列研究。课题1:选择制取氯化镁的原料【查阅资料】 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为5亿亿吨,其中含有的各种离子占盐类总质量的百分含量如下表所示:离了ClNa+Mg2+Ca2+K+其他含量 55.06%30.61%3.69%1.15%1.10%工业生产中海水或卤水(海水晒盐后的剩余溶液)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讨论,一致选择卤水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镁。你认为他
36、们的理由是课题2:由卤水制取氯化镁同学们设计如题18图所示方案,从卤水中制取氯化镁。过量氯化钠港海,过量海卤水r沉3 u过滤一 u康 一定条件下蒸发一煞化镁固体(1)溶液X的名称是_。(2)部分同学认为上述制取方案不够完善,在过滤”操作后缺少 洗涤”操作,从而导致制取的氯化镁不纯,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课题3:测定氯化镁产品的纯度(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氯化镁进行纯度测定。【实验步骤】称取9.5g氯化镁样品,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配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
37、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 mL1),并当观察到溶液恰好褪色且30s内红色不复现,停止加入稀硫酸; 计算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问题讨论】(1)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上述数据外,实验还需测量的数据是(2)若缺少步骤,则会导致氯化镁纯度测定不准确,步骤 的操作是【答案】课题1卤水中氯化镁含量高 课题2 (1)盐酸(2)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三 者缺一不得分,也可混有其他合理杂质)课题3【实验步骤】 玻璃棒搅拌或摇晃或振荡【问题讨论】稀硫酸反应最后的体积或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加入酚酗:后混合溶液质量与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或稀硫酸的 体积等。用水充分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解析】
38、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课题1:选择制取氯化镁的原料。【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讨论,一致选择卤水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镁。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卤水中氯化镁含量高。课题 2:由卤水制取氯化镁。(1)溶液X的名称是盐酸。(2)部 分同学认为上述制取方案不够完善,在过滤”操作后缺少 洗涤”操作,从而导致制取的氯化镁不纯,可能混有的杂质是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三者缺一不得分,也可混有其他合理杂质)。课题 3:测定氯化镁产品的纯度(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配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 mL-1),并用玻璃棒搅拌或摇晃或振荡,当观察到溶
39、液恰好褪色且30s内红色不复现,停止加入稀硫酸。【问题讨论】(1)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上述数据外,实验还需测量 的数据是稀硫酸反应最后的体积或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加入酚酗:后混合溶液质量与 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或稀硫酸的体积等。若缺少步骤,则会导致氯化镁纯度测定不准确,步骤的操作是用水充分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镒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行有 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饱和食盐水石蕊纸在 湿润的石热纸花A B C DEF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 A属于 型气
40、体发生装置。(3)若进入装置 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 B的作用是 ,装置C中盛 有的溶液是(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I .氯气(C1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 与水反应:C12+H2r HCl+HClO (次氯酸).n.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成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提出猜想)猜想 猜想2:氯水中的 猜想3:氯水中的(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1:氯
41、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HCl具有漂白作用.HC1O具有漂白作用.猜想4:氯水中的C2具有漂白作用.(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石蕊纸花_猜想1不成立将后糕纸花放入 中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猜想2不成立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猜想3(反思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不用再做实验对猜想4进行探究,理由是:进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装置 (填装置序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12不具有漂白作用。 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储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 F中的蒸储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 的盐类物质是。【答案】(1)浓盐酸;(2)
42、固液加热;(3)除去氯气中的HCl;浓硫酸;(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石蕊纸花/、变色猜想1不成立将石蕊纸花放入 盐酸中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猜想2不成立石糕纸花放入次氯酸中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猜想3成立【反思交流】D ;氯化钠、次氯酸钠。【解析】试题分析:(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浓盐酸;( 2)浓盐酸和二氧化镒加热反应生 成氯化镒、氯气和水,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3)制备的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B5MnCl2+Cl2f +2H2O,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氯气中的水,可以干燥氯气,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浓硫酸;(4)水显中性,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石蕊试液遇酸变 红,探究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护职业形象与服务礼仪培训体系
-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总结
- 如何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计划
- 河北全国计算机职称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物业买卖协议书
- 转运车免责协议书范本
- 近海船买卖合同协议
- 民建房屋协议书
- 浇地用电协议书
- 合作投资协议书范本
- 管理会计学(第6版) 课件 郭晓梅 第6、7章 短期经营方案的分析评价;长期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 DB11T 1608-2018 预拌盾构注浆料应用技术规程
- G520-1~2(2020年合订本)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 航空服务礼仪与沟通考核试卷
- 中外运社招在线测评题
- 【专项训练】相似三角形五大模型+训练(共45题)(原卷版+解析)
- 11《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 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
- 乐理知识考试题库130题(含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