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_第1页
一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_第2页
一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_第3页
一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读古诗,回答问题。春晓春眠不( )晓,处处闻啼( )。( )来风雨声,( )落知多少。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2这首诗的作者是( )A.孟浩然  B.李白3题目的意思是( )A.春天的夜晚  B.春天的早晨4“闻”的意思是( )A.听到  B.消息2. 读古诗,回答问题。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石灰吟中“吟”字的意思是  

2、 。(2)诗中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3)诗的最后两句赞颂了什么精神?_(4)出自这首的成语有 、 _3. 课内阅读。数字歌一_牛,两_马,三_小羊找妈妈。四只鸡,五只鸭,六只小鸟叫喳喳。七条鱼,八只虾,九_小虫慢慢爬。十_数字真有趣,小朋友们笑哈哈。(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照样子写词语。笑哈哈        _     _(3)请你写出从1-10的汉字。_4.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小朋友,进公园,骑木

3、马,钻山洞,花儿点头露笑脸,去和小猴拉拉手,树儿忙住扭腰肢,再跟孔雀比比美。欢迎!欢迎!开心!开心!(1)这首儿歌共有   句话。(2)读儿歌,填上合适的词语。   笑脸    腰肢    木马    山洞(3)小朋友进公园看到了   、   ,它们好像在说:“   。”小朋友在公园里还玩了很多游戏,有  &

4、#160;、   ;还跟两种小动物一起玩耍,它们是   、   。5. 快乐阅读。蝴蝶蝴蝶,像雪花一样轻盈。她飞过田野,几乎不留痕迹。她那透明的翅膀,飞过小草,小草就开花了。飞过小树,小树就结果了。她是春天的姑娘,她说:“我要把我的爱,全给春天,让春天变得更美丽。”(1)蝴蝶要把春天变得_。(2)根据小诗,连一连。6. 阅读回答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哦,它在洞里睡觉哪。

5、(1)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 )A.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B.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小猫C. 小鸡、小牛、小鸭、小马、青蛙(2)哪位画家没有来?( )A. 小马 B. 小鸡 C. 青蛙(3)我会连。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梅花  月牙    竹叶    枫叶7. 背一背,填一填,做一做。赠汪伦唐李白李(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

6、160;)踏歌声。桃( )潭( )深千( ),( )及汪伦送( )。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 B.汪伦3诗人用( )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A.歌声  B.桃花潭水8. 读一读,回答问题。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1加一加,变新字。人+人=(_) 人+人+人=(_)木+木=(_) 木+木+木=(_)2“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_)(填序号) 黄土经过提炼可以变成金子。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把事

7、做好。3照样子,用下面的字,编写汉字歌。岩   鲜   休 歪山石岩,鱼羊鲜,_,_。9. 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1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2.登鹳雀楼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10. 读儿歌,圈出自己认识的字。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 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11. 课外阅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菜。弟宇

8、长,宜先知。(注释)香:指黄香。  融:指孔融。(1)这几句话讲了几个人的故事?故事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_(2)我要向_学习,因为他_。(3)平时,你发现周围有很孝顺父母的人吗?他(她)是怎么做的?_12. 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 )惜细流,( )阴照水( )晴柔。小荷才露尖尖( ),早有蜻蜓( )( )( )。1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2小池写了什么景物?( )A.荷花和蜻蜓。  B.荷叶和蜻蜓。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 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答: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