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目标:1.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2.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情感。3.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4.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教学重点:1. 理解一种写作手法叙议结合、 以小见大。2. 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教学难点:1. 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2. 通过文章的学习, 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 “事必躬亲”和 “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时

2、间: 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 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 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二、简介张中行和叶圣陶: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 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 汉语课本 、古代散文选 等。合作编著有 文言文选读 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

3、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 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叶圣陶( 1894 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 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早期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 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短篇小说。叶圣陶 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主要作品有稻草人等。三、字词预习与交流:1.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圈画文中生字词。2. 反馈指导:小组开火车读准字音,解释词义。全班齐读生字词,并找学生用其中

4、至少两个词造句,以检验学生对词义的掌握。草率(ShU i)生疏(Sh U)商酌(ZhU C)恳切(k en)譬如(P订U)朦胧(I Cig)累赘(ZhU 1) 妥帖(tu oti C)诲人不倦(hu IjU Cn)拖沓(t C不耻下问(Ch !)鞠躬尽瘁(j Ug mg J In CU )颠沛流离(di m P ei Iiul i)3. 解释下列词语。(1)修润:修改润色。(2)商酌:商量斟酌。(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4)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耻:以, 为耻。 问:请教。(5)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

5、,四处流浪。颠沛:跌倒,比 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三、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 导语:叶圣陶在作者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作者通过那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下面让我们再回到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2. 出示任务。( PTT 展示)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3. 反馈指导。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此文以示纪念。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待人宽

6、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待人宽: (第3段)修改文章 ;( 第4段)送客;( 第5段)复信;律己严: (第6段)写话重风格 ;( 第7段)文风重简洁 ;( 第8段)写作求完美。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 (第 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第二部分 (第 2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 (第3-5 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第四部分 (第6-8 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第五部分 (第 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律己严的高四、总结课文:本节课我们通过整体感知, 梳理了文章思路, 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宽,尚精神品质,下节课我们通

7、过细读文章,品味和体会本文的言语特点。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品味语言:1.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2. 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 晚上得知这消息, 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 响亮的声音 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 “双层的悲哀”。( 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 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里是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叶老尽管患病在床

8、, 他仍依旧“举手打拱” ,说着“谢谢” , 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3. 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 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例如:(1)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 做到了哪些呢 ?(3)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要站得住, 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 ; 自己要事事 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二、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

9、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 口说谢谢”, 这样一些琐碎之事, 可见其待人之宽厚。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 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 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 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三、联系生活,拓展训练:1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 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 修改。四、总结写作特点:1. 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2. 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3. 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 时又不失其深致。4.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