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害的发生及防治_第1页
马铃薯病毒病害的发生及防治_第2页
马铃薯病毒病害的发生及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铃薯病毒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病毒病害的种类,阐述了几种主要病毒病害的表现症状、侵染循环途径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病;种类;症状;影响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 1种类 目前已知感染马铃

2、薯的病毒约有18种,类病毒1种,类菌原体2种。有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其内已发现7种,即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AMV)、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1-2。其余侵染马铃薯的9种病毒是来自其他寄主植物的病害。国内发现并报道的只有3种,即马铃薯杂斑病毒(AMV)、烟草脆裂病毒(TRV)、烟草坏死病毒(TNV)。侵染马铃薯的类病毒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马铃薯束顶病。 2症状 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

3、: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马铃薯条斑花叶病症状:在不同品种上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品种表现重花叶,有小枯死斑点或叶脉坏死,叶柄和茎上也有黑褐色坏死条斑;生长发育后期植株下部叶片干枯,不脱落,呈垂叶坏死状。马铃薯皱缩花叶病症状:弱株系在一些品种上引起轻花叶,小叶尖脉间花叶,叶尖扭曲,顶叶片卷叶;强株系侵染后产生明显花叶,叶片严重变形,有时叶柄、叶脉坏死、植株矮小。马铃薯卷叶病症状:病株叶片边缘以主脉为中心向上卷曲,严重的卷成圆筒状,病叶呈革质,块茎小而密生,其内维管束变为黑褐色或发生网腐症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症状:叶和茎成锐角向上束起,叶片变小,常卷曲,半闭半合,全

4、植株失去润泽的绿色,块茎由圆变为长纺锤形或圆筒形,芽眼突出,有时有纵裂纹。在田间很难根据症状类型确定病毒种类,因为不同品种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症状差异很大,而且田间复合侵染较多,症状的变化也很大。 3侵染循环途径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靠块茎一代代传下去,实生种子带毒率很低,但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病害在田间的传播方式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PVX在田间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的,如叶子相互摩擦,切刀、农机具等均可传播;PVY则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播,蚜虫的传毒率很高;PLRV是以蚜虫持久性传毒,在虫体内经一定的潜育期后,即可传毒,可保持传毒力2周。当年感染的植株往往只有一部分块茎带毒,对已形成的块茎,病毒可

5、能已来不及侵入。 4影响因素 一是温度。在马铃薯生长季节,尤其在结薯期遇上高温,会加重马铃薯的病毒病。因为马铃薯适于在冷凉地区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生长,温度过高会抑制植株生长和降低其抗病能力。同时,高温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等)的繁殖、迁飞和取食活动,有利于病毒迅速侵染和复制,减弱马铃薯自身的抗病性,因而加重了病毒病害的发病程度。二是蚜虫。在田间有带毒植株的情况下,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与病毒病发生及流行的轻重呈正相关,尤其是田间有翅蚜的数量和迁飞直接影响病毒在田间的传播。三是品种的抗病性。在相同条件下,品种的抗耐病能力不同。此外,栽培和贮藏条件,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毒侵染危害的程度3-4。 1 &

6、#160;       5综合防治措施 5.1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病毒病害最有效的途径5。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侵染,难以育成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应根据当地主要病毒病害种类,有针对性地选育抗该种病毒病的品种。在中原二季作和南方二季作地区,采用秋、冬季留种;西南混作区,采用高山留种等措施,对减轻马铃薯病毒病也有一定效果。 5.2利用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 所有的马铃薯病毒都能通过薯块传播,种薯是生产中大多数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初侵染来源,因此采用脱毒种薯是目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先进、最

7、有效的途径。一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种薯生产采用块茎繁殖,其繁殖系数低,生产速度较慢,而且在繁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毒病和其他真菌、细菌病的再侵染。因此,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西南等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以县为单位普遍建立了4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即网室生产原原种原种场生产原种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二是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田的栽培管理,防治病毒再侵染。选择气候冷凉、地势开阔、有水源、方便的地方作种薯生产田,周围至少500600 m内不能有马铃薯一(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86页) 般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如苜蓿、烟草等。催芽可提前出苗,苗壮,苗齐,增加每

8、株主茎数,促进早结薯和成龄抗性的形成。春播播期尽量提前,整薯播种。切块播种时,必须严格进行切刀消毒。为了获得更多小薯,种植密度一般为10万株/hm2左右。采用大行距小株距的播种方式,播种时结合施肥施放防蚜颗粒剂。合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氮,以防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和植株成龄抗性的形成。从蚜虫出现开始,每隔710 d喷施1次灭蚜药,每次以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喷施。在苗高1020 cm、现蕾期、开花期各拔除病株1次。逐垄检查,发现病株连同新生块茎、母薯彻底拔除,小心装袋,带出田外深埋30 cm。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薯,并可避免病毒传到块茎。较早毁灭茎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晚疫病菌和已感染的病毒传到块茎。刈蔓在蚜虫迁飞高峰后10 d进行,再经10 d左右收获。 6 1 吕文清.植物病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上、下册)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