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1页
五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2页
五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3页
五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吾忘持度(_)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 ”这句话是一个()。A.反问句B.陈述句C.疑问句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

2、,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2.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注释:(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2)以:把。乃:于

3、是。(3)欲:想,希望。知:明白。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1)何氏之庐也。庐:_(2)人问其故。故:_(3)即遣还外。遣还:_3. 阅读理解。疑神疑鬼夏首之南有人焉,日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注释: 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涓蜀梁:人名。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伏鬼:趴在地上的鬼。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立魅:站着的鬼怪。背:转身。背转身就跑。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

4、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他是一个既_又_的人。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当作_,把自己的_当作_,结果,_。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_4. 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ngy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5.

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假如你是楚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4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发?_5请你用“自相矛盾”造句。_6. 古文阅读。含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6、;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孟子与_合称为“孔孟”。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欲:A欲望。 B想要,希望。 C需要。 D将要。鱼,我所欲也。(_)王林有强烈的求知欲。(_)胆欲大而心欲细。(_)山雨欲来风满楼。(_)3给下列句子选择一项最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A.鱼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就只要鱼。B.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时,我不要鱼要熊掌。7. 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7、。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选自古岩斋丛稿(注释)飞禽走兽:代指所有动物。营:建造。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8.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_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则眼不看仔细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D.眼口岂不到乎9.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8、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_)为(_)设果。孔指(_)以示儿曰。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这个故事是围绕“_”展开的。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10. 文言文

9、阅读。丁生爱弟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疾:病,身体不舒服。暇(xi):空闲。辄(zh);总是,就。及:等,等到。1“甚爱之”和“甚聪惠”的“甚”都是“很,非常”的意思( )A.正确B.错误2“甚爱之”中“之”的意思是( )A.代词,指丁生B.代词,指丁生的弟弟3在弟弟卧床不能起时,丁生都为弟弟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11.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_。”儿应声答日:“_。”1解释下面的字。(1)甚聪惠 甚:

10、_ 惠:_(2)乃呼儿出乃:_(3)孔君平诣其父诣:_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么?_12.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1将短文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谓:_急:_3用自己的话总结上文的读书方法。_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上述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示。_13.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

11、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遂居。(注释)邹: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舍:房屋,住宅。嬉:游戏,玩耍。墓间之事:指祭扫坟墓一类的事情。居处子:安置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揖让进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结合注释,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_(2)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_2孟母两次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原因是什么?_3读了这则故事,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_14.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