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1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2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3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溪居即事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篱外谁家不系船,   松阴一架半弓苔,春风吹入钓鱼湾。   偶欲看书又懒开。小童疑是有村客,   戏掬清泉洒蕉叶,急向柴门去却关。   儿童误认雨声来。1(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

2、的声音误认为是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2(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的农村儿童形象。3(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_2.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_,“稚子”的意思是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3翻译本诗最后两句。_3. 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

3、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是_代著名诗人_临终前写给_的。2解释下列字词。元:_乃翁:_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1)诗人的遗憾是_。(2)诗人的遗愿是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 对比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僵卧:躺卧不起。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戍轮台:戍守边疆。夜阑:夜深。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1(提取信息)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_诗,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诗人的嘱咐是“_,_”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_”两个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2(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写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两句诗的意思。_3(诗文比较)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都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B.示儿这首诗前后矛盾,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孤寂、窘迫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4(积累运用)你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

5、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从军行(   ) 暗雪山(   )  穿金甲(   ) 终不还(   )(2)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词语。  铁衣、战袍(   )   沙漠(   )  参加军队(   )   往远处望(   )(3)填空。  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是一首优秀的_诗。诗的前两句_,后两句_。它反映了戍边将士_、_的雄

6、心壮志。(4)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终不还”是写将士对回归家乡没有时目的感伤。 (   )  “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   )  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打败敌人,决不回还。(   )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  诗中的“孤城”就是指“玉门关”。   (   )(5)你还知道王昌龄从军行系列诗的其他几首吗?请写出一首。

7、_6. 古诗阅读。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_。_,才了蚕桑又插田。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朝的_写的,描写的是_季的情景。3“子规”是一种什么鸟?()A.啄木鸟 B.杜鹃鸟 C.画眉鸟4诗中“_”“_”两个字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古诗鸟鸣涧阅读。鸟鸣涧(唐)王维_,_。_,_。1补全古诗。2这首诗主要是写_,描写了_、春山、_、鸟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

8、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早岁:早年,年轻时。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1“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解释为_。2“_”一句,暗写诗人晚年已知世事艰难并流露出愤激不平之意,感叹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艰难。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

9、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这两首诗都是抒发作者的_。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_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

10、、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中的一个场景。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承首句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诗中,家庭成员各自承担家务劳动,男耕女织,儿童则学习种瓜,家庭内部关系和谐。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4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_5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_11. 课内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_。_,也傍桑阴学种瓜。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

11、者是_代诗人_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_,以白描的手法写出 _ 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_。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释)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_13. 对比阅读两首

12、古诗,回答问题。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的形象。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