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_第1页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_第2页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_第3页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西医结合 Clinical analysi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YUAN Xiaoling, YANG Faming (The Encephalopathy Center

2、, the 3r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Taiyuan03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3、. Methods: 7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e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underwent CT stereotactic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surgery an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 treatment, and to observ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efficacy of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the two groups, bu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

5、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或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后微创术患者7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均为我院2005年8月2009年6月高血压脑出血住院病例,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严格选择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经家属同意签字、无凝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积极稳定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随机化数值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

6、20例,女15例;年龄3580岁,平均(50.11±5.12)岁;出血量3090 ml,平均(45.34±8.24) ml;其中,基底节出血15例,丘脑出血5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3例,并破入脑室者10例。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680岁,平均(55.13±6.24)岁;出血量3285 ml,平均(46.21±8.23) ml;其中,基底节出血17例,丘脑出血7例,颞叶出血6例,顶叶出血5例,并破入脑室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发病624 h行颅内血肿微创清

7、除术,在CT下定位确定最佳穿刺点及穿刺深度,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电钻钻透颅骨,进带针芯的穿刺针,抽出针芯,用注射器以适当的力量抽吸,将血肿液缓慢抽吸,首次抽吸量控制在血肿量的1/31/2。第2天复查颅CT,一般35 d后拔管,均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自拟纠瘫培元汤,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主方施治,桃仁12 g,红花12 g,川芎15 g,地龙10 g,黄芪80 g,当归12 g,丹参15 g,丝瓜络12 g,桑枝12 g,杜仲12 g,白术15 g,葛根25 g,全虫3 g,龟板6 g,茯苓15 g,山药15 g等,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或鼻饲,2周为一疗程。

8、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 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神经功能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

9、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下降,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表2 两组总疗效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检查,仅治疗组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总胆红素稍升高,其他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20%30%,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仅不足半数预后良好1。血肿引起的直接效应是机械压迫造成微血管缺血痉挛、梗阻、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的丧失,其占位效应可

10、使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严重者造成丘脑下部及脑干损伤甚至脑疝形成2;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临床表明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程度明显低于保守治疗者,血肿抽吸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期神经损伤和改变神经功能3。采用甘露醇等脱水是治疗脑水肿的重要措施,但若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势必引起血液黏度显著增高,产生反跳现象,甚至可以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4,因此,探讨应用中药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医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创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裂,血溢于脑,出现突然昏倒、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5。具有起病急、病

11、情重、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气血不足,肝肾阴亏,加之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极易引发卒中,在发病后急性期为风、痰、瘀相互交织,治疗上应在祛风、化痰、活血基础上健脾益气、培补肝肾为大法,故拟定纠瘫培元汤,该方以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茯苓、杜仲、龟板等补气利水、补肝益肾,地龙、鸡血藤、桑枝等化瘀通络,并随证加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该组成药物经现代研究表明,大多可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促进缺血区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抑制自由基产生,从而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

12、从本组治疗结果看,治疗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中所用的中药确实能够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建立多中心试验的验证。 参考文献 1Zurasky JA, Aiyagari V, Zazulia AR, et al. Early mortality following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eurology,2005,64(3):725-727. 2孙树杰,邹仁林,刘欣,等.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295-297. 3王文志,刘红梅,李涤.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7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