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132例BPPV进行临床分析,治疗组68例行手法治疗,对照组64例予口服抗眩晕药物治疗。结果 132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 92例(69.7%),水平半规管BPPV 36例(27.3%),前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各2例(各占1.5%)。治疗组1周时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1个月时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治疗能更快地终止BPPV的发作。 【关键词】 眩晕;颗粒复位手法;Barbecu翻滚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内耳半规

2、管疾病,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1。在国内,各种诊断和治疗本病的诱发试验及手法复位方法尚未得到普及,此病常被误诊。现将我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的132例BPPV进行分析,以增强对此病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32例患者中,男59例(44.7%),女73例(55.3%),年龄24-79(56.7412.81)岁,病程1-14 d,平均3.5 d。其中门诊114例,住院18例。94例(71.2%)为特发性,剩余患者为继发性,起病前相关疾病史包括头部外伤、感染、各种耳部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治疗组68例行手法治疗,对照组64例予口服倍他司汀,6mg、每日3次。1

3、.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为突然起病,后半规管和前半规管BPPV患者在起床或躺下、抬头或弯腰时出现眩晕,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在平躺翻身时出现眩晕,混合性BPPV在上述体位变动均出现眩晕。表现为强烈的视物旋转感,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0s,之后自然终止,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多次发作后眩晕症状减轻。1.3 诊断依据为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诱发试验阳性。其中诱发试验阳性为诊断的必备条件。后半规管、前半规管BPPV的诱发试验均为Dix-Hallpike诱发试验。如经过短暂潜伏期,患者出现短时眩晕和眼震发作即为阳性。两侧分别进行以判断患侧。眼震垂直向上为后半规管BPPV,垂直方向向下为前半

4、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的诱发试验是平卧侧头诱发试验。如经过短暂潜伏期,患者出现眩晕和眼震发作即为阳性。如平卧头向右侧转90时出现明显眩晕和眼震,则为右侧水平半规管受累,反之为左侧水平半规管受累。1.4 手法复位方法:后半规管、前半规管BPPV的复位方法为颗粒复位手法(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euver),亦称改良Epley法2。水平半规管BPPV的复位方法为Barbecu翻滚法(Babecue rolling maneuver) 3。混合型BPPV两者均做,若仍有发作,隔天再次进行复位治疗,直至治愈。1.5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眩晕和眼震均消失;未愈:临床

5、仍有眩晕或眼震发作。1.6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2 结果2.1 两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132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 92例(69.7%),水平半规管BPPV 36例(27.3%),前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各2例(各占1.5%)。两组年龄、性别、分型、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表1 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略)2.2 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手法复位1次治愈51例(75%),2-3次治愈6例,4次及以上9例,2例经多次复位仍有发作。分别在治疗1周和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见表2。表2 两组之间

6、疗效比较(略)其中治疗组1周时治愈率(83.8%)高于对照组(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7,P0.01),两组之间1个月时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7.1%和90.6%,2=2.39,P0.05)3 讨论 BPPV的发病机理,现广泛认同的半规管耳石症学说,认为来自椭圆囊的变性耳石脱落并游离于后半规管的内淋巴中。当头位改变时,聚集成块的耳石沿着重力方向移动,拉动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毛细胞受牵引发生偏移而出现眩晕发作。用半规管耳石症可以很好地解释BPPV的临床症状(1)变位性眩晕,只有当头位改变时,才会引起耳石移位与壶腹嵴偏移,才会出现眩晕;(2)潜伏期,头位改变引起耳石移

7、动,再带动壶腹嵴偏移,克服这些惯性需要一定时间,一般经过1-5s的潜伏期才出现眩晕;(3)短暂性,当头部不动后,耳石相应停止移动而使内淋巴停止流动,壶腹嵴回到原位,毛细胞放电频率恢复正常,眩晕消失;(4)互换性,表现为在相反的两个方向运动时均可引起眩晕;(5)疲劳现象,多次变换头位后,耳石沉积在半规管中的位置比较分散,壶腹嵴偏移程度减小,眩晕症状减轻。本组的BPPV患者均符合以上临床表现。 由于半规管与椭圆囊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以及耳石比重远大于内淋巴液的因素,使脱落的耳石最容易沉积到后半规管,有时会进入水平半规管,极罕见的情况下才会进入前半规管。故各类BPPV中以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水平半

8、规管BPPV次之,前半规管BPPV最少见。本组的BPPV符合这一特点。 本资料显示, 单次治疗治愈率为75%,1周内手法治疗治愈率(83.8%),高于对照组(59.4%)。说明手法治疗能更快地终止BPPV发作,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两组间1个月时治愈率治疗组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了此病的自限性。【参考文献】 1Parnes LS, Agrawal SK, Atlas J.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J. CMAJ,2003, 169 (7): 681-693.2Radtke A,Brevern V,Wilck KT,et al.Self-treatment of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Semont maneuvervs Epley procedureJ.Neurology,2004,63:150-155.3Gasani AP,Vannuc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