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1页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2页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3页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回答道,“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1“奔流不息”是形容河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描写河流的?(写出三个)_2“我遵循这条规律”,“这条规律”是什么?_3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用“”画出。2. 阅读重点段落。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

2、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1选词填空。 潜水  打水仗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_)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 (_)的情景。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填一填。(1)第一句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_的孩子们,表现了孩子们的_心情。(2)第三句用“水葫芦”喻指一个_的孩子,表现了这个孩子的_。3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1)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会潜水,呛着水了。(_)(2)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机灵以及潜水时高兴的心情。(_)(3)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

3、这时候显得很紧张,因为他怕有危险。(_)4针对“水葫芦”中的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表示否定。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C.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特定的词语。3. 课内阅读。池上小娃撑( )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 )踪迹,浮萍(   )一道开。1本文的作者是唐代的(_)。2给加点字注音。撑( )  藏( )  浮萍(   )3“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_4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_5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_4. 阅读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赠刘景

4、文_擎雨盖,_傲霜枝。_君须记,_橘绿时。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擎:_   君: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行诗句的意思。_望洞庭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  )A.唐代诗人李白 B.唐代诗人刘禹锡 C.宋代诗人苏轼3“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_。4诗中“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_、_的美。5诗中“和”的读音是(_),意思是(_)Ahe   Bhuo   C和谐 D温和,温暖6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

5、_与_。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1默写古诗。2诗中的“西子”指_。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和雨天的景象。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突出了西湖的_。6在诗中,诗人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5. 课内阅读。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_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_  _,钓竿上_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

6、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_。1把诗句补充完整。2第一句诗中把_比作_;把_比作_。这形象地写出了小溪_、_的特点。3与“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1)这首诗第一、二句是静态描写,描写的景物有垂柳、溪水、人影、鱼竿、蜻蜓。()(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中的“扑腾”是写孩子不小心掉到水里时的声音。()(3“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描绘了鱼跃人欢的画面。()6. 阅读与感悟。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

7、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动的景物有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到来了。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_。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_)句。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之情。7. 课外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小路。舍不得离去。可爱。形容鸟的叫声婉转动听。1诗中哪两个词体现了花的繁盛。()A.满、压 B.低 C.留连 D.自在2写花多的诗句是_,_。3第三、四句描写了蝴蝶_和黄莺_的画面。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

8、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清:冷清B.碧:碧绿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   ,“澄鲜”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9. 阅读诗夜书所见(1)补全诗句。夜书所见萧萧梧叶_,

9、_。_挑促织,_篱落_。(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代诗人_。由“萧萧梧叶”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得季课是_。(3)表示时间的句子是_。(4)“动客情”的“情”主要指诗人的什么感情?你能写一句话抒发这种感情吗?10. 课内阅读。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七言古诗是_诗人_在异乡_之作。( )A.唐;叶绍翁;触景生情B.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C.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2)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反衬出秋夜的_。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A.听觉形象;声音;喧闹B

10、.视觉形象;声音;寂静C.听觉形象;声音;寂静(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_”、“_”和“_”写出了秋意的_,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_。( )A.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凄凉B.梧叶、江上秋风、客情;清冷;凄凉C.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悠闲(4)儿童夜捉_,勾起诗人对_的回忆。诗歌流露出_之情。( )A.促织;家乡;留恋家乡B.促织;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C.促织;童年生活;留恋童年生活11. 课内阅读。我一天一天地长大,一本又一本新书充实了我的书橱。让人们去追寻飘渺的奇花异草吧,我却在书林中挖掘到无穷的宝藏。(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充实 &

11、#160;  追寻    无穷   (2)从这一段中,你可以看出来小作者对书的态度是( )A.讨厌 B.喜爱(3)“无穷的宝藏”指的是什么?12. 轻松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   ,   鸭先知。蒌蒿满地   ,正是河豚   。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和_、_并称为“三苏”。A苏洵 B苏小妹   C苏辙3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竹、_、_、蒌蒿和_; 动态的景物有_和_。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_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1默写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2“萧萧”是指_;“促织”是指_。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14. 阅读理解。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俗称元日。2诗中写了_、_、_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