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_第1页
遗传与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_第2页
遗传与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_第3页
遗传与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遗传与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摘 要 关于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含教育)”的论争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古老的话题。笔者在回顾心理学史上一些著名流派对该问题的阐述的基础上提出,该两大因素谁决定谁的继续争论从现实应用的角度是缺乏现实意义与价值的,心理学家应该更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在具体的问题上两者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心理发展中施加影响和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遗传,环境,教育,心理发展分类号 B8431 引言遗传作用,指的是父母对后代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因传递。环境作用,是指影响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含教育)。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发展的影响问题一直是心理学中争

2、论的一个焦点1。尽管现代的心理学家们已经不再彼此持有非此即彼的立场,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没有取得一致。2 正文回顾历史,考察现在,先让我们来回顾和了解有关制约心理发展因素的历史论述,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2.1 单因素论(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 单因素理论主要包括“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个理论都片面强调某个因素的作用而否定其他因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为代表,该学派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的遗传素质决定的,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用家谱调查作为其

3、观点的论据,这些资料是经过几代间接了解的,且其中调查对象的环境因素没有认真的分析,因此很难客观、科学。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ston)和斯金纳(B.F.Skinner)为代表。让我们来看华生提出的他闻名于世的一个论断: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Watson,1925)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

4、果,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教育的作用。他运用经典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婴儿的行为进行了“塑造”,这种“塑造”行为的理论在婴幼儿教养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的用处有限,不能解释儿童如何学会谈话、使用工具、跳舞等敏捷的和复杂的技能。而且,该理论否认了遗传的作用,否认儿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斯金纳则区分出反应性和操作性行为,他认为在反应性的条件反射中,刺激先于反映并自动的诱发行为,而在操作性的条件反射中,开始的刺激是不清楚的,有机体由紧跟着的强化刺激所控制径自地发出反应2。即可以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 2.2 二因素论(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 到了20世纪中叶,心理学家开始注意到了

5、遗传和环境的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开始分析各自的作用,此期的代表人物有“幅合论”的倡导者斯腾(W.Stern)和“成熟优势论”代表格塞尔(A.Gesell)。“幅合论”认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这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没有摆脱以静止、孤立的观点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利用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结论:在某种机能的生理结构未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达到成熟状态训练才能有效。该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内在发展的理论,但不否认发展需要环境的促进,不否

6、认环境的作用3。2.3 相互作用论(六十年代开始) 随着遗传与环境的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心理学研究者们发现了二者的复杂关系,于六十年代提出了相互作用论。这种观点认为是遗传和环境二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产生好的发展结果,不良的遗传和不良环境产生不良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当时比较流行并得到普遍承认的思想,主要代表有皮亚杰(J.Piaget)和瓦龙(H.Wallon),以及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前苏联维列鲁学派等。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7、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性以及作为内部机制的平衡化,平衡因素调节着前三个因素使之向一定方向发展。他认为儿童的智慧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切发展都是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力量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重视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维列鲁学派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结为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2.4 当代发展心理学观点 当代的许多心理学家已持较为一致的观点,即认为人类所有的复杂特质,都是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Plomin,1990)。即在个体心理发展中,遗传、环境都是不可缺少的,遗

8、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生理条件,规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潜在的可能范围,没有这个生理条件,心理就无从发展,但遗传素质仅是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下,这种可能性才会变为现实性;环境(含教育)则在个体一定的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确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环境对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一个人即使生而具有健全的遗传素质,如果不是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他就不可能具有人的心理,但环境是借助于人的教育活动而发挥其影响作用的,在人的环境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要使个体心理沿着符合社会要求或阶级要求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有经验的人对环境影响加以控制,选择善于引导他和周围的环境交往4。只有和环境的影响互相配

9、合,才能充分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就是遗现在人们努力探寻的正是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是如何联合来促进发展的。总之,通过对有关制约心理发展因素的历史论述回顾,可以清楚知道有关此问题的提出和争论的发展脉络,也对不同阶段不同心理心理学家所持有的观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当代的心理学家已经不再争论遗传和环境作用孰大孰小的疑惑,因为这样的争论对于我们的现实社会来说是缺乏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的,而且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两者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哪个更为重要。因此大对数心理学家们也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观点,都承认了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开始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两者究竟以何

10、种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这样,我们的探讨和研究才有比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我们的科研成果真正地应用于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发展。参 考 文 献1 【美】 Dennis Coon,郑刚等译.心理学导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7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811103易丽红.简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云梦学刊,2002,23(2)4阙之煐.论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79,01:47525 张焕霞,刘景良.遗传 环境和教育在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5(1)GENETIC AND ENV

11、IRONMENTAL (INCLUDING EDUCATION) IN THE ROLE OF THE PSYCHOLEGICAL DEVELOPMENT Wu Guoyun(Department of Finance,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AbstractTwo factors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 (including education),"

12、 Controversy has always been an old topic of psychology. In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e author of some well-known schools of psychology, a description of the issu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major factors to decide who's who continue to argue from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 is the lack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and psychologists should be more intensive to explore specific issues to study whether the two is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