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川芎提取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保护作用研究_第1页
试论川芎提取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保护作用研究_第2页
试论川芎提取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保护作用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川芎提取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谢炜,赵伟宏,于林,鲍勇              川芎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缩短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EC6 Lat),增加其波幅(C6 Amp),干预前后的差值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尤以川芎高剂量组作用更强,与颈复康组作用相当(P0.05)。川芎各剂

2、量组也能明显提高其电位传导速度(MCV),干预前后的速度变化差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以川芎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与颈复康组作用相当(P0.05)。见表2。   2.4  川芎提取物对模型大鼠颈髓及神经根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   大鼠颈神经根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出现明显水肿变性、髓鞘脱失等损伤表现;川芎各剂量组及颈复康组大鼠的颈神经根损伤程度较轻,出现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及髓鞘鱼骨样变的例数较少。见表3。表2  各组大鼠干预前后正中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差值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颈复康组比较:P0.05;

3、与高剂量组比较:P0.05表3  各组大鼠干预后颈髓及神经根病理形态变化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机械压迫、生物化学及疼痛产生因素3个方面有关,神经根受损后产生的自发痛、放射痛是神经根压迫病人的突出症状。疼痛的产生一方面由于机械压力和炎症因子直接兴奋背根节伤害性感受器;另一方面,基于神经根处缺乏神经外膜、束膜保护,血-神经屏障不完善的结构特点,使神经根易于受到损害。受损的背根节细胞与髓鞘脱失处的纤维异常放电,合成多种疼痛递质,产生自发痛和痛觉过敏4,节细胞数目的减少则使感觉障碍难以恢复。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

4、P)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及动物模型中都是敏感、精确地评价颈神经通路结构完整和功能的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的指标。当神经元膜环境的改变导致Na+、Ca2+内流出现细胞毒性水肿甚至坏死、凋亡3;而神经营养障碍及自由基对鞘磷脂的攻击,都会导致髓鞘受损,SLSEP传导减弱。SLSEP的传导减弱可以提示神经根的损伤程度,与根性痛的产生密切相关5。   本实验对川芎饮片应用传统水提法,提供包括内酯类(挥发油)、酚酸类(FA等)、生物碱(川芎嗪等)等多种川芎内活性成分,选用含量较高且性质稳定、HPLC法检测灵敏的阿魏酸6,作为定量指标;采用了椎管插线法造模7,通过局部压迫方法建立稳定的神经根型

5、颈椎病大鼠模型,以表现其根性疼痛,探讨了川芎提取物对模型大鼠自发痛和因疼痛挛缩造成的步态障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SLSEP的相关指标和神经根病理形态的变化。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通过模型中机械压迫,可以造成根性自发疼痛,大鼠损伤侧前肢不敢触地,步态明显障碍,行走时跛行或足内收蜷缩畸形,甚至受损足抬起蜷缩、走动时不着台面;SLSEP检测提示其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同时神经根出现明显水肿变性、髓鞘脱失等损伤。而当给予的川芎提取物(有效成分)中FA剂量为252.2(高剂量)、126(中剂量)、63.05(低剂量)mg·kg-1·d-1灌胃10 d后,可以明

6、显减轻大鼠左前肢的自发痛,改善其步态,并缩短大鼠受损神经SLSEP的潜伏期,增高其波幅,加快其传导速度,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作用较好。提示川芎对受损神经的轴突髓鞘及神经细胞可能存在保护作用,从而抑制其根性疼痛的产生和持续。通过对受损神经根的病理形态观察,也证实了川芎各剂量组的大鼠神经元及髓鞘结构较模型组完整,对受损神经根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川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提供了实验依据。推测其可能机制在于川芎内有效物质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供应、促进水肿消退的作用;也存在拮抗自由基对细胞膜脂质及鞘磷脂的损伤,阻止神经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8,提高Ca2+Mg2+ATP酶的活

7、性,抑制钙离子内流,保护了线粒体功能;或者抑制了神经细胞伤害性Na+、K+电流等来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9,从而阻止病变发展,有利于受损组织修复。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72-474. 2 李远,贾波.浅谈剂量对川芎功效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5,23(1):25-26. 3 WINKELSTEIN B A,WEINSTIN J N,DELEO J A. The role of mechanical deformation in lumbar radiculopath

8、y: an in vivo model. J.Spine,2002, 27(1):27-33. 4 KOBAYASHI S, YOSHIZAWA H. Effect of mechanical compression on the vascular permeability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J .J Orthop Res, 2002(20):730-739. 5 马越,党耕町,刘忠军,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肘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9):652-654. 6 WOOLF C J, COSTIGAN M.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lational plasticity and the generation of inflammatory painJ .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 7723-7730.  7 窦夏睿,孙建宁,王威,等.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