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释】1莱,古国名,在今山东省黄县东南,公元前567年被齐所灭。维,即今山东省高密县。2力行,努力做事。重于齐,为齐所重,受齐国人敬重。3重(ch6ng)肉,有重复的肉食,即有两种肉菜。4危言,不畏危难而直言。危行,正直行事。5顺命,遵命行事。衡命,权衡利弊斟酌办事。【译文】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凭着他的节省俭朴,努力做事,为齐人所敬重。他当了齐国宰相以后,吃饭从来没有两盘有肉的菜,侍妾不穿绸缎衣服。他在朝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直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 就正直地做事。国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从政令行事;国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
2、能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扬诸侯。【原文】越石父贤,在缥继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骏赎之,载归1。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2。晏子G91DEM,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 绝之速也3?”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讪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缥继中,彼 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缥继之中4。”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注释】1越石父,齐国的贤士。缥继(1 6 ixi 6),捆绑犯人的绳子。左骏(c a n),马车左边 的马。2弗谢,没有告辞,主语“晏婴”省略。谢,告辞。 闺(gu i ),内室的小门。久之,很长时间,“之”是助词,凑足音节。绝,断绝
3、交往。3G91DD(jue )然,惊异的样子。摄,整理。 谢,道歉。厄(6 ),危难。4讪(q U),屈;信,通“伸”。 感寤,有所感而觉悟。寤,通“悟”。【译文】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他因犯罪而被绳索捆绑押送。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了他,晏子就解下车子左边驾车的马为他赎罪,同他一起坐车回家。 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好长时间,越石父就请求同他绝交。晏子大吃一惊,急忙整好衣冠道歉说:“我虽然没有仁德,可是我把您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您为什么提出绝交这么快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屈辱,但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到尊重。当我处在绳索捆绑之中时,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
4、你既然觉悟到了并赎我出来,这就是我的知己;知己而待我无礼,那我还不如被捆绑好呢 !"晏子于是就请他进来待为上客。【原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NFDA我夫1。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2。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以实对5。晏子荐以为大夫。4。”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1御,驾驭车马的人。门间,门缝。NFDA3(kui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看。2拥,持。大盖,大的车盖。策,马鞭,用作动词,挥鞭赶车。3去,
5、离开,离去。 志念,思虑。 自下,使自己处于别人之下。4乃,却。5抑损,谦卑。 怪,感到奇怪。【译文】晏子做齐国宰相,有一天坐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只见她的丈夫给宰相驾车,支起车上的大伞盖,挥鞭赶着驾车的四匹马,神气十足,非 常得意。不久,车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离去的原因。妻子说:“晏子 身高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扬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思虑深沉,常常表现出谦 卑的神态。而现在你身高八尺, 却给人家做车夫,可是你的心意反倒自以为满足了,我因此 要求离去。”从此以后,她的丈夫自己就谦虚谨慎了,晏子觉得很奇怪,便问他,车夫如实 相告。晏子便推荐他做了
6、大夫。【原文】太史公曰: 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1,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2。至其书,世多有 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3。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4。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 称霸哉5?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6。”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7,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8?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9!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 所忻慕焉10。【注释】1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都是管子中的篇名。晏子春秋,后人托名晏子作,内容是记载晏子的言行事迹。2其
7、著书,即“其所著书”,他们所写的书。行事,所做的事情,事迹。 次,编次,编写。3轶(y i)事,同“逸事”,不见于记载的事情。4孔子小之,“小”用作意动,意即看不起。论语八侑:“子曰:管仲之小哉! ”5王,指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与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相对。6这三句引言见孝经事君,原文是:“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7 “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 一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庄公与齐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崔杼杀了庄公。晏婴进了崔家之门, 把庄公的尸体枕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然后站起身来,连跺了几次脚,尽了君臣之礼,才离开。8 “见
8、义不为,无勇也”是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的话。9犯君之颜,冒犯君主的威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孝经事君中的话,参见本文注6。10虽,即使。 执鞭,拿着马鞭子赶车,也就是做驾马车的车夫。忻慕,高兴钦暴。【译文】太史公说:我读了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又读了晏子春秋,他们的言论记载得很详尽啊。读了他们的著作以后,还想观察他们的 行为,所以就编列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所以不再论及,只记 载他们的逸事。管仲是世人所说的有才干的大臣,可是孔子却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孔子认为周朝政治 衰微,桓公既然贤明,而管仲并没有勉励他行王道,竟然辅佐他成了霸主吗?古语说:“顺从君王的美善
9、之举,匡正君王的过失错误,就能使君臣相亲。”这难道就是说的管仲吗?当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大哭,尽了君臣之礼离开的时候,难道就是人们所说的“遇 见坚持正义的机会,却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的进谏,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了朝就想竭尽忠心,退了朝就想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就算是给他拿着马鞭赶车,也是高兴钦慕的。原文公子闻赵有处土毛公藏于博徒(1),薛公藏于卖浆家(2),公子 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3)。公子闻所在,乃问步往从此两 人游(4),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大 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5),公子妄人耳(
10、6)。”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 而救赵,以称平原君(7)。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8),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 尚恐其不我欲也(9),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 (10)。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11),固留公子(12)。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 原君客(13)。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 使使往请公子(14)。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 (15),死。”宾客皆背魏之赵(16),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
11、两 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 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17),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18),公 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及卒(19),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 救魏(20)。注释(1)处士:指有才德而未仕或不仕的人。博徒:聚赌的人。?(2)卖浆家:出卖酒浆的店家。(3)自匿:主动地隐藏起来。(4)间步:悄悄地步行。游:交游,交往。(5)妄:胡乱。(6)妄人:无知妄为的人。(7)称:符合,满足。(8)豪举:豪放的举动。另一说,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 正义札记云:“谓徒以客众为豪耳。”(9)不我欲:即“不欲我”,不要我。(10)乃装为去: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去
12、。足(11) 免冠谢:脱帽谢罪。(12) 固 : 坚 持 、 坚 决 。(13) 倾:倒出来,竭尽。(14) 使使:前“使”字,派遣;后“使”字,使者。(15)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有敢于替魏王使者通报传话 的 。(16) 之:往、到。(17) 恤:体恤,顾念。(18) 夷:平。(19) 卒:结束。(20) 告车趣驾:嘱咐车 夫 赶 快 套 车 。 趣 , 通 “ 促 ”, 急 促 , 赶快。译文公 子听 说 赵 国 有 两 个 有 才 有 德 而 没 有 从 政 的 人 ,一 个 是 毛 公 藏 身 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 里 ,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
13、子 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 步 行 去 同 这 两 个 交 往 ,彼 此 都 以 相 识 为 乐 事 ,很 是 高 兴 。平 原 君 知 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 胡 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 了 公子。 公 子听 后就向夫 人告辞准 备离 开这里 ,说:“以 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 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 道 平原君 与 人交 往,只是 显示富贵的豪 放举动罢了,他 不 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
14、 ,到了赵国 ,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 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 交 。 ”于 是 就 整 理 行 装 准 备 离 去 。夫 人 把 公 子 的 话 全 都 告 诉 了 平 原 君 , 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 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 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 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 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 国
15、。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 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 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 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 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 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话还没说完,公子脸 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昔先圣王 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 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日:“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
16、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 其泽、 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日:“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 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 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 ?"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 对曰:“不可。夷吾 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 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
17、 哀不己若者;其于 国也,有不闻也;其 于物也,有不知也; 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 大匠不斫, 大疱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选自吕氏春秋卷一 贵公 )注伯禽:周公之子,被封到鲁,成为鲁国的第一位国君。利而勿利也:意为“(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夷吾:管仲,名夷吾。桓公时为齐相,帮助桓公成为春秋五 霸之首。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
18、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 “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 “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 “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
19、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 卷八 " 尊贤 ,有改动)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
20、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 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
21、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 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 “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 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 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 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
22、?”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 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
23、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邮,为楚良臣。”“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 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利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
24、王奔随。(选自国语楚语,有改动)注: 子常, 子囊 (即后文的“先大夫”) 之孙; 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国的官员。文中这些人名及地名下加了横线;文中成王(后文又简称“成”)这类王名下也加了横线。称赋:与兵赋相称。宾献:馈赠及进贡。若敖氏,与斗子文同族。放:依。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 ! 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 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古时候 (君臣) 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
25、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 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 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 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当政的
26、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 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 灭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 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
27、,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昭王跑到随国。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 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 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 二君曰:"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 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 :晋阳之围也,寡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仓库考试题及答案
- 品质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模拟练习试题及答案
- 机关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河流水系试题及答案详解
- 云南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分析试题及答案
- 科技驱动下的纺织设计变革尝试试题及答案
- 东营社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卫辅警考试题库
- 汉语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析论文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有为有不为》教案
- 高中部学生会职责与组织架构分析
- 骨科专业培训计划及总结
- 钢结构钢筋大棚施工方案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终稿)
- 家政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及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 镇扫黑除恶培训
- IDC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