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题_第1页
高中政治哲学题_第2页
高中政治哲学题_第3页
高中政治哲学题_第4页
高中政治哲学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政治一一哲学题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著名词句。该句极尽豪迈奔放之美,同时又深刻地诠释了“风流人物”的历史归宿。这告诉我们:A. “风流人物”驾驭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创造了历史B. “风流人物”虽对社会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终被历史遗忘C. “风流人物”虽对整个人类做出重要业绩,但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客观性D. “风流人物”只不过是人类群体中的个体,其作用有大有小2、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等“数风流人物”在毛泽东笔下均“俱往矣”, 而新的时代呼唤“今朝”的“风流人物”。这种历史观体现了:A. “风流人物”均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B. “风流人物”需要与时

2、俱进,承载过去,面向未来C. “风流人物”脱离特定社会条件,便失去其人生价值D. “风流人物”需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3、 一个女孩给我打电话说: “你过来吧, 我家没人。 ”于是我去了, 她家的确一个人都没有。 材料中的“我”的错误在于:A.把整体误解为部分B.把矛盾的普遍性误解为特殊性C.把现象误解为本质D.把必然性误解了偶然性4、“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告诉我们:A.真理都有其适用的特定范围B.真理相对于谬误而存在C.认识需要不断深、扩展和推移 D .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5、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

3、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的这种时间观说明:A.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B .矛盾这事物及其各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结的D.矛盾就是一分为二6、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主要是说:A.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B .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D .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7、“人生万物,万物生和!”在大千世界的轮回变幻中无论是生命的哲学还是生存的伦理都互通有无,我国伟大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这种哲学视点在文学意境中的反应分为两类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他强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谓之“有我之境”;情感比较含畜,不动声色的意境为“无我之境”)下列能引发读者深刻的极致共鸣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A.B.C.D 8、与“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 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操千曲而后晓声 , 观千剑而后识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博观而约取 , 厚积而薄发A.B .C.D9、下列说法和“木桶

5、原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 .链条的坚固程度取决于它最薄弱的环节C.差以毫厘,谬以千里D.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成语“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启示我们:A.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11、老子说:”大直若屈 , 大巧若拙 , 大辩若讷”。这启示我们:A.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B.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C 对立统一是是事物的普遍规律D 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有: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

6、足则知荣辱 登山则情满于山 , 观海则意溢于海A.B .C.D .13、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 三国志 ) 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刘勰 )A.B.C.D.14、古语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可有人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两种观点:A.都是正确的,两种观点都阐明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B.都是错误的,两种观点都割裂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C.都是正确的,两种观点只是就内外因的一方面而立论D.都是片面的,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内外因的另一个方面15、菜根谭里

7、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B .意识来源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客观事物和主观思想具有先行后续的属性D.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选择性16、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 “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能促使实践主体能动地创造客体 将提高实践主体改造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会引导实践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指向 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8、为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B .C.D.17、唐代柳宗元在( 敌戒 ) 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B .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18、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事物发展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运动只是就具体参照物而言19、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

9、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A.实践能决定认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20、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启示我们要获得战争的成功必须:认识事物的固定规律并指导战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机结合区分规律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指导战争先认识战争规律后从事战争实践A.B .C.D.21、中国语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

10、的有: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弃其糟粕,取其精华22、“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23、在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巧妙地将雪花比拟成梨花,说明:诗人根据“雪花”与“梨花”的固有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诗人认识到了 “雪花”、“梨花”包含着的矛盾的普遍性诗人善于捕捉灵感诗人的认识实现了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A.B.C.D.24、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暴雪给明年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好的墒情,但也造成看巨大损失。但相关专家指出,其实,这次暴雪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这种分析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的反映不同把握了事物的“主流”坚持了发展的观点看为问题A.B.C.D.25、拉丁美洲名言“魔鬼总把自己隐藏在十字架下”说明的哲理是:A.事物有现象和本质的区别B.事物有真相和假象之分C.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反映D.假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26、“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内外因关

12、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27、“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A.B .C.D .28、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句话的要义是:A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29、下列古训名言

13、与漫画( 图 11) 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B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D .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札记)3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B .C.D .31、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

14、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 B .C.D.32、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 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 认识对象的改变, 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B.C.D .33、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 1963 年提出,其大意是: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B C.D 34、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