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项选择题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下图 3 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 。据图完成12题。1 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海拔约为A 2019m B 1500m C 1000m D 500m2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A 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 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加后降低D.海拔升高,降水先降低后增加1.D 2.D 【解析】第 1题,先找出暴雨剖面中降水量最大的点,再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线与地形剖面的交点的海拔即为降水量最大地区的海拔,约为 500 m 。第 2题, 读图可知,总体上,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大致在500 米以下的

2、地区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在500 米以上的地区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 ,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A 东南部B 西北部C 东北部D 中东部4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图甲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B 影响图乙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C. 一般情况下图甲所示月份h地农作物受寒潮影响最严重D 图乙所示月份h 地可能出现伏旱天气3 A4 D 【解析】第3 题,由图可知,东南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气温年较差在12;西北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8 ,最热月平均

3、气温在24,气温年较差在32 ;东北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8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4 28,气温年较差在24 36 ;中东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8,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4 28 ,气温年较差在16 28 。第4 题,图乙表示夏季气温分布, h 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7 、 8月份雨带移到华北、 东北,此时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图中有等温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图乙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说明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图甲所示月份为 1 月份, h 地因北部有山地阻挡寒潮入侵,农作物受寒潮影响较小。2019 年 12 月 26 日,西北地区首列高速铁路一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这是中

4、国首条穿越高海拔、高寒、干旱地区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56 题。5 .与兰新高铁相比,建国初期修建的兰新铁路最终未能通过西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科技6 .不属于兰新高铁带来的影响是A.优化西北省区之间的交流环境B.拓宽沿线省区天然气运输通道C.促进沿线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D.大大提高出疆通道的运输能力7 .D 6.B 【解析】第5 题,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海拔、高寒、干旱是制约该地交通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些自然因素对交通建设的限制逐渐被克服。第 6 题, 兰新高铁优化了西北省区之间的交流环境, 促进沿线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 大大提高出

5、疆通道的运输能力。 沿线省区天然气运输主要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 兰新高铁修建不能拓宽天然气运输通道。读“某地区等高线图” ,完成79题。7 .图中地区的地貌类型是A 冲积扇 B 河口三角洲C.喀斯特地貌D.沙丘8 .图中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 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B 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C. 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D 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9 .图中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为A 甘蔗、柑橘B 甜菜、柑橘C.花生、苹果 D.棉花、茶树10 A 8.C 9.C【解析】第7题,地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位置,冲积扇发育

6、。第8题,该地地形为缓斜的冲积扇;利于排水,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较高。第9题,地为山东丘陵,花生、苹果种植较多。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蒸发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年蒸发量A 丙地小于600毫米11 35 N 以南地区由南向北递减C 空间变化幅度乙地区小于甲地区D 400毫米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重合11 正常年份,乙地区处于多雨期时丁地区正值A 伏旱B 阴雨C.春旱 D.低温10 C11 A 【解析】第10题,图中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600mm 内,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可判断丙地年蒸发量大于600mm ;图幅南部地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

7、都是600mm ,说明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然后又递增。图中甲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 乙地区等值线分布稀疏, 说明甲地区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我国内、 外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图中 400mm 等值线位置偏南。第11题, 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时, 华北地区正值雨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 受副高控制,正值伏旱天气。读我国局部区域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213 题。12 .图示区域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为A. 东部多,西部少B .中间多,南北少C.2-4月少,5-7月多D.从2月至7月

8、持续增加13 .图中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是A. 受台风的影响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C.锋面雨带的南移D.夏季风势力较弱12. C13. B【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该区域降水57月比较多,2 4月降水比较少。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局部地区降水也比较少, 西部局部地区降水也比较多, 并不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图示区域中间地区局部地区降水也比较少, 南北局部地区降水也比较多, 并不呈现出中间多、南北少的特点。图中降水量从2 月至 7 月并不持续增加。第13 题,由图可知,甲位于30 N 附近地区, 7 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二、综合题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0分)居住

9、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 。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 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 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左下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右下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第 3页 /共 6页(1)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8分)(2)请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对该区山高谷深的地形特征作出解释。(4分)(3)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并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原因。(12分)(4)小明建议

10、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6分)【答案】(1)天气特征:多晴天,少云雨;(2分)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2分)理由:因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地形阻挡,为冬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 不易降水;(2分)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小;避风:且气流在下沉过程伴有增温。(2分)(2)由内力作用出现山体褶皱或者断层;(2分)然后河水在山体间流动,从山谷中穿过,流水的长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2分)(3)山地多(2分);相对高差大(2分);河谷海拔较低(2分)。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为主,线路少,密度低(2分);山地

11、多,地表起伏大,运输效率低 (速度慢)(2分);运输距离长,蔬菜易腐烂(2分)。(4)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3分)(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 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不佳,不适宜度假)(3分)【解析】(1)该问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根据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在上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 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 少,晴天较多。(2)地形地貌的形成往往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于该地区而言,内力作

12、用引起的地壳上升是形成该地“山高”的主要原因,而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蚀是形成该地“谷深”的主要动力。( 3 )该地区山高谷深,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是发展立体农业的良好地形条件。该地地形起伏大,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小,运输效率低,且因运输距离长,蔬菜在运输过程中易腐烂,因此造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 4 )该问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该问属于论证类问题,在考纲中属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四方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目标层次高,但命题人能够化繁就简,以较为容易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 “对空气质量的质疑” ,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百里钢城”说明工业尤

13、其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多,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废气,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形闭塞,且冬季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质积聚产生污染,多雾霾,导致空气质量差,不适宜度假。15 (18 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腾格里沙漠腹地生态脆弱却生机勃勃,这里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地下水资源也十分充足, 当地还蕴藏着丰害的芒硝、 原盐、 煤、 铁等资源, 许多牧民策居于此。 近年来当地 “筑巢引凤”的发展战略。吸引了江、浙、沪众多重化工企业在此落户,这些企业一边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生产,一边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1)分析图中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对当地

14、水体的不利影响(4 分 )(2)生态专家认为“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请分析原因。(6 分 )(3) 为了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是否应该承接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8 分)【答案】 ( 1 )生产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 2 分) ;大量污水排放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污染( 2 分) 。( 2 ) 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发现和诊断( 2 分) ; 沙漠环境水循环周期长 (地下水流动速度慢) ,不利于水体的净化( 2 分) ;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 2 分) 。( 3 )应该( 2 分) ;当地资源丰富,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

15、 2 分) ,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 2 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 分) 。不应该( 2 分) ;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2 分) ;高耗水的工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 2 分) ;高排污工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当地 居民的生活( 2 分) 。【解析】(1)注意题目要求是工业生产对“水体的不利影响”。由题可知重化工企业生产用水量大,而且该地区工业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污染。(2)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旦污染不易被发现和诊断;沙漠环境下,水源补给量小而且地下水流动速度慢,水循环更新周期长,不利于水体的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