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检索表_第1页
鳞翅目检索表_第2页
鳞翅目检索表_第3页
鳞翅目检索表_第4页
鳞翅目检索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附五:鳞翅目成虫分科检索表前翅与后翅脉相相同。径脉(R)各分为5支,所以两翅上由中室发出来的脉都多于7条。前翅以翅轭与后翅连锁 同脉亚目前翅与后翅脉相不同。后翅径脉(R)不分为5支,其R1与亚缘脉(S©合为1条Sc+R1,径分脉( Rs) 不再分支。 所以由中室发出来的脉少于 7 条。 后翅以翅僵或翅基区与前翅连锁。少数种类翅退化,或完全无翅异脉亚目(一)同脉亚目:前、后翅脉相相同,形状相似,前翅后缘基部有指状的翅轭。本亚目包括较原始的种类, 只有少数科, 如毛顶蛾科、 蝙蝠蛾科等。 前者体小, 上颚存在, 翅狭长,后翅有长缘毛,

2、幼虫潜叶;后者体大,翅宽,触角特短,幼虫蛀树木干部。(二)异脉亚目分科检索表1 、触角末端膨大呈球杆状、棍棒状或纺锤状等,后翅决无翅僵,翅基区多发达(蝶类)球角组2触角末端不膨大,为丝状、锯齿状、栉齿状和羽毛状等,稀有末端膨大者则后翅有翅僵,少数种类无翅(蛾类)异角组122 、触角端部有钩,前翅径脉5 支,都从中室分出,基部不合并弄蝶科触角端部无钩,前翅径脉基部合并或几乎消失33 、 前足发育正常 4前足退化,不用来步行,无爪,至少雄性如此64 、前翅有 2 3 条臀脉,后翅只 1 条臀脉 5前翅只 1 条臀脉,后翅2 条臀脉粉蝶科5 、前翅有径脉5 条,后翅常有尾状突起凤蝶科前翅有径脉4 条

3、,后翅无尾状突起绢蝶科6 、前翅径脉5 条,雌、 雄的前足都极退化,缩在胸下不起作用 7前翅径脉3 4 条,雌前足有作用,雄的相当退化 107 、 后翅中室为一发达的脉纹所闭 8后翅中室开式,或有退化的横脉 98、前翅有几条脉纹基部膨大,雌前足有跗节眼蝶科前翅脉纹基部不膨大,雌前足末端呈一皱缩的球斑蝶科9、后翅后翅臀区有一大形凹陷,腹部可以放在里面环蝶科后翅没有上述的构造蛱蝶科10、下唇须很长,为体长的 1/4 至 1/2喙蝶科下唇须很正常 1111、后翅前缘在肩角处加厚,亚前缘脉基部有一小分枝(即肩脉)蚬蝶科后翅肩角不加厚,没有肩角,触角上有白环灰蝶科12 、有翅 13无翅或极退化 7713

4、 、 前、 后翅均分裂成几片 14前、后翅均不分裂 1514 、前翅分成2 4 片,后翅分成3 片羽蛾科前、后翅均分成6 片多羽蛾科15 、 后翅宽,其缘毛短于翅的宽度 16后翅狭,其缘毛长于翅的宽度 4916、后翅A脉只有1条或2条,无1A 17后翅 A 脉只有 3 条,有1A3517、前翅M2 基部近于 M3 ,远于 M118前翅 M2 基部在 M1 与 M3 的中央或近于M1 2918 、后翅基部无翅僵枯叶蛾科后翅基部有翅僵 1919 、后翅顶角尖麦蛾科后翅顶角圆而不突出2020、后翅Sc+R1脉退化,故中室前缘无翅脉鹿蛾科后翅 Sc+R1脉存在,故中室前缘有翅脉 2121、后翅Sc+R

5、1与Rs彼此不连接,有时由一斜走小横脉相连 22后翅Sc+R1与Rs脉一段相连接 2522、中室内有脉将中室分为小室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蓑蛾科中室内无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2323、后翅Sc+R1与Rs彼此不连接 24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前缘由一斜脉相连天蛾科24 、前翅R2、 R3、 R4、 R5 共柄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钩翅蛾科前翅R2、R3、R4、R5分离,不共柄窗蛾科25、后翅Sc+R1与Rs在中室中部或后部相并接或很接近,喙极退化毒蛾科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基部并接,或一直并接至中部或端

6、部 2626、后翅 Sc+R1与Rs在中室基部并接 27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基部并接直延到中部或端部 2827、触角略向末端膨大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虎蛾科触角不向末端膨大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夜蛾科28、有单眼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灯蛾科无单眼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脉瘤蛾科29、后翅Sc+R1与Rs彼此不连接,无翅僵大蚕蛾科后翅 Sc+R1与 Rs连接或十分接近或由一小斜脉相连 3030、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前缘由一小斜脉相连 31后翅Sc+R

7、1与Rs直接连接,或十分靠近 3231 、触角羽状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蚕蛾科触角非羽状,为丝状,锯状或末端渐膨大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天蛾科32、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外十分接近波纹夜蛾科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前缘并接或十分接近 3333、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基部附近并接 34后翅Sc+R1与Rs并接至中室中部或与中室前缘平行而十分靠近一一舟蛾科(天社蛾科)凤蛾34、前翅R5出自中室,不与 R4共柄 科前翅R5不出自中室,而与R4共柄尺蛾科35 、 后翅或前、后翅透明, 仅边缘有鳞片,前翅极狭长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透翅蛾科前、后

8、翅大部分布满鳞片,前翅不极狭长 3636 、前翅A 脉有 2 条,且很发达37前翅 A 脉仅 1 条,少数有2 条但不发达 4137 、 前翅在中室顶端有小的翅室 (径锁室) 38前翅无上述径锁室 3938 、 前翅中室内有由中脉分叉形成的小翅室 (中脉付室) 木蠹蛾科前翅中室无上述中脉付室谷蛾科39 、 喙很发达斑蛾科喙不发达 4040 、 下唇须很发达刺蛾科下唇须不发达谷蛾科41 、后翅 2A 基部分叉卷蛾科后翅Cu基部有长毛,如无长毛则前翅R4和R5分离小卷蛾科后翅 2A 基部不分叉 4242 、后翅M1 与 M2 基部远离,各出自中室两角螟蛾科后翅 M1 与 M2 基部接近4343 、

9、 前、 后翅中室均被中脉基部分割蓑蛾科前、后翅中室均不被中脉基部分割,或只其一(或前或后)为中脉所分 4444 、 下颚须发达, 如很小则前翅有小付室 45 下颚须缺少,前翅无小付室雕翅蛾科45、后翅Sc+R1与Rs彼此不并接 46后翅Sc+R1与Rs相接麦蛾科46 、 后翅 Cu1 与 M3 基部接近或共柄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47后翅 Cu1 与 M3 基部不接近,不共柄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4847 、 后足胫节蓬松, 有很短的下颚须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麦蛾科后足胫节光滑,下颚须很退化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雕

10、翅蛾科48 、 后足胫节蓬松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长角蛾科后足胫节光滑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巢蝶科49、后翅 A脉有3条,第2条有时在基部呈叉状50后翅 A 脉只有 1 条或 2 条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5850 、 前、 后翅中室内均被中脉基部分割, 后翅各脉均分开而不相合并彼彼彼彼彼彼谷蛾科前、后翅的中室,或其中之一,不被中脉基部分割,否则后翅有一部分脉基部合并5151 、 下颚须发达, 否则前翅有小付室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52下颚须不发达,前翅无小付室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

11、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5752 、 下颚须第2 节有簇生的毛或鳞片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菜蛾科下颚须第2 节无簇生的毛或鳞片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5353、后翅Sc+R1与Rs并接,顶角下面的外缘多凹入麦蛾科后翅Sc+R1与Rs不并接 5454 、 后翅 Cu1 与 M3 并近或共柄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彼55后翅 Cu1 与 M3 不接近更不共柄5655 、 后足胫节蓬松, 有很短的下颚须麦蛾科后足胫节光滑,下颚须很退化雕翅蛾科56 、 触角长于前翅长角蛾科触角短于前翅谷蛾科57、前翅2A 基部不分叉绢蛾科前翅 2A 基部分

12、叉 麦蛾科58 、前翅Cu 不伸达翅的边缘微蛾科前翅 Cu 以 1 或 2 条分支伸达翅的边缘5959、前翅 Cu1、Cu2与M3共柄谷蛾科606165前翅 Cu 出自中室 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0 、 前翅有小付室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前翅有无付室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1、后翅Cu和M均只有1条冠潜蛾科后翅 Cu 分为 2 支, M 分为 2 支或 3 支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662 、 下唇须第2 节被有丛毛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菜

13、蛾科下唇须第2 节无丛毛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363、后足胫节蓬松,前翅M与Cu共5条绢蛾科后足胫节光滑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464、前翅 M1与R5共柄举肢蛾科前翅 M1出自中室不与 R5共柄巢蛾科65、前翅R分为4或5支,如分为3支则M1与R最后一支相连接 66前翅 R 分为 3 支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7666、下唇须向上弯,前翅2A 基部分叉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7下唇须直伸或向下垂,如上弯则前翅2A 不分叉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7067、前翅M

14、与Cu各为一支鞘蛾科前翅 M 分为 3 支, Cu 分为 2 支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868、后翅 M3与Cu共柄或出自同一点,有横脉麦蛾科后翅 M3 与 Cu 分开,或无横脉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6969、前翅 R4与R5分开菜蛾科前翅R4与R5共柄尖翅蛾科70 、 有下颚须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细蛾科无下颚须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7171、前翅M1出自中室,不与R相连,下唇须向下垂巢蛾科前翅M1与R5共柄,或下唇须向上弯 7272 、 下唇须向上弯73下唇须向下

15、垂7473 、 后翅狭长, 披针形尖翅蛾科后翅卵圆形雕翅蛾科74 、 触角第 1 节有槽, 可盖在复眼上潜蛾科触角第 1 节非盖状 7575、前翅M加Cu脉共分为2支细蛾科前翅 M 加 Cu 脉共分为 3 或 4 支谷蛾科76、前翅 2A 基部分叉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潜蛾科前翅 2A 基部不分叉 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细蛾科77 、无足或足很退化, 很少离开其巢囊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雌) 蓑蛾科有足,足决不退化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7878 、 腹部被有密的鳞片和刺, 或被暗灰色长毛支

16、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雌)尺蛾科腹部被有细的线状毛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雌)毒蛾科附六:鳞翅目幼虫分科检索表1 、胸足发达,骨化并分节,腹足通常发达,或仅留趾钩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6胸足退化,肉质不分节,或无胸足,腹足常退化,或无腹足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22 、头侧各具 6 个小单眼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5头侧各具 1 个小单眼,或无单眼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33、蜕裂线终于触角外侧,唇基为三角形,单眼靠近其前角,体长 8支10 毫米,潜入桦木、榛、板栗、麻栎等叶内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17、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毛顶蛾科蜕裂线终于触角内侧或看不到, 唇基为长方形或梯形, 单眼远离其前角, 体长一般不超过5 毫米 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44 、唇基前宽后窄,体常为筒形,前胸无足,腹足位于第2支7 腹节上,退化且无趾钩,潜入叶、树皮或果实内,或钻入茎、叶柄内形成虫瘿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微蛾科唇基前窄后宽,体常平扁,如具腹足则位于第3支5 腹节上,早龄潜叶,晚龄常卷叶等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细蛾科5、腹足位于第3支5 腹节上,退化而仅留趾钩,或无腹足,体长不超过 5 毫米,早期潜叶,晚期折叶、卷叶或

18、在叶面织蔽盖物而藏其中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细蛾科腹足位于第3支6 腹节, 退化而仅留趾钩, 体长不超过10 毫米, 潜入麻栎、 杏及蔷薇属等植物叶内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冠潜蛾科6 、腹足发达,或仅留趾钩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9腹足退化或无,无趾钩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 77、唇基伸达颅顶,体常为筒形,体长不超过 10 毫米,栖入随带的鞘内,鞘常附在叶上,身体前部钻入叶内取食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鞘蛾科唇基不伸达颅顶(颅顶形成一窄裂缝者为例外),体多为纺锤形或

19、蜡蝠(鼻涕虫)形 88、头入胸部内,体分节不甚明显,多被有枝刺或次生刚毛,体长15支 30 毫米,蛹化于坚硬的茧中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剌蛾科头露在胸部外,体分节明显,仅被原生刚毛,体长不超过 15 毫米,蛀入种子或潜入禾本 科植物叶内等(少数)麦蛾科9、体除被原生刚毛外。有次生刚毛或毛簇,次生刚毛有的仅限于腹足或腹面,如不明显或无次生刚毛则仅具1 对腹足 45体仅被原生刚毛,无次生刚毛或毛簇 1010 、第6 腹节无腹足,体长不超过5 毫米,早期潜叶,晚期卷叶缘为害,或整个幼虫期潜叶细蛾科第 6 腹节具腹足1111、腹足上的趾钩排列成弧形纵条的中带 40

20、腹足上的趾钩排列成完整的环,或为不封闭的缺环,或横带1212、前胸气门前下方的侧毛组(L)具3毛,如具1毛则住在鞘内,或腹足上趾钩数少或仅留痕迹 16前胸气门前的侧毛组具 L1及L2二毛,如仅具1毛则为水生,其前胸气门退化或无(水生的螟蛾科) 1313 、腹足上的趾钩为单序 15腹足上的趾钩为双序或3 序,如为单序则中胸、后胸足基上方的亚腹毛组具 SV1 及 SV2二毛 1414、中胸、后胸的亚腹毛(SV)仅具SV1一毛,如具2毛则腹足上的趾钩为单序或3序,第 9 腹节两 D1 毛间的距离较两D2 间的距离为大,体长10 35 毫米,习性不一螟蛾科中胸、后胸的亚腹毛组(SV)具2毛,第9腹节两

21、D1毛间的距离较两 D2毛间的距离为 小,体小型,卷叶或钻入十字花科等植物茎内窗蛾科15 、 第 8 腹节气门的大小和位置正常, 钻入菊科、 忍冬等植物的茎及花内, 常形成虫瘿多羽蛾科第 8 腹节的气门大而靠近背中线,中型,蛀食仁果类、核果类及枣树等果实果蛀蛾科16 、前胸的侧毛组与前胸盾分离,并位于气门之前19前胸的侧毛组与上方的 6 根毛位于一连续的骨化区上,或位于前胸盾的下缘,如与前胸盾分离,则围绕气门,或腹足趾钩为多行 1717、中胸、后胸的亚腹毛组具SV1 及 SV2 二毛,腹足上的趾钩为单序缺环,前胸气门为横椭圆形,体长20 50 毫米,栖于随带的鞘内,多为害树木,尤其灌木,取食时

22、前身伸出鞘外蓑蛾科中胸、后胸的亚腹毛组具SV1 一毛,腹足上的趾钩为多行或双行环或横带,前胸气门为纵的椭圆形,或圆形 1818 、腹足上的趾钩排列成多行二横带,小型,早期潜入叶、花及种子中,早期多在由 2 叶片所构成的扁豆形鞘中长角蛾科腹足上的趾钩排列成多行环或双行环,中至大型,钻入木本植物的根、茎中,蛀孔外面常有木屑形成的球蝙蝠蛾科19 、腹足趾钩排列成环或缺环24腹足趾钩排列成二横带或仅留痕迹 2020 、腹节上的 L1 毛远离 L2 毛,体长不超过 10 毫米,早期潜叶成蛇形痕,晚期在叶外皮取食(部分)潜叶蛾科腹节上的L1毛邻近L2- 2121 、臀足的趾钩排成2 群或仅具数个退化的趾钩

23、,肛门上方常具臀栉,体长1020 毫米麦蛾科臀足的趾钩排成单横带2222 、唇基不到头长的1/2,体长30 50 毫米以上,钻入树木中木蠹蛾科唇基为头长的2/3,或伸达颅顶2323 、胸气门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正常,第8 腹节的气门较1 7 腹节气门位置为高。体长20 35 毫米,主要钻入木本植物中,少数钻入草本植物透翅蛾科气门圆形,甚小,第 8 腹节上的气门较1 7 腹节上的气门位置等高,体长不超过10 毫米,多栖于随带的鞘内,有时潜叶但不钻入茎中鞘蛾科24、腹节上的L1毛远离L2毛,或无L2毛(小型幼虫) 25腹节上的L1毛邻近L2毛,或着生在同一毛片上 2825 、 腹足的趾钩排成双行或

24、多行环或缺环, 体长8毛25 毫米, 取食叶或钻入茎、 芽、 果实中,或生于织叶中,也有第 1 龄潜叶的毛毛毛毛毛毛毛毛菜蛾科毛毛毛毛毛毛巢蛾科腹足的趾钩排成单行环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2626 、 前胸的气门前刚毛群与气门间的距离, 约等于刚毛相互间的距离。 体长不超过10 毫米,多为潜叶性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潜蛾科前胸的气门前刚毛群与气门间的距离,约两倍于刚毛相互间的距离毛毛毛毛毛毛毛2727、唇基超过头长的一半,腹节两D1 毛间的距离较两D2 毛间距离为大,体长通常不超过10 毫米,生活于植物、菌类及豆类种子等中,常住在丝质

25、鞘内毛毛毛毛毛毛毛谷蛾科唇基不到头长的一半,腹节两D1 毛间的距离较两D2 毛间距离为小,体长通常不超过5 毫米,习性较杂,多为植食性,也有食虫者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举肢蛾科28 、第 9 腹节上两 D2 毛不着生于同一或邻近的毛片上,两毛间距离与第8 腹节上两 D1 毛间距离约等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3第 9 腹节上两 D2 毛常着生于同一或邻近的毛片上,两毛间距离较第 8 腹节上两 D1 毛间的距离为小。如第9 腹节上的刚毛排在一直线上,则最近背中线者为 D2 毛毛毛毛 2929 、第 8 腹节上的 SD1 毛位于气门前方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

26、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1第 8 腹节上的 SD1 毛位于气门上方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030、前胸盾后缘具刺列,体长30毛50 毫米以上,钻入树木中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木蠹蛾科前胸盾后缘无刺列,腹足的趾钩为多序,卷叶、缀叶、折叶、或钻入茎、根、花、蕾、种子及果实等中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卷蛾科毛毛毛毛毛毛毛毛小卷蛾科31 、腹足细长,体长通常不超过 10 毫米,多生活于枝叶间的丝网中毛毛毛毛毛雕翅蛾科腹足短粗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232 、体长30毛50 毫米以上,钻入树木中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木蠹蛾科体长 1

27、0毛 25 毫米, 食叶或生活于茎、 织叶等中, 也有第 1 龄潜叶的毛毛毛毛毛菜蛾科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巢蛾科33、除少数例外,头部 L1毛至A3的距离大于A3至A2的距离,体长1025毫米,习性不一 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麦蛾科毛毛毛毛毛毛毛毛织叶蛾科头部 L1 毛邻近 A3 毛, L1 与 A3 间的距离不大于至A2 的距离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434、后胸足两基节间的距离为基节宽度的 1.5 至 2 倍,复眼甚小,体长不超过 11 毫米,习性不一,潜叶、卷叶或钻入茎或种子内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尖翅蛾科后胸足两基节

28、间的距离小于基节宽度的 1.5 倍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535 、腹节上的 D1 毛邻近 D2 毛,体长通常不超过毫米,植食性或食虫毛毛毛毛毛举肢蛾科腹节上的 D1 毛远离 D2 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636 、唇基不及头长的1/2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7唇基为头长的 2/3 ,体长在 25 毫米以下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3837、第 9 腹节的 L1 毛与 L2 毛着生在同一毛片上,小型,体色常鲜明,多卷叶片或钻入茎中、果中,或为鞘居落叶蛾科第9腹节的L1毛与L2毛不在同一毛片上,体长3050毫米以

29、上,钻入树木中木蠹蛾科38 、两前胸足的基节相接,第8 腹节的 SD1 毛位于气门上后方,小型,习性不一,常为腐食性,或钻入坚果中,或捕食介壳虫等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遮颜蛾科两前胸足的基节分离,第 8 腹节的 SD1 毛不位于气门上后方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3939 、臀足与每侧臀节(不包括臀板)的刚毛数多于9,腹足的趾钩常双序,常织叶、卷叶或蛀枝内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织叶蛾科臀足与每侧臀节(不包括臀板)的刚毛数少于9,腹足的趾钩为单序,食叶、织叶或生活于茎中,也有第 1 龄潜叶食害者钻钻钻钻钻钻菜蛾科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巢蛾科40 、 前胸气门前

30、下方的侧毛组具2 毛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2前胸气门前下方的侧毛组具3 毛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141 、腹节上的 L1 毛远离 L2 毛,如邻近则前胸两D2 毛间的距离较两D1 毛间的距离为小,腹足上的趾钩常为单序, 或排成伪环, 体长8钻25毫米,食叶或生活于茎或织叶中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菜蛾科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巢蛾科腹节上的L1毛邻近L2毛,腹足上的趾钩排列成中带,体长常不超过 15毫米,卷叶或织叶,少数钻入茎中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少数)羽蛾科42 、中胸、后胸上的亚腹毛组仅具 1 根 SV

31、1 毛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4中胸、后胸上的亚腹毛组具 SV1毛及SV2- 4343 、刚毛微细,长在小乳突上,头甚宽,腹足退化,小至中型,折叶或卷叶成巢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波纹夜蛾科刚毛发达,长在毛突或突起的毛片上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少数)灯蛾科44 、 体具大而鲜色的毛片或毛突, 有黑色横条或点, 第 8 腹节具峰突, 体长25钻40 毫米,食叶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虎蛾科体无上述色彩及峰突等,体长25钻50 毫米,食叶,钻入茎中、果中,或生活于土中等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

32、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夜蛾科45、腹足4对,位于3钻6 腹节上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7腹足少于 4 对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646 、 腹足 3 对, 位于4钻6腹节上,体毛成簇, 体长常不超过15 毫米钻钻钻钻钻钻瘤蛾科腹足1对,位于第6腹节上,仅具少数次生刚毛或不明显,体长2050毫米尺蛾科47 、腹部末端无臀足,臀板端成突状,体长常不超过30 毫米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钩翅蛾科腹部末端有一对臀足,一般发达,有时仅留痕迹或成枝状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848 、 腹足的趾钩为双序或3 序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

33、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59腹足的趾钩为单序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4949 、 毛瘤或毛撮发达, 具许多毛, 除腹足外次生刚毛稀少或无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54毛瘤不发达或无,或因次生刚毛发达而毛瘤不显著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5050 、臀板分叉,头壳粗糙具小乳突,头侧第3 单眼较其他单眼为大;小至中型;食叶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眼蝶科臀板完整不分叉,头壳平滑,头侧第 3 单眼不特别大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5151 、气门小而圆形,腹足细长,趾部膨大,体长通常不超过 15 毫米,多卷叶,少数钻

34、茎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羽蛾科气门大而椭圆形,腹足粗短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钻5252 、腹足上次生刚毛稀少或无,原生刚毛显著,体上常有峰突或角突等,体长25钻 50 毫 米舟蛾科腹足上次生刚毛甚多,常使原生刚毛或毛瘤不显著 5353 、臀足较不发达,细长,或仅留痕迹,或特化成枝状,上唇缺切成角形,体长2550毫米,无毛簇或毛撮,臀板或具小角突,腹背或具峰突,食叶舟蛾科臀足与腹足同等发达,上唇缺切为 U 形,体具毛簇或毛撮,但臀板无小角突,腹板无峰突,体长2050 毫米,食叶或钻入茎中,或生活于土中夜蛾科54 、第 6 与第

35、 7 腹节背中央各具 1 翻缩腺,常具彩色鲜艳的毛簇或毛撮,体长25 70 毫米毒蛾科第 6与第 7 腹节背面中央无翻缩腺5555 、 气门大而为椭圆形57气门小而为圆形5656 、头小,能缩入胸部内,腹足粗短,趾钩排成中带,体长不超过 25 毫米斑蛾科头露在胸部外,腹足细长,趾部膨大,趾钩排成环,体长不超过15 毫米,卷叶或钻入茎羽蛾科57、第7腹节上的L毛瘤较第6和第8腹节上的毛瘤远离背中线,或退化或无(少数)夜蛾科第 7 腹节上的 L 毛瘤较第 6 第 8 腹节上的毛瘤等高 5858 、 中胸在体侧气门线以上仅具1 毛瘤, 体小至中型, 食草本植物与低等植物或地衣鹿蛾科中胸在体侧气门线以

36、上具2 或 3 毛瘤,体多毛,常具长而鲜艳的毛簇,体长2550毫米灯蛾科59 、 体被次生刚毛,至少腹足上具有多毛 -62体无显著的次生刚毛,腹足上的刚毛不超过8 根 6060、腹足上的趾钩排成中带或伪环,小至中型,前胸L毛组具2毛,卷叶或折叶波纹夜蛾科腹足上的趾钩排成全环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6161 、腹节上的 D1 毛与 D2 毛为毛瘤,小型,多织叶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绢蛾科腹节上的 D1 毛与 D2 毛为刚毛,小型,往往以第 1 腹节最粗,卷叶缘为害或栖于随带的鞘中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部分)堆沙蛀蛾科62、次生刚毛长

37、度不等,长者可为短者的 10 倍,无显著的毛瘤或枝刺,体略扁平,中型至大型,食叶,有共同生活于网中者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枯叶蛾科次生刚毛短而长度约等,如长而不等则具显著的毛瘤或枝刺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6363 、 第 8 腹节无背中角突、 枝刺、 毛突、 隆起或疤等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68第 8 腹节具 1 背中角突或具枝刺、毛突、隆起或疤等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6464 、 体被多数枝刺或膨大的毛瘤 (隆起) 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67体不被多数枝刺或膨大的毛瘤,胸部最多具小刺 2 对,刚毛短而不明显毛毛毛毛毛6565 、除第 8 腹节背中央具1

38、 丝疤外,中胸、后胸及臀板也各具 1 对丝疤(前龄具长丝) ,体长约 100 毫米,食木犀科植物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水蜡蛾科除第 8 腹节背中央具 1 背中角或疤外,无丝疤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6666、腹节各分为6-8小环节,腹足间距离不较趾钩列为长,体长 35100毫米-天蛾科腹节各分为 2毛3 不明显的小环节, 腹足间距离较趾钩列为长,体长约 45 毫米.蚕蛾科67 、头圆形,无枝刺或刺,体被长短相仿的枝刺,或具小毒刺,腹足趾钩常为双序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毛天蚕蛾科头锥形或头上具角或枝刺、刺等,或腹部具数个背中

39、枝刺,腹足趾钩常为 3 序,体长25 40 毫米 蛱蝶科68 、腹足趾钩排列成环,体背部次生刚毛细小或无,头较前胸为大,前胸如颈,体长20 50 毫米,多生活于折叶或织叶中,或在植物上食叶弄蝶科腹足趾钩排列成连续或中断的中带,或成伪环,体具长刚毛或枝刺6969 、 腹足的趾钩为连续的中带, 近中部无肉质叶 71腹足的趾钩为中断的中带,或中部的趾钩退化,近中断处具1 匙状肉质叶 7070 、头宽约为体宽的1/2,多次生刚毛蚬蝶科头宽约为体宽的 1/3 ,能缩入胸部内,次生刚毛不显著,体短而宽呈蛞蝓形灰蝶科71 、前胸背面具臭丫腺,平时缩入,外面有沟,一触即伸出,不具腹前胸腺77前胸背面无臭丫腺,

40、 或具可伸缩的腹前胸腺 7272 、 体无枝刺或肉质丝74体被枝刺或肉质丝,如退化则头部具枝刺7373 、中胸及第8 腹节等节具肉质丝,次生刚毛短而只限于腹足上,体长 30 50 毫米斑蝶科中胸及第 8 腹节无肉质丝, 多具枝刺, 体长 25 40 毫米蛱蝶科74、 臀板分叉, 具 2 突起, 小至中型眼蝶科臀板完整不分叉7575 、腹足趾钩排成伪环,头小,刚毛不长在毛突上,体长 25 30 毫米喙蝶科腹足趾钩排成中带7676 、头较前胸为宽,具枝刺或毛突,体长 25 40 毫米蛱蝶科头较前胸为窄, 刚毛长于毛突上, 体节常分为 6 小环节, 体长20 40 毫米粉蝶科77 、 刚毛发达, 常

41、具毛瘤, 体中型绢蝶科刚毛微细, 除中期外不具毛瘤, 体长30 60 毫米凤蝶科附七:鳞翅目幼虫常见科检索表1 、幼虫潜叶性,生活在植物叶或嫩枝的皮层组织中;体扁平;头前口式 21,幼虫自由生活,不生活在叶或嫩枝的皮层组织中;头下口式 32 、胸足退化;腹足没有,或只 3 对,着生在第三、四、五节,第六节上没有;额方形细蛾科2,有胸足及腹足,腹部第三至第六腹节上都有腹足潜蛾科3 、幼虫生活在可携带的丝巢中43,幼虫裸露,如有丝巢亦不能携带 64 、中形的种类,体长约 20 50 毫米,巢以丝和枝、叶造成;前胸气门特别大,横形。为害树木蓑蛾科4小形的种类,体长 10毫米以下;巢不以枝、叶造成;前

42、月气门不如上述 55、巢以胶制成;为害植物的枝叶;趾钩二横带式;末对气门特别大鞘蛾科5'巢以丝和食物粉屑造成;为害贮藏物、菌或干木;趾钩环式;末对气门不大谷蛾科6 、幼虫体扁;头小,缩在前胸内;形似蛞蝓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 76;体圆柱形;头明显 87、体有枝刺;腹足退化,吸盘状;没有趾钩。为害树木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毫刺蛾科7体多次生毛;足的趾钩为中断的中带式。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灰蝶科8 、肛足退化或变形成枝状突起,至少趾钩没有 98肛足正常 109、没有肛足;腹足趾钩二序中列式,或还附加有单序的侧列成伪环状;上唇缺刻浅钩翅蛾科9肛足呈枝状或小突起;趾钩单序中列式;上

43、唇缺刻深,呈V 字形;为害树木舟蛾科(天社蛾科)10 、幼虫尺蠖型:腹部只第六腹节有腹足一对(连肛足 2 对)尺蛾科10 幼虫至少有2 对以上的腹足 1111、幼虫伪尺蠖型:腹足2 3对 1211幼虫有 4对以上的腹足 1512 、腹足2 对 1312腹足3 对 1413 、只1 对腹足有趾钩;趾钩二序中列式尺蛾科(一部分)13二对腹足都有趾钩;趾钩单序中列式夜蛾科(小夜蛾亚科,金翅夜蛾亚科)14 、腹足着生在腹部第三、四、五节;趾钩二横带式或侧缺环式细蛾科15 腹足着生在腹部第四、五、六节;趾钩中列式夜蛾科(裳夜蛾亚科)16 、幼虫象蚕:腹部末端背面有臀角突出16 15 幼虫腹部末端背面没有臀角 1716 、体节每节分6 8 环,腹足左右接近天蛾科16体节不分环,或只分2 3 环,腹足左右离开蚕蛾科17、身体光滑,当受惊时前胸背面能伸出臭角,散发臭气凤蝶科17幼虫前胸没有臭角 1818 、幼虫体上有分枝的刺状突起1918 幼虫体上没有枝刺 2019 、头部圆形;上唇有极深的U 字形缺刻;趾钩2 序天蚕蛾科19 头部有角或突起;上唇缺刻V 字形;趾钩常为单序或 3 序中列式蛱蝶科20 、幼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