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_第1页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_第2页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_第3页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_第4页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 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

2、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 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式 表示。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 )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 )的同义词,也曾使用 large or big molecule 的术语。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

3、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 字。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 -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分子量,计算聚合度。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聚氯乙烯-CH 2CHCl- n聚苯乙烯-CH 2CH(CH5)- n涤纶-OCH2CHO OCCHCO-n尼龙66 (聚酰胺-66 )-NH

4、(CH 2) 6NH CO(CH1 4CO- n聚丁二烯-CH 2CH=CHGH n天然橡胶-CH 2CH=C(CH)CH2- n聚合物分子量/万结构单元分子DP=n特征量/万塑料8002400足够的聚合度,才能达到一定聚氯乙烯5159602900强度,弱极性要求较高聚合度。聚苯乙烯1030104(9622885)纤维极性,低聚合度就有足够的强涤纶60+132=19294120度聚酰胺-66114+112=2265380橡胶非极性,高分子量才赋予高弹顺-聚丁二烯25305446005600性和强度(4630-5556)天然橡胶20406829005900(2941-5882)4 .举例说明和区

5、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答: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可将聚合反应分成缩聚、加聚、开环聚合三大类;而按机理,可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1)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缩聚是官能团单体间多次缩合反应的结果,除了缩聚物为主产物外,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缩聚物和单体的元素组成并不相同。逐步聚合是无活性中心,单体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聚合机理,但两者不是同义词。聚加成反应是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之间的聚合。属于非缩聚的逐步聚合。2)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加聚是烯类单体加成

6、聚合的结果,无副产物产生,加聚物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连锁聚合由链转移、增长、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各不相同。多数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属于连锁聚合机理。环状单体-键断裂后而聚合成线形聚合物的反应称作开环聚合。近年来,开环聚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可另列一类,与缩聚和加聚并列。开环聚合物与单体组成相同,无副产物产生,类似加聚;多数开环聚合物属于杂链聚合物,类似缩聚物。5.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以及单体、聚合物的名称。a. CH2=CHFb. CH2=C(CH3)2 c. HO(CH2)5COOH d.产-产e. NH2(CH2)6NH + HOOC(CH 2)4COOHCH2-O答:

7、序号单体聚合物aCH=CHFM乙烯-CH 2-CHF- n 聚氟乙烯bCH=C(CH)2 异丁烯-CHI-C(CH3)2- n 聚异丁烯cHO(CH)5COOH -羟基己酸-O(CH)5CO- n 聚己内酯dCHCHCHO 丁氧环L-CHCHCHO- n聚氧三亚甲基eNH(CH2)6NH 己二胺 +HOOCgH,COO出二酸-NH(CH 2)eNHCO(CH4CO-卜 n 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尼龙66)6 .按分子式写出聚合物和单体名称以及聚合反应式。属于加聚、缩聚还是开环聚合,连锁聚合还是逐步聚合a. 1CH2=C(CH3)2nb. =NH(CH2)6NHCO(CH 2)4COn答

8、:c. iNH(CH 2)5co后d.CH2c(CH3)=CHCH2n序号单体聚合物加聚、缩聚或开环聚合连锁、逐步聚合aCH=C(CH)2 异丁烯聚异丁烯加聚连锁bNH(CH2)6NH2 己二胺、HOOC(GHCOO出二酸聚已二酰己二胺,尼龙66缩聚逐步cNH(CH)5CO己内酰胺1尼龙6开环逐步(水或酸作催化剂)或连锁(碱作催化剂)dCH=C(CH)-CH=CH异戊二烯聚异戊二烯加聚连锁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分子式和常用的聚合反应式:聚丙烯睛、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甲醛、聚苯醴、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答:聚丙烯睛:丙烯睛 CH=CHCN天然橡胶:异戊二烯 CH=C(CH)-CH=C

9、H-丁苯橡胶:丁二烯 +苯乙烯 CH=CH-CH=CHCH=CH-GH5-聚甲醛:甲醛CHOCH3CH3- OH +O2 - O | n聚苯L 2, 6二甲基苯酚ch3、ch3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 CE=CF-2CH3ICl-Si-ClI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CH3CH3H2O-HCl 一 O-Si fnCH38 .举例说明和区别线形结构和体形结构、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非晶态聚合物和结晶聚合物。答:线形和支链大分子依靠分子间力聚集成聚合物,聚合物受热时,克服了分子间力,塑化或熔融;冷却 后,又凝聚成固态聚合物。受热塑化和冷却固化可以反复可逆进行,这种热行为特称做热塑性。但大分子

10、间力过大(强氢键)的线形聚合物,如纤维素,在热分解温度以下,不能塑化,也就不具备热塑性。带有潜在官能团的线形或支链大分子受热后,在塑化的同时,交联成体形聚合物,冷却后固化。以后受热 不能再塑化变形,这一热行为特称做热固性。但已经交联的聚合物不能在称做热固性。聚氯乙烯,生橡胶,硝化纤维:线形,热塑性纤维素:线形,不能塑化,热分解酚醛塑料模制品,硬橡皮:交联,已经固化,不再塑化9 .举例说明橡胶、纤维、塑料的结构 -性能特征和主要差别。答:现举纤维、橡胶、塑料几例及其聚合度、热转变温度、分子特性、聚集态、机械性能等主要特征列于 下表。聚合物聚合度Tg/ CTm/C分子特性聚集态机械性能纤维涤纶90

11、12069258极性晶态高强高模量尼龙-66508050265强极性晶态高强高模量1橡 胶顺丁橡胶5000-108-非极性高弹态低强高弹性硅橡胶50001 万-123-40非极性高弹态低强高弹性塑料聚乙烯15001 万-125130非极性晶态中强低模量聚氯乙烯600160081-极性玻璃态中强中模量纤维需要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高模量,并希望有较高的热转变温度,因此多选用带有极性基团(尤其是能 够形成氢键)而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使聚集成晶态,有足够高的熔点,便于烫熨。强极性或氢键可以造成 较大的分子间力,因此,较低的聚合度或分子量就足以产生较大的强度和模量。橡胶的性能要求是高弹性,多选用非极性高分子

12、,分子链柔顺,呈非晶型高弹态,特征是分子量或聚合度很高,玻璃化温度很低。塑料性能要求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种类繁多,从接近纤维的硬塑料(如聚氯乙烯,也可拉成纤维)到接近橡胶的软塑料(如聚乙烯,玻璃化温度极低,类似橡胶)都有。低密度聚乙烯结构简单,结晶度高,才有较高的熔点(130 C);较高的聚合度或分子量才能保证聚乙烯的强度。等规聚丙烯结晶度高,熔点高(175C),强度也高,已经进入工程塑料的范围。聚氯乙烯含有极性的氯原子,强度中等;但属于非晶型的玻璃态,玻璃化温度较低。使用范围受到限制。10 .什么叫玻璃化温度橡胶和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有何区别聚合物的熔点有什么特征答:玻璃化温度及熔点是最重要的热

13、转变温度。玻璃化温度是聚合物从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热转变温度。受外力作用,玻璃态时的形变较小,而高弹态时的形变较大,其转折点就是玻璃化温度, 可用膨胀计或热机械曲线仪进行测定。玻璃化温度是非晶态塑料 (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的使用上限温度,是橡胶(如顺丁橡胶、天然橡胶等)的使用下限温度。引入极性基团、位阻较大的芳杂环和交联是提高玻璃化温度的三大途径。变点是晶态转变成熔体的热转变温度。高分子结构复杂,一般聚合物很难结晶完全,因此往往有一熔融范 围。熔点是晶态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规整的微结构、适当极性基团的引入都有利于结晶,如低密度聚 乙烯、等规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酰胺 -66等。在聚合物合成阶

14、段,除平均分子量和分布外,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往往是需要表征的重要参数。计算题1.求下列混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质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a、组分 A:质量=10g ,分子量=30 000 ; b、组分 B:质量=5g ,分子量=70 000 ;c、组分C:质量=1g ,分子量=100 000解:数均分子量m ni M imiM n nini(mi / M i)10 5 110/30000 5/70000 1/10000038576质均分子量m,MmiWiMi10 30000 5 70000 1 10000010 5 146876分子量分布指数M w / M n =46876/38576 =2.等质

15、量的聚合物A和聚合物B共混,计算共混物的 Mn和Mw聚合物 A : M n =35,000,Mw =90,000 ;聚合物B:M n=15,000,M w =300,000解:MwMn2mm mMA MBm.M wa m.M wb2m21000195000第2章缩聚与逐步聚合计算题1 .通过碱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得g聚己二酰己二胺试样中含有10-3mol竣基。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得数均分子量为8520。计算时需作什么假定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可靠性如该假定不可靠,怎样由实验来测定正确的值解:Mnmi,mi 21.3g,M n Ni21.385203)2.5*10 3Ni 2.5*103上述计

16、算时需假设:聚己二酰己二胺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反应制得,每个大分子链平均只含一个竣基,且竣基数和胺基数相等。可以通过测定大分子链端基的。悌口 NH摩尔数以及大分子的摩尔数来验证假设的可靠性,如果大分子的摩尔数等于COOHf口 NH的一半时,就可假定此假设的可靠性。用气相渗透压法可较准确地测定数均分子量,得到大分子的摩尔数。碱滴定法测得竣基基团数、红外光谱法测得羟基基团数2 .羟基酸HO-(CH)4-COOHa行线形缩聚,测得产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8,400 g/mol-1,试计算:a.竣基已经酿化的百分比b.数均聚合度c.结构单元数Xn解:已知 Mw 18400,M 0100根据Xw室和低p得:p=

17、,故已酯化竣基百分数为 %PMwMnP,Mn9251XnMnM0925110092.513 .等摩尔己二胺和己二酸进行缩聚,反应程度p为,试求数均聚合度 Xn、DP和数均分子量 Mn,并作Xn p关系图。解:P1 P25102050100200DP=X/215102550100M=113; X=18244583114822783781566811318226188.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c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Xn。另在排除副产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 Xn 100,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解:XnKK 100:pnwnwnw4*104 mol / L9.等摩尔二元醇

18、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为 p=或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解:假设二元醇与二元酸的摩尔数各为1mol,则醋酸的摩尔数为。Z=2mol, Nb=2mol, Nb 0.015molNar Nb 2Nb,2 2*0.0150.985当p=时,0.9851 0.985 2* 0.985* 0.99579.88当p=时,Xn1 0.9851 r 2rp1 0.985 2* 0.985* 0.999116.9810.尼龙1010是根据1010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来控制分子量,如果要求分子量为20000,问1010盐的酸值应该是多少(以 mg KOH/g计)解:尼龙1010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338,则其结构单元的平均

19、分子量M=169Xn20000118.34169假设反应程度p=1,Xn1 r 2rpr-,r r0.983尼龙1010盐的结构为:NH+ (CH)NHOOCX CH) 8COO 分子量为 374 o由于癸二酸过量,假设Na (癸二胺)=1Nb (癸二酸)=,则M(KOH) 2(1.0173 1) 56 2Na M10103745.18(mgKOH /g1010盐)11.己内酰胺在封管内进行开环聚合。按1 mol己内酰胺计,加有水、醋酸,测得产物的端竣基为mmol,端氨基。从端基数据,计算数均分子量。解:NH(CH)5CO +H2OHO-CO(CH) 5NH-HNH(CH)5CO +CHCOO

20、-HO-CO(CH) 5NH-COCH3MnX 1 113 17 0.0198 1 0.0023 43 0.01755762.2 邻苯二甲酸酊与甘ni0.0198油或季戊四醇缩聚,两种基团数相等,试求:a.平均官能度 b. 按Carothers法求凝胶点c.按统计法求凝胶点解:a、平均官能度:1)甘油:f2.42)季戊四醇:1- 2.67b、Carothers法:1)甘油:pc0.8332)季戊四醇:Pcc、Flory统计法:1)甘油:pcr2)季戊四醇:Pc2.420.7492.671/2r (f 2)0.703,r 1,11/2r r (f 2)0.577,r 1,116. AA BR备混

21、合体系进行缩聚,NAkNkq A3中A基团数占混合物中 A总数()的10%试求p=时的X n以及X = 200时的p。 n解:N0=Nb0=, A3中A基团数占混合物中 A总数()的10%,则备中A基团数为,A3的分子数为 mol。NA2=;N3=;NB2=NAfANBfB NC fcNa NbNc1.5 1.35 0.12.034Xn2 pf当P=时,Xn2 0.97 2.03474Xn 200时,Xn22 pf22 2.034pp=18.制备醇酸树脂的配方为季戊四醇、邻苯二甲酸酊、丙三竣酸 C3H (COOH 3,问能否不产生凝胶而反应完全解:根据配方可知醇过量。-2 (0.5 2 0.4

22、9 3)f 2.2451.21 0.5 0.492,pc =0.89,所以必须控制反应程度小于过不会产生凝胶。f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这章比较重要)思考题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CH2 =CHClCH2=CCl2CH2=CHCNCH2=C(CN)2CH2=CHCH3CH2 =C(CH3) 2CH2=CHC6H5CF2 =CF2 CH 2 =C(CN)COOR CH2 =C(CH3)-CH=CH2答:CH=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基团,但共轲效应却有供电性,两者相抵后,电子效应微弱。CH=CCl2:自由基及阴离

23、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H=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将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对自由基有共轭稳定作用。CH2=C(CN)2 :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CH=CHCH:配位聚合,甲基(CH)供电性弱,难以进行自、阳、阴三种聚合,用自由基聚合只能得无定型蜡状物低、分子量,用阴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量油状物。CH2=C(CH3) 2 :阳离子聚合,CH3 是供电子基团,与双键有超共轭。CH=CH(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轲体系电子容易极化和流力。CF=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F体积小使四取缔啊仍聚合。CH=C(CN)COOR

24、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兼有共轲效应。CH=C(CH)-CH=CH:三种机理均可,共轲体系。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CH2=C(C6H5) 2 ClCH=CHCl CH 2=C(CH3 )C2H5 CH 3CH=CHC3HCH2=CHOCOC3 H CH 2=C(CH3)COOCH3 CH 3CH=CHCOO3CHCF 2=CFCl答:CH2=C(C6H5) 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CH2=C(CH3)C2H5 :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CHCH=CHGH不能,结构对称。CfCHOCO

25、CH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CH=C(CH)COOCH甲基丙烯酸甲酯,能。CHCH=CHCOOCH不能,1, 2双取代,位阻效应。CF=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计算题1. 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聚合,试由 H 和 S 来计算 77、 127、 177、 227时的平衡单体浓度,从热力学上判断聚合能否正常进行。解:由教材P64 上表 3-3 中查得:甲基丙烯酸甲酯H =mol,S =mol k平衡单体浓度:lnMeT=77C=,lnMe*10-3mol/LT=127C =lnMeT=177C =lnMeT=227C =lnMe从热力学上判断,甲基丙烯酸甲酯在77C、127C、177c

26、下可以聚合,在 227上上难以聚合。因为在227 C时平衡单体浓度较大。时间/h0DCPtM度 /(molL-1)2. 60 C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在某溶剂中分解,用碘量法测定不同时间的残留引发剂浓度,数据如下,试计算分解速率常数(s-1)和半衰期(h)。解: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引发剂浓度变化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为:3 -kdtIo通过以ln 口上对t作图,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得一条直线y 0.589x ,斜率为-kd。I得到:kd=*10-4s-10.693丰京期:t1/2 1.176hkd40 c 和 80 c温度/ c50分解速率常数/s -110-610-510-5

27、3.在甲苯中不同温度下测定偶氮二异丁睛的分解速率常数,数据如下,求分解活化能。再求下的半衰期,判断在这两温度下聚合是否有效。解:分解速率常数、温度和活化能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kd Ae E/RTln kd ln A Ed /RT ,以lnkd x1/T作图,斜率为Ed /R,截距为ln A。采用最小二乘分法进行回归,得:ln kd33.93615116/TEd/R15116Ed=*15116=mol当t=40 =时kdexp( 15116/313.15+1n 2 ooo 彼 ht1/ 27323.6 h5.95 1033,936)5.9510 7当t=80 =时kd exp( 15116 /3

28、53.1533,936) 1.4110 4ln 2t1/2 41.36h1.41 10 4以此可见,在40c下聚合时引发剂的半衰期太长,聚合无效,而在80c下聚合是有效的。6.苯乙烯溶液浓度 molL-1,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10-3molL-1,在60c下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44h,引发剂效率f=, kp=145 L(mols) -1 , kt= 107 L(mols) -1,欲达到 50%专化率,需多长时间解:kd0.6934.375 10 6s 1t1/20.01575 h 1a.当引发剂浓度随时间不变时:lnfkd 1/21/2.kp() I tktln1 0.50145 (0.8 4.

29、375 107.0 1076一)1/2(4.0 103)1/2t0.693 7 94hr 145 2.236 100.0632b.t1/ 244h,I 随转化率而变kp管即10/2(1 ekdt/2)dt2.19 10 6t0/2(1e kdt/2)dt170.7h7.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某单体聚合的动力学方程为:R,=KpM( fkd/k t) 1/2I 1/2,假定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和f都与转化率无关,M 0=2 molL -1, I= molL-1极限转化率为10%若保持聚合时间不变,欲将最终转化率从10%提高到20%,试求:(1) M0增加或降低多少倍(2) I 0增加或降低多少倍I

30、0改变后,聚合速率和聚合度有何变化(3)如果热引发或光引发聚合,应该增加或降低聚合温度Ed、Ep、Et 分别为 124、32 和 8 kJmol,解:(题意有修改)低转化率下聚合动力学方程:Rp kpM fkdkt1/2I1/2ln汕 Mfkd kt1/2I1/2t1/2令k kpfkd kt湍 I1/2 lnI(1 C) L1/2 kt(1)当聚合时间固定时,C与单体初始浓度无关,故当聚合时间一定时,改变M0不改变转化率。(2)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改变I 0 ,则有:ln -1LlnC11C21/21/2I01 /I02I 20%I 10%4.51 ,即引发剂浓度增加到倍时,聚合转化率可以从1

31、0%曾加到20%由于聚合速率Rp1/2Io ,故Io增加到倍时,Rp增加倍。聚合度XnI01/2,故I 0增加到倍时,X n下降到原来。即聚合度下降到原来的1/ 。(3)引发剂引发时,体系的总活化能为:Ed90kJ / mol 2热引发聚合的活化能与引发剂引发的活化能相比,相当或稍大,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与引发剂引发相当,要使聚合速率增大,需增加聚合温度。光引发聚合时,反应的活化能如下:E Ep 旦 28kJ/molP 2上式中无Ed项,聚合活化能很低,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很小,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聚合,所以无需增加聚合温度。8.以过氧化二苯甲酰做引发剂,苯乙烯聚合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为Ed

32、123KJ /mol,Ep 32.6KJ /mol,Et 10KJ /mol ,是比较从 50c增至 60c以及从 80c增至90c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变化。光引发的情况又如何E Ep 互互 90.1kJ / molp22AeE/RT90100k50Ae 8.314 323.152.725 1015 A7.462 10 15 A,所以2.748同理 k90 2.236k80_ EtEdE E - 34.9kJ/molp 22X 60X50X90X 80k 60k 50k 90.k 80AeE/RT60Ae E/RT50Ae E/RT90Ae e/RT800.6770.7219.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

33、引发剂,在60 c进行苯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数据如下:a. 60 C苯乙烯的密度为gcm-3; b.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重的 c. Rp= 10-4 mol(Ls) -1; d.聚合度=2460;e.f =; f.自由基寿命=s 。试求kd、 kp、kt,建立三常数的数量级概念,比较M和M 的大小,比较R、解:R、R的大小。0.887 1000M1048.529mol / LI0.887 1000 0.109%3.99524210 3mol /LC/2 DRp ,Xn Rt偶合终止:C=,歧化终止:D=元 246Q2460(0.77/2 0.23) 1512.9Rt4Rp 0.255 101512

34、.91.6855108 mol / L.sMRt1.6855 10 8Rt1.6855 108 0.821.382 10 8mol /LM M 1.685510 82 0.8 3.995 10 32.64 10 6S 1可见,ktkp,但MM?,因此RR;所以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Rd10-8kd10-6MRp10-5kp102M X 10-8R10-8kt10712.以过氧化特丁基作引发剂,60c时苯乙烯在苯中进行溶液聚合,苯乙烯浓度为mol L-1,过氧化物浓kpRpMM ?0.255 10 48.529 1.382 10 822.163 102(mol/l.s)ktRt2M ?21.

35、6855 10 82 (1.382 10 8)24.41 107 (l /mol.s)度为 L-1,初期引发速率和聚合速率分别为10-11和10-7 mol (L s) -1 o苯乙烯-苯为理想体系,计算(fkd)、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求由过氧化物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平均要转移几次,分子 量分布宽度如何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ml-1 ,苯的密度gml-1C= 10-5, C= 10-4, CS= 10-6, 60c下苯乙烯密度为 g解:M=LI=LR 4.0 1011mol/(L.s)R 2fkdI10Ri4.0 10 11fkd 2I 2 0.01Rp1.5 10 7mol /(

36、L.s)104(1 ) 839S 887 9.50mol/L78Rp3750Ri60C,苯乙烯偶合终止占77%,歧化终止占23%若无链转移,(Xn)。C/2 D37500.77/2 0.236097.56若同时发生单体、引发剂和溶剂转移,则按下式计算:Xn (Xn)CM CIIM6097.562.69 10 458.0 10 53.24 0.016 9.5102.3 10 1.01.0Xn 3717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平均转移次数RtrmRrI RrSRktrmMM?ktrsSM?KrI IM ?Ri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平均转移次数生(Cm Cs& Ci 里)RiMM(Cm Cs0 C

37、i 叫SM IM54 0.013750(8.0 10 5 3.2 10 4 1.06 9.5、2.3 10 )1.00.39413.按上题制得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很高,常加入正丁硫醇(CS=21)调节,问加多少才能制得分子量为万的R/ mol(Ls) -11015Xn8350555033301317592358聚苯乙烯加入正丁硫醇后,聚合速率有何变化60C,某单体由某引发剂引发本体聚合,M= molL-1,聚合速率与数均聚合度有如下关系:解:(Xn)。3717Xn48.5 1041041817.3 3717817.321国15S 4.545 10 mol/L加入正丁硫醇后,聚合速率变化不大。14.

38、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为什么与引发剂溶度无关而尽决定于聚合温度试求40 C ,50 C , 55 C, 60摄氏度下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1,Xn 与引发剂无关,有温度控制 CmT 40 Cm 125exp( 30.5 103/8.314 313.15) 1.021 10 3一 1Xn 979 Cm1 一 1 一 1同理可得 t=50 CT=55CT=60C时 Xn= 681 Xn = 573 Xn= 484CMCMCM15.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在60c下进行本体聚合,试计算链引发、向引发剂转移、向单体转移三部分在聚合度倒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对聚合有何影响计算时用下列数据:I= molL-

39、1,f=;kd=106s_1,kp=176 L(mol s)-1 ,kt=107 L(mol s)-1 ,(60 )= gml.1, C=; Cm=10-4o解:I=LM=*1000/104=LkpM176 8.532(fkdkt)1/2 I 1/21C/2 D ,=0.85Xn494.5,494.52 (0.8 2.0 10 6 3.6 107 0.04)1/210 4 0.05 04 1.5635 10 38.53偶合终止:C=,歧化终止:D=( = )0Xn179.57%XnCT 543%XnCIL 15%1Xn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思考题1.见书119页2.见书120121页,注意五个假设

40、门中产】叫1 _陷i%耳=rf=O小虫行-1/2n0 r产0中产LM+2力由丁 I用必f A/JaK 十 人rjz-0,两单体发生交替共聚;r ir2越趋7.根据CL乘积的大小,可以判断两种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即于0,交替倾向越大。由 。e方程计算各单体rr2值得:邛限i( j二部】F1n门口甲蛆内烧酸甲命0.250.730.1 S7?内烯酸甲酷0.05U 760.08采乙烯力福1()7WA斗米的5.74 x nrU.3251.WX103制酸乙就口山135S.450.49丙襦暗0,020.006上述单体与丁二烯产生交替共聚的次序为:马来酸酊 丙烯睛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 苯乙原因

41、:极性效应,马来酸好的取代基吸电性强,马来酸醉与苯乙烯极性相差最大易交替共聚计算题5一(1) 5(乙始一醋改乙辘曲 F=L68 n=0.230.85r, ”、齐力1祁X09、0被 xO.ll/嘲十2人力十以片 b68xOr89: +2x089x(JJl + O.23xO,ltJ .口)中娱丙端酸甲种I-藻乙茹ri-032 r;=0.46 m尸15%同理司徨gO.lW h =0.2272、甲基丙烯酸甲酯(M)浓度=5mol/L ,5-乙基-2-乙烯基叱咤浓度=imol/L ,竞聚率:n=,r2=;a、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b、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时两单体摩尔配比。解:甲基

42、丙烯酸甲酯(M)浓度为5mol/L , 5-乙基-2-乙烯基叱咤浓度为 1mol/L ,所以fi0 1,f2060 200Fi0ri fifi f222 0.7250 2o oo 2ri fi2 fi f2 2 f2即起始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含量为因为,rii,2i,此共聚体系为有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在恒比共聚点上配料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有f1fl 2i r20.34rir2所以,两单体摩尔配比为:Mi 0fi0.34 i7M20f20.66 333、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口=)共聚,希望获得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和85%专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5% (摩尔分数)

43、醋酸乙烯酯,分别求两单体的初始配比。解:(i)当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初始含量为5%寸,将F: 95%,F20 5%带入下式:Fi0一 2ri fifi”/0 2000ri fi2 fi f2r2 f2fi0 0.92,M10fl0.92两单体的初始配比为 -11 5M2 0f20.08(2) 85%专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 5%(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则 F2 0.05F10.9585%, F1f101 C f1f100.15fi0.8075Fi0.605 f10.395,C 1o 2.531f10f10 2.53f11 f10.15解得:f1 0.868,f100.938Mi两单体的初始配比为

44、M2f10.938469f20.062314、两单体竞聚率为1=,2=,摩尔配比=50: 50,对下列关系进行计算和作图:a、残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b、瞬时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c、平均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d、共聚物组成分布。解:a、残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r10.9 , r2 0.083f;f;0.5C-f10.0905,1 r1fLf10的关系图见图4-16 。b、瞬时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Fi1 f12f1 f22r1 f12 f1f 2c、平均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Fif10 (1 C)f1r11 n10.0905,f7 f1r2 f220.5212120.520.9 f12(1 C)f10.090.9 f120.9021f10.59io0.5 0.9f1(13f1 0.922 f1(1f1) 0.083(1f1)2d、共聚物组成分布如下表Cf 1FF100图4-8C-fi-F-F关系曲线图第5章聚合方法计算题-1 , M= , N= 1014/ml ,2.计算苯乙烯乳液聚合速率和聚合度。已知:60c时,kp=176 L(mols)1012 (mols) -1解:Rp310 NkpM2Na314103.2 10176 5.04232.34 102 6.023 10XnNkpM3.21014 176 5512 2.56 101.1 10123.比较苯乙烯在60 c下本体聚合和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