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课题: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学习,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及其透视规律,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作业要求 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立方体圆柱体能表现其基本结构与透视现象。课前准备 石膏立方体和圆柱体教具及其透视图。立方体圆柱体教学过程一、出示石膏立方体,分析它的特点,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画立方体,引出它的透视现象。由于距离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绘画物体的立体艺术,需要把物象的厚度在平面上表现出来。2。从观察中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立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若立方体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产生了平行透视,其棱线特点,
2、有三组线:垂直线、水平线、变线,由三组线构成三个面:平行面、水平面、直角面。变线延长相交于一点(如下左图)。平行透视的画法: 立方体圆柱体a通过观察,明确能否见到三个面,直角面在平行面的左方或右方。然后定出六面体上下左右四点。立方体圆柱体b分出三个面的位置(尽可能比较出透视缩窄的比例),并画出平行面。c先画中间的变线,再画余下的两条变线。提醒学生注意:三条变线作直线延长就相交于一点。立方体的边棱与画面构成两种关系:垂直边、成角边。成角边向两个方向消失,便产生了成角透视(如右上图)。成角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定出六面体高、低、左、右位置。b定出画面近向我们的垂直边,并在垂直边底点作一水平线,再
3、确定两条成角边的倾斜度。c按比例画出另外两条垂直线,并根据基底的成角边的走向,画出所有的成角边,要画长些,是否看到相交于左右两点。小结: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是由于美术教案 3出示圆柱体,分析它的透视现象:直立的圆柱体的圆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圆,越近越扁,与视平线等高,则成一直线。当视平线通过它的中部时,则看不见上下底的圆面。在视平线上方的圆形边线前高后低,在视平线下的圆形边线前低后高。假如是不透明的圆柱体,只能看见前面的弧线,所以上下底圆面的边线成了略弯的弧线。当圆柱卧放在桌面上时,产生如下透视变化。a横置的曲程边线导圆面平行时,其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是距视中线越远的圆面越圆,越近越扁与视中线重合则成一直线。b横置的圆柱体其边线与画面成角度时,圆面没有绍窄,而是近处圆截面大、远处小。圆柱体的画法,一般是用直中求曲、方中求圆,在直线透视中寻找。小结:柱体是由无数的圆面重叠而成,由于视点方位不同,圆截面变成了椭圆,但它的两端不是尖的,而是呈弧线形。放幻灯:屏幕显示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透视图,小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知识,1观察实物,确定立方体是哪种透视,美术教案 id=“ArtCutPage”2绘画方法:边讲边示范。确定大体位置(构图)。分出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位置。画出物体结构特点,透视现象。根据光线的来源,用铅笔略画明暗。三、学生练习,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绿地中心商业街区商铺租赁合同
- 2025年旅游市场营销与管理考试试题与答案
-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第三节
- 养护工人聘用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分红协议合同范例
- 交易抵押合同范例
- 买手雇佣合同范例
- 书供货合同范例范例
- 仓库酒水配送合同标准文本
- 2025贷款担保合同
- 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美年健康+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
- ASME材料-设计许用应力
- 青春期的烦恼新专家讲座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15章 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6第六讲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
- 体外高频热疗的护理
- PFMEA(中英文标准模板)
- 新编酒水知识与调酒
- 水工机械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赵固二矿180万ta新井设计
- XXX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