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_第1页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_第2页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_第3页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_第4页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护地黄瓜生理性病害防治技术提要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营养不良、有毒物质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防治黄瓜生理病害是日光温室黄瓜一项重要生产管理技术,生理病害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关系密切,病株间不能相互传染,在田间往往成片发生,且相邻病株的发病表现一致。在发病不重的情况下。一旦病源消除,病株能恢复正常。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下面介绍几种保护地黄瓜生理性病害的症状与对策,仅供参考:1 花打顶1.1 症状。黄瓜的生长点分化为花的器官,生长点不再生长和伸长,顶端小叶片密集,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雌雄花相间的花蔟,黄瓜形成自封顶,植株不再有新叶和新梢长出,中下部浓绿,表面多皱缩和突起,花开

2、后瓜条停止生长,无生产价值。单性结实的黄瓜品种遇有高温或低温,妨碍受精而产生化瓜。1.2 原因。由于棚内温度偏低,尤其是夜温偏低,昼夜温差大,多放生在结果初期,棚内高温、干旱,尤其是土壤干旱时,由于肥料过多及水分不足而伤根,土壤过湿,地温和气温偏低从而发生沤根或根吸收能力减弱都会出现花打顶。1.3防治方法。提前育苗,使幼苗处于较高的气温下,使花芽分化阶段夜温不低于13,白天温度在23以上。采取增光措施,覆盖大棚的草苫应早揭晚盖,尽量延长日照时间,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灯光照明。定植后及时中耕,反复松土,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多发新根。水分供应要充足,定植水和缓苗水一定要浇足,并根据

3、天气、植株的长势以及大棚的不同位置、水温的高低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节。施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均匀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而造成伤根。对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及时采收熟瓜,并对雌花多或瓜多的进行疏花疏果,一般健壮植株每株留12个瓜,弱株上的瓜全部摘掉以抑制生殖生长,迫使养分向营养生长的部位运输。每7天喷施一次300400倍液的细胞分裂素,连喷23次,可以有效地促进侧芽萌发,快速生长。2 苦味瓜2.1症状。黄瓜保护地栽培中,经常出现苦味瓜,苦味轻者食用略感发苦,重者失去食用价值。根瓜更易出现苦味瓜。2.2发生原因。瓜条苦味的直接原因是苦味瓜素在瓜条中积累过多,主要影响因素有: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特别是

4、氮肥突然过量,瓜条极易形成苦味素。地温长期低于13,土壤干旱,或土壤盐溶液浓度过高,使根系发育不良,抑制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苦味素在干燥条件下进入果实。棚室内持续30以上高温,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消耗过多养分,或营养失调,都会出现苦味瓜。苦味的产生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品种易产生苦味。(3防治方法。选用无苦味的品种如津杂、津春系列等;加强温度的管理,苗期及结瓜初期温度应控制在13以上,结瓜后期控制在32以下;勤灌水,避免水分亏损,根瓜控水要适度,不可过度控水;平衡施肥,合理供应各种矿质元素,施肥时掌握氮、磷、钾配比在526,避免氮肥过多或过少;生育后期采用叶面喷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此外,喷洒生物制

5、剂健植宝可有效预防苦味瓜的发生。3 化瓜3.1 症状。化瓜即刚坐住的瓜纽和正在发育中的瓜条,生长停滞,由瓜尖至全瓜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经常发生化瓜,特别是冬春茬大棚化瓜很多,严重时半数以上瓜纽化掉,对产量影响极大。3.2 发生原因。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停止发育。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易化瓜。棚室内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而化瓜。结瓜初期,茎叶生长迅速,瓜条生长缓慢,如果此

6、时连续出现20以上的高夜温,养分就会大量向茎叶分配,造成瓜秧徒长而导致化瓜。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郁闭,小瓜长期不长,发生大量化瓜。黄瓜生长期间遇低温冷害,尤其是地温过低,导致黄瓜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降低,使瓜条营养供应不足而化瓜。喷药时正处在花期以及有毒气体的伤害等,也会引起化瓜。植株生长与结瓜推动失去平衡,下面瓜不及时采收,造成上部的瓜化掉。3.3 防治方法。培育壮苗,适时定植,适当稀植,加强通风透光、培养壮根。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均匀供水,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加强放风,防止白天温度过高,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增加昼夜温差,促进瓜条营养物质积累。增加光照,选用无滴膜,保

7、持膜面清洁,尽量早揭、晚盖草苫。早收根瓜。瓜码过密,坐瓜太多,要及时疏花疏瓜,防止小瓜互相争夺养分。注意保温、短期加温,提高棚温,促进黄瓜生长和结果。注意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糖尿液,可防止大量化瓜发生。4 黄瓜缺素症4.1缺氮症。4.13 防治方法:增施氮素化肥,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叶而喷施0.2%0. 5%的尿素液。4.2 缺磷症。熟晚。4.3 缺钾症4.4 缺钙症4.5缺镁症4.6缺硫症4.7 缺锌症4.8 缺硼症株衰弱、营养不足,使果实得不到养分而形成。 6.3 防治方法。调节温湿度与光照。严格管理,满足黄瓜各个阶段生长 发育对温度、湿度的需求,防止早衰。光照不足时,要采取

8、人工补光措施。 吊蔓、落蔓时要防止瓜蔓拉伤。从施基肥起要做到以有机肥为主,亩施优 质农家肥 5 万千克,并以氮磷钾 5:2:6 的比例配施化肥,其化肥总量以亩 施 100 千克左右为宜。坐果期适量补施硼肥。在病害发生后要针对不同病 虫害,对症施药,喷药的浓度要适宜,次数不宜过多,在喷药后的第 2 天 应喷一次叶面肥料,用量为 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0.1%三元复合肥 +0.2%白糖+食醋,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7 有花无果 7.1 症状。只开雄花。 7.2 发病原因。由于黄瓜植株体内细胞分裂失调所致。黄瓜植株在生 长过程中茎蔓失调疯长,破坏黄瓜植株体的分枝能力,从而

9、导致黄瓜植株 只开雄花不开雌花,或只在蔓梢处开有限的几朵雌花。这样会严重影响黄 瓜的产量和收益。 7.3 防治方法。严格控制瓜蔓疯长,保证黄瓜植株体生长健壮。采取 化学调控措施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当黄瓜植株长出 4 片以上真叶、瓜蔓 长 3040 厘米时,每亩可用乙烯利 200500 毫克/千克(稀释浓度) ,或萘 乙酸 510 克,或三十烷酵 510 克,或助长素 10 克,然后加水 5070 千克,均匀喷施 12 次,即促进黄瓜植株细胞正常分裂,增强雌雄花同株 并开的能力,有效解决黄瓜因只开雄花而引发的“不育症” 。 8 花斑病 8.1 症状。叶脉间的叶肉形成深浅不一的花斑状。 以后花斑中

10、的淡色部 分逐渐变黄,叶片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凸出的部分呈黄褐色,最后整个叶 片变黄、变硬,同时,随着叶片的变硬,叶缘四周下垂。 8.2 发病原因。 重要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在叶片中积 累所致。夜间温度,尤其是上半夜的温度低于 15易发病。定植初期土壤 8 湿度过低,根系发育较差,引起叶片老化,抗性较低。钙、硼元素不足, 也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中的正常转移,使其在叶片中积累,引起花斑病。 8.3 防治方法。适时定植,前期通过中耕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温度, 促进根系的发育。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钙、硼、镁肥。结瓜后, 要均匀灌水,不能控水过度,防止夜间温度过低。适时摘心,适当打掉

11、底 叶,避免过量施用含铜药剂。 9 叶烧病 9.1 症状。多发生在植株的中上部叶片,尤其是接近或触及棚膜的叶片 更为严重。叶烧初期叶绿素减少,叶片的一部分变成漂白色,后变成黄色, 枯死。叶烧轻者叶缘烧伤,重者半个叶片或整个叶片烧伤。 9.2 发病原因。 黄瓜对高温的耐力较强, 3235不会对叶片造成危害, 特别是在空气相对湿度高,土壤水分充足时,容易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 衡,温度即使达到 4245,短时间内也不会对叶片造成大的伤害。在空 气相对湿度低于 80%时,遇到 40的高温就容易产生高温伤害,尤其是在 强光照的情况下更为严重。高温闷棚控制霜霉病,处理不当极易烧伤叶片。 9.3 防治方法。做好棚室的通风管理,避免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