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医疗检测思考_第1页
高血压患者医疗检测思考_第2页
高血压患者医疗检测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血压患者医疗检测思考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ASI)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04年4月开始对门诊6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ASI、血压水平及一般情况的调查。在6个月以后,对患者再次进行随访,并对两次调查结果中ASI和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缩压、脉压升高的患者中,ASI增加者显著多于收缩压、脉压减少或无变化者(P<0.01)。舒张压升高、心率增加者与舒张压及心率均降低者之间比较,ASI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ASI的增加可能与收缩压和脉压水平的增加

2、相关联,收缩压、脉压水平升高,则ASI增加。【关键词】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指数;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血压升高可以引起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研究应用CardioVisionMS2000测量仪,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arterialstiffnessindex,ASI)、血压水平进行动态随访研究,旨在探索高血压病患者ASI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我院门诊就

3、诊患者,符合1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均为长期接受常规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共64例,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084岁,平均(58.3±11.1)岁。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中风,近期外科手术、创伤,急性感染阶段,恶性肿瘤,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有对象均自愿参加。1.2方法1.2.1检测方法2004年4月至6月,对参加者进行第1次检测。在患者就诊日上午8:00至11:00,采用美国IMDP公司生产CardioVisionMS2000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受试对象的A

4、SI、血压、脉压和心率。受试者安静休息510min,坐位取右上臂测量,由指定的专业人员操作,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定结果。同期测量受试对象的身高、体重,询问记录一般情况。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对同一人群进行第2次检测,间隔时间69个月,中位时间7个月。1.2.2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与基础水平比较,经过69个月后,64例患者中收缩压升高者42例,其中ASI增加32例、减小10例;收缩压减小或无变化者22例(减小21例、无变化1例),其中ASI增加8例,减小14例,见表1。卡方检验结果2=9

5、.77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以脉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增减情况分组,相对应各组的ASI的增减情况见表1。表1ASI变化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变化的关系(略)注:“”增加,“”无变化,“”减少脉压增减与ASI的增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2=11.768,P=0.001;而舒张压和心率的增减与ASI的增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讨论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最近,国外学者研制出ASI测量仪CardioVisionMS2000,该仪器应用示波震荡法能简便、无创地测定动脉的硬化程度。国外的初步研究1表明,ASI测定与传统的脉搏波速

6、测定等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动脉的硬化程度。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结果显示,收缩压、脉压升高的患者中,ASI增加者明显多于收缩压、脉压较前减少或无变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收缩压和脉压的增高与ASI的增加相关联。而舒张压、心率升高与舒张压及脉压均降低的患者之间比较,ASI的增减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SI的变化可能与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关系不大。国内有学者使用动脉脉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动脉硬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发现动脉硬化与年龄、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密切相关2,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其相类似。此外,有研究表明动脉硬化程度与脉压密切相

7、关3,动脉硬化程度越重脉压越宽4。脉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强的预测指标5-7。HtTp:/WWW.xCHen.COM.CN本研究采用人群纵向随访调查方法,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脉压的增高与ASI的增加相关联,以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方法证明收缩压和脉压可能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子。这为临床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参考文献】1MasaharuK,MitsuruO,NorioK,etal.Arterialstiffnessin-dex:anewevaluationforarterialstiffnessinelderlypatientswithesse

8、ntialhypertensionJ.GeriatricGerontolInterna-tional,2002,2(4):199-205.2刘丽芳,谢晋湘,蒋雄京,等.汉族人群中血压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3,18(2):129-131.3WeberT,AuerJ,OrourkeMF,etal.Arterialstiffness,wavereflections,andtheriskofcoronaryarterydiseaseJ.Circu-lation,2004,109(2):184-189.4SafarME,LevyBI,Struijker-BoudierH.Currentperspec-tivesonarterialstiffnessandpulsepressureinhypertensionandcardiovasculardiseasesJ.Circulation,2003,107(22):2864-2869.5吴桂贤,吴兆苏,秦兰萍,等.心脑血管病与脉压水平的研究J.北京医学,2001,23(4):202-204.6华琦,刘力松.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四)高血压治疗中收缩压与脉压的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