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与神经生理_第1页
感觉器官与神经生理_第2页
感觉器官与神经生理_第3页
感觉器官与神经生理_第4页
感觉器官与神经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生理、感觉器官(眼、耳)的结构模型观察(标注下图中各结构的名称)眼的解剖耳的解剖、感觉生理1、视野的测定2、盲点的测定1)提交你的左眼(或右眼)的盲点投射区域图(粘附在下面空白处)2) 你的左眼(或右眼)的盲点直径是 mm3、视力测定测定单眼视力并统计全班视力分布情况 表1,全班左眼视力分布状况(v)0.10.10.120.150.20.250.30.40.50.60.81.01.21.52.0表2,全班右眼视力分布状况视力(v)0.1 以下0.10.120.150.20.250.30.40.50.60.81.01.21.52.0结论是:、青蛙屈肌反射的反射弧分析右后肢最长趾

2、的屈肌反射时:1:2:3:平均值:此两步骤得出的结论是:刺激右后肢剥离皮肤长趾的结果是:刺激左后肢最长趾,有屈肌反射此三步骤得出的结论是:加普鲁卡因后刺激左下肢最长趾,每隔 至屈肌反射消失为止。1分钟重复刺激左后肢最长趾,直立即用沾有1%硫酸滤纸刺激青蛙腹部,有左后肢有搔扒反射出现。每隔1分钟重复用沾有1%硫酸滤纸刺激青蛙腹部,直至没有搔扒反射出现。此步骤得出的结论是:将右侧后肢有皮肤后趾再次浸入0.5%硫酸溶液中,记录结果:此两步骤得出的结论是:毁坏脊髓后冉重复实验,记录结果:【附实验指导】感觉器官的结构与生理目的1 观察眼球和耳的模型和标本,了解眼球和耳的大体解剖结构;2学习视力、视野、盲

3、点的测定方法; 材料与用具眼球模型,耳解剖模型,内耳解剖模型,听小骨标本,视野计,白、红、绿色视标,视野图纸,视力表,遮眼板等。 实验步骤一、眼球模型观察:取眼球水平切模型,从外向内进行观察。1 眼球壁:外膜又称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是外膜前1/6 微向前凸的透明膜;巩膜占外膜5/6,白色,厚而坚韧。中膜又称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在中膜前方、晶状体前面,虹膜中央的孔为瞳孔,虹膜与角膜之间的空间为眼前房,虹膜之后为眼后房;虹膜的两侧为睫状体,睫状体前部有向内侧呈放射状突出的睫状突,睫状突通过睫状小带(晶状体悬韧带)将晶状体连在一起;中膜后2/3 为黑褐色的脉络膜,此膜

4、含丰富的色素细胞和血管。内膜又称视网膜,重点观察眼底视网膜上视神经盘(或称“视神经乳头”) 、黄斑及中央凹这二个结构,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内含物眼球内含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为双突透明体,后凸前凸;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面,为充满眼球内的透明胶状物。二、全耳模型以及内耳模型: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和中耳之间有鼓膜分隔。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构成听骨链,其中锤骨的柄附于鼓膜内面,镫骨的底封闭内耳的前庭窗)。重点观察内耳,内耳由位于颞骨内的弯曲管道构成,管道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二部分。1 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规管、耳蜗三部分。( 1 )前庭:位于

5、骨迷路中部,后通骨半规管,前通耳蜗,外侧壁上有前庭窗(卵圆窗)和蜗窗(圆窗)。( 2)骨半规管:位于骨迷路后部,分前、后、外三个骨半规管,互相垂直排列,每个骨半规管与前庭相连的脚都有一个膨大,称壶腹。( 3)耳蜗:位于骨迷路前部,形似蜗牛壳,由一条螺旋管绕蜗轴 卷曲二周半而成,蜗轴向耳蜗内伸出一螺旋状的骨片,称骨螺旋板。蜗轴中有螺旋神经节,其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听神经。2 膜迷路:是悬挂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小管或小囊,包括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三部分( 1)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庭内,椭圆囊在后上方,向后与三个膜半规管相通,球囊在前下方,向前与蜗管相通。在椭圆囊和球囊壁上有囊斑 ,它们是位置觉感受

6、器,其中椭圆囊斑感受水平方向的直线加减速运动时身体位置的变化,球囊斑感受垂直方向的直线加减速运动时身体位置的变化。( 2)膜半规管:三个,位于骨半规管内,形状与骨半规管相似,膜半规管的壶腹内有壶腹嵴 ,也是位置觉感受器,三个膜半规管可以感受在空间各平面的旋转加减速运动时身体位置的变化。( 3)蜗管:位于耳蜗内,切面呈三角形,蜗管底膜为基底膜,向内与骨螺旋板相接,基底膜上有螺旋感受器 (或称“柯蒂氏器”) ,是听觉感受器。由于蜗管套在耳蜗内,将整个耳蜗划分为三个部分:前庭阶、蜗管 、 鼓阶三、视野的测定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借此可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

7、视觉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野范围鼻侧和额侧较窄,颞侧与下侧较宽。在相同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1 视野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可绕水平轴旋转360°。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该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实验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受试者眼窝下方。此外,视野计附 有各色视标,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2 .在明亮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

8、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孤架的中 心点在同一水平。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进行测试。3 .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缓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刚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 位的弧架上所标的度数。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同法测出对侧的度数。4 .将弧架依次转动 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 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 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 出白色视野的范围。5 .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眼的红、绿色视野。6 .同法测出另一眼的白、红、绿色视野。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 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9、。四、盲点的测定(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 没有视觉感受细胞, 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 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 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 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 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 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 围。【参考值:生理性盲点在注视中心外 侧15.5cm,在水平线下1.5cm,呈椭圆形, 垂直径 7.5cm ± 2cm,横径 5.5cm ± 2cm。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

10、笔划一 “ +”字记号。令受试者注视“ +”字。实验者将视标由“ +”字中心向被测眼颗侧缓缓移动。此时,受 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颗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 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五、视力的测定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目前多以一定距离能分辨空间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视力即检测视网膜上中

11、央凹精细视觉的分辨能力,当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视角(指这两点与相距5米远的眼所形成的视角) 为1分时,视力为1.0,此时这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1.5mm,相当于视力表中第10行字 的每笔画所间距的距离。因此,在视力表5米处能分辨第10行者为正常视力。神经系统生理反射时的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屈肌反射和搔扒反射的测定方法。2 .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3 .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反应过程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

12、,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由于中间神经

13、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实验对象青蛙。 实验药品硫酸溶液(0.5% 、1% 、 2% ) , 盐酸普鲁卡因。 仪器与器材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玻璃平皿、烧杯(500 ml或搪瓷杯)、小滤纸(约1 cm x 1 cm)、纱布、秒表 实验方法与步骡1. 标本制备取一只青蛙,捣毁脑保留脊髓称脊蛙。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左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入细棉条备用。注意:细棉条事先用任氏液湿润。2. 实验项目(1) 将脊蛙用蛙嘴夹夹住青蛙下颌悬挂在支架上。将青蛙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 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 ,立即记下

14、时间(以秒计算)。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 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用同样方法测定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2) 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用手术镊剥净最长趾上的皮肤,用0.5% 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3) 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0.5% 硫酸溶液中,测定反射时,记录结果。(4) 取一浸 1% 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青蛙左侧下腹部,记录搔扒反射的反射时。(5) 在左侧坐骨神经的细棉条上滴加一滴2%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后(记录加药时间),立即测定右后肢最长趾的屈肌反射,每隔

15、1min 重复测定一次,直至屈肌反射消失为止(记录屈肌反射消失的时间)。(6) 当屈反射刚刚不能出现时,立即测定左侧下腹部的搔扒反射,每隔1min 重复一次,直到搔扒反射不再出现为止(记录搔扒反射消失的时间)。计算从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加药至搔扒反射消失的时间,并记录反射时的变化。(7) 毁坏脊髓后,将右后肢有皮肤的趾浸入0.5% 硫酸溶液中,记录反射时。与步骤(3)对比,反射有无变化。 注意事项1. 制备脊蛙时,颅脑要彻底捣毁,若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可能出现自主活动,影响反射的观察。2. 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纸片处理蛙的皮肤后,应迅速用自来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3. 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